第二站:萬像(Vientiane)1月30日:萬像一日游:塔鑾、凱旋門、香昆佛教公園、西薩格寺迷迷糊糊打了幾個盹,凌晨4點終於捱到了萬像。天還是烏黑一片,車站倒是很熱鬧,很多tutu司機等拉客。因為覺得萬像的景點並不很多,所以我們沒准備多作停留。我們的計劃是先買好到巴色的車票,然後萬像一日游,晚上搭過夜車到巴色。哪個車站有發往巴色的夜車,這個問題我們來之前還真不知道。有說早市場旁的中央車站(Talat Sao),有說汽車南站。我們當時傾向於去前者,因為市場旁有14路公交車直接去最遠的景點香昆佛教公園,這樣我們就不用包車了。問了tutu司機,他也說在中央汽車站,於是2萬/人把我們帶到了那兒。到了那兒,車站還沒開門,看時刻表沒有到巴色的,發的多是到泰國的車,一個貌似工作人員的人也跟我們說不是這個,要到“搔包station”。我們也不知道這個“搔包station”算是哪個station,一下子沒方向了,對方英文又很爛,除了這句話就只會拉來一個司機讓我們上他的tutu,猶豫了好久,還是上了車,3萬/2人開到“搔包station”。這段路程挺長的,不停的開啊開啊,到不了頭的感覺。天還是黑乎乎的,風吹的我們手腳發涼,心裡怕的直哆嗦,不知道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半個多小時後終於到了,一看倒還是個蠻大,蠻正規的車站,(我們之前到的車站都挺破的),一看招牌,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就是汽車南站,South Bus Station,只不過老撾人的英文發音有點奇怪,很短促,往往把一個詞的後半部分給掐掉了,所以聽上去就成了“搔包station”了。經過了這一番折騰,終於心定了。到巴色的車票要9點才開始售票,索性篤篤定定坐下來寫游記。又查探了下車票的情況,到巴色的vip夜車有三個公司經營,分別在3、4、5窗口賣票。除了車型,票價、時間都是一樣的:15萬/人,20:30~6:30,據說5號是中國公司,口碑還不錯。但4號窗口提早開了,我們就買了。車況不錯,一層是臥鋪,但注意要選兩人一張床的,不要選到通鋪。二層是座位,但位子很大,可以躺下來的。因為不可能再回到中央汽車站坐14路去香昆公園,索性就包車一日游了。站外趴活的tutu司機很多,但英文都不太好,又是個痛苦的交流過程。總的感覺萬像的英語比琅勃拉邦差多了,基本只知道地名和價錢,其余就幾乎無法溝通了。我們的司機就是這樣一個強人,負責把我們帶到目的地之外就只會傻笑,好在還能靠Body Language,實在不行他就打電話給外援,讓我們和外援交流好了再告訴他,居然也順順利利的完成行程。整個行程是汽車南站——塔鑾——凱旋門——香昆佛教公園——西薩格寺——JOMA晚飯——汽車南站。包車費:15萬/2人。塔鑾:(Pha That Luang /Great Sacred Stupa) 門票5000k,特點就是通體金色。凱旋門:(Patuxai/Victory Monument)登塔3000k,凱旋門是城市紀念碑,仿巴黎的那個,但又具有老撾風格。登塔可以俯瞰萬像市景。香昆佛教公園:(Xieng Khuan Buddha Park)門票5000k,相機費2000k,後面這個費用很莫名其妙,沒人付,也沒人查,可能只要買票時不把相機拿手裡就行了。這個公園是整個萬像之行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建造者把印度教、佛教兩大宗教的眾神都聚集在一個公園裡,千姿百態。還有些看上去比較怪誕的雕塑群據說是像征著佛教和印度教的哲學思想和傳說。他還在對岸的泰國造了個一模一樣的公園。既有人稱他為藝術家,也有人說他是瘋子。進門就是一個外觀很奇特的球形建築,頂上還頂著高高的火焰+樹干樣的柱子。據說是代表宇宙,每層代表一個世界,從地獄到天堂。底下有一個張開的嘴可以鑽進去,沿層層狹窄的台階爬到最上一層便是天堂,鑽出球體可以從高處俯瞰公園全貌,不大的公園內密密麻麻的林立著近百座千姿百態的雕像。這些雕像對我們外行人來說只能看個熱鬧,但也確實豐富多彩,更何況印度教世界的眾神本就多具豐富的表情和動作。雖然這些宗教的東西我也不是很懂,雖然評論說這裡的雕塑做工粗糙,但無論如何,我都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成就了一個很有想法的公園。西薩格寺:(Wat Si Saket) 據說是萬像最古老的寺廟。有著非常靜謐的高牆回廊,保養的並不很好,但正是這斑駁的圍牆有種特別的歷史感。游客比塔鑾和凱旋門少了多,僅有的三三倆倆的游客也大多安靜的躲在回廊裡看書、休憩。JOMA:JOMA在琅勃拉邦的分店有一句廣告詞,大意是“我們等你,在萬像,在河邊”。因為這句動人的廣告詞,也因為對JOMA悠閑氛圍的懷念,到萬像我執意的要再去一次。口味好像稍稍有些欠,比薩的底沒有那樣松脆了,但好在氛圍還是一樣的好,又一個舒服的發呆的下午。萬像的景點門票都很便宜,一般合人民幣才4、5塊錢,但除了香昆,給我的感覺都比較平淡。就像萬像本身,雖然是首都,卻覺得並不那麼像首都。沒有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沒有匆匆過往的行人,整的感覺就像一個緩緩發展著的有點古老、有點凌亂的小城市。第三站:占巴塞瓦普廟1月31日:巴色(Pakse)、占巴塞(Champasak)、瓦普廟(Wat Phu)早上6點,車到巴色。巴色是我們通往占巴塞的一個中轉站,所以一到車站我們就打了輛 tutu到南站去買占巴塞的車票。LP和儉游上都說這個車站有開往占巴塞的公車,但我們沒看到,時間太早也沒工作人員可以問,這個車站看上去又是很破很業余的感覺,不知道是我們走錯地方了還是怎麼,也不想去追究,找了輛tutu談好5個人(路上搭了幾個同胞),每人4萬,先到巴色市中心轉一圈,再到占巴塞。巴色並不大,看LP的地圖上標出的市中心區域一會兒就都逛到了。但是這個小城挺干淨挺漂亮的。和琅勃拉邦一樣,有很多法式風格的建築,我們逛的時間又早,非常安靜,很有點歐式小鎮的感覺。巴色離占巴塞還是挺近的,沿13號公路兩個小時的路程到達渡口,占巴塞就在湄公河的那邊。不用下車,渡船會連人帶車一起渡到對岸。寬闊的湄公河上涼風習習,遙遙的依稀看到對面的房屋,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個遠離公路,依山傍水的小村莊。Tutu一路風馳電掣,把我們開到了較裡的Vong Phaseud GH。這個GH的門面和我們一路過來看到的Hotel和GH都沒法比,明顯沒怎麼裝修過。我們都不高興下車看,出於禮貌准備瞄一眼找個理由走人,沒想到屋子都布置的干淨而溫馨,河邊餐廳的木桌和躺椅更是一下子就把我們給吸引住了。老板胖胖的,笑笑的,很熱情很溫厚的樣子,看我們拿著LP還指給我們看店招,居然又是LP上推薦的。這是我們第二次無心插柳了,本來覺得LP上推薦的可能會比較熱門而貴,原本沒計劃按LP找的,不過這家倒很便宜,獨立衛浴的雙人房不過4萬,合人民幣也就約40塊錢,算是價廉物美了。安頓下來,首先就是好好的洗把澡,拾掇下自己。連續兩夜的夜車啊,想想現在年齡還不算太大,以後可能就不會再有這樣的旅行了。吃過午飯,包車去瓦普廟,5個人10萬k,單程半小時,門票3萬/人。 瓦普廟又稱“小吳哥”,也是一個印度教建築群,其建造時間比吳哥還要早200年。很多人放棄瓦普,是因為去過或想去吳哥;而我雖然已經去過吳哥,卻正因著對它的美好回憶而執意要來瓦普。但是來到了瓦普卻覺得有些許失望。瓦普的規模遠遠不及吳哥,既沒有恢宏的氣勢,也缺乏精美的雕刻,那怕是保存最完好的主殿,感覺上也就是個在吳哥隨處可見的不起眼的廟宇。不過瓦普也有一道吳哥所沒有的獨特的風景,那就是一條雞蛋花樹夾道的通往主殿的台階路。主殿建在山腰,這一條台階路就依山勢緩緩而上,路兩邊對稱的長著高大的雞蛋花樹,遠看就像一團團煙霧一樣,台階上落滿小小的,嫩黃色的雞蛋花瓣——一段很美的台階路。回到客棧,先找老板問訊到四千美島的交通問題。這一段是我們做功課時覺得最沒把握的一段路。之前做的功課是搭tutu到渡口,擺渡到13號公路,再攔過路車到納卡桑村再擺渡上島。至於攔怎樣的車,往哪個方向攔,毫無概念。沒想到一問老板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老板說7萬/人把我們直接送到納卡桑村渡口,當中換車換船都不用管,跟著走就行。沒想到這一段最頭疼的路程居然就這麼輕松的解決了,所以我說現在到老撾旅游實在不是件很難的事。解決了一大心事,乘天還沒黑悠哉悠哉的四處閑逛一番。占巴塞其實很小,就一條比較主要的路,怎麼走,也不會迷路。路兩邊現在都布滿了光鮮亮麗的GH和Hotel,但是占巴塞的游客好像並不很多,還是個很安靜的小村莊的感覺。夜幕降臨後的占巴塞更加安靜,不似琅勃拉邦有豐富的夜生活,酒吧、Massage、夜市購物~~~不一而足。這裡的夜晚大部分的游客就安靜的待在旅館的露天陽台上,就著昏黃的燈光,看書,喝酒,聊天,發呆。在那一刻,突然有種很留戀的感覺,在老撾一路匆匆忙忙,到這裡才似乎慢慢的開始沉下心來,感受到一些老撾的氣息。然而可惜的是,我們依舊要馬不停蹄的走下去,明天一早我們就要起程前往此行老撾的最後一站——四千美島。第四站:四千美島(Four Thousand Islands)執意要去占巴塞,去瓦普,是源於對吳哥的美好回憶;而執意要去四千美,卻僅僅是對這個美麗名字的美好向往,四千美,四千美,真的那樣美嗎?2月1日:上島(東德)原以為很遙遠的四千美,其實離占巴塞也就2、3個小時的路程。中途司機會讓到東孔島的游客下車,因為到東孔島好像不需要到納卡桑村,在之前的一個渡口就可以去。東孔島在四千美島裡最大,開發的也最早最完善,有電有熱水。但是千裡迢迢的來到這裡,我們還是想離現代文明的印記更遠一些,所以選擇了更為原始質樸一些的東德東闊。 中午時分我們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納卡桑村。車停在一片沙地上,拖著行李很難走。不遠處搭著涼亭放著個小桌子,就是賣船票的地方了。我們是到東德島的(don det),15000k/人,還有條線路到東闊島(don khone),20000/人。船程很短,十來分鐘之後,我們就到了這個傳說中的流水天堂。 上碼頭後是一片GH的聚集區。這裡的GH基本上都是傳統竹木樣式的高腳樓,有的是獨立一棟,有的是一條走廊2-4個房間。獨立衛浴的房間比較少,8萬k,大多是公衛的,3—4萬k,合人民幣二三十塊錢。房間都挺簡陋的,除了床,就沒其他設施了,門鎖也是最簡單的掛鎖。但是每個房前的走廊都是一個小陽台,都有一張吊床,只要是沿河的房間就能坐擁超級無敵的河景,於是一切就都美好起來了。過了這一片GH聚集的區域,往裡走也散著不少的GH,更加安靜些。從東德沿河邊走1小時左右,過一座橋,就是東闊島。那裡的GH雖然也多是高腳樓,但是外表要鮮亮的多,算是改良版的吧。其中有一個度假村是有熱水的。東闊的路也應該是稍加修整過的,更寬更平些。我們在東德島離碼頭不遠的地方找了家GH,3萬/晚,公衛的,雖是公用的,不過弄的很干淨。這裡的GH老板們也很有意思,沒人兜攬生意的,我們看到房子卻經常看不到老板,往往要到對面的陰涼處或者旁邊的吊床上才能找到老板。也沒人帶我們看房,告訴你房號自己上去看就行了,看中了給你把鑰匙。然後也沒人來收錢,自己走的時候記得給就行了。房費很便宜,島上的其他費用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貴。比如說水,我們千辛萬苦的從占巴塞拎了8瓶水進島,結果發現占巴塞是6000k/6瓶,島上也不過是8000k/6瓶,想想我們在琅勃拉邦和萬像的景區還買到過2000k/瓶的水呢。東德的基本生活沒什麼問題,旅館餐館旅游代理什麼的都很多。但現在這裡還是沒有熱水的,電是限時供應:18:00—22:00,但島上沒有路燈,晚上我們得打著手電筒到餐館吃飯,實在也是一個很難忘的回憶。安頓好之後,我們先去探探路。GH聚集區裡就一條路,走二三十分鐘後路岔成兩條,不過這兩條路的終點是一樣的,都是連接東德東闊兩島的水泥橋。我們選擇了右手邊的碎石路。這條路的兩邊都是田地,一開始看看還覺得滿漂亮的,枯黃的田地,散步的牛群,時不時有獨立的小茅草屋,遠看頗有點遺世獨立的感覺。不過這段路的兩邊人家很少,走到後來會有點冷清的感覺。回來時穿過田地沿湄公河邊的小徑走。更喜歡這條路的風景,寬闊的湄公河緩緩流過,河中散落著很多的小島,島非常的小,有時候一顆樹就是一個島了。岸邊是一片熱帶風情,椰樹芭蕉,繁花盡開,兩岸都是可愛的小屋子或臨河餐廳,點綴在椰林碧水間,很漂亮。回來後在一個旅游代理點定了到泰國曼谷的聯程車票。島上有很多地方可以定到往各個方向的車票,除了老撾境內的,泰國、越南、柬埔寨等等都有。你只要想好目的地,比較下價錢就行了。到曼谷(Bangkok)的車票是25萬k,中午11:00出發,三個多小時到巴色,然後用給你的收據到窗口換票,搭15:30的國際大巴18:00到泰國邊境小城烏汶(Ubon),同站內搭19:00的夜車到曼谷汽車北站,早上6:00到。不過大家注意下,從巴色出境到泰國,中國人應該是不能落地簽的,後來我們在泰國邊境處也看到有37個國家可以,但確實沒有中國,所以走這條路線的同志們,最好放心點就預先簽好吧。2月2日:東闊,東德今天的行程是沿著東德島沿河的小道步行到東闊去看瀑布,再者就是閑逛了。去瀑布可以騎車,也可以步行。我騎車是來之前剛學會的,水平有限,而且我也喜歡徒步,覺得更能好好的看風景,所以就決定徒步了。這段路慢慢走大約一個半小時吧。從東德島出發,沿河邊的路一路走去。靜靜的湄公河裡是座座小島,偶有小船掠過,留下道旖旎的水紋。沿河是一條蜿蜒的小路通向深處,越往深處走,越是美麗:竹籬茅舍,椰林蕉樹,間或有一樹繁花盛放。或許是熱帶的關系,這裡的花都開得特別的燦爛,或紫或紅或黃或白,無論那種顏色,都竭盡全力般的開到極致。大約一個小時後,就能走到連接東德與東闊的水泥橋。無論騎車還是步行,都要付9000 k的過橋費。橋的左邊是東闊的GH聚集區。左邊的路是通往瀑布的,這段路兩邊的風景和昨天走的碎石子路相似,都是一望無際的枯黃的田地。再約半個小時來到瀑布,瀑布的名字至今不很確切,可能是叫桑法尼瀑布(somphamit waterfall)。這個瀑布落差並不很大,但水量挺大的,水聲咆哮,兩岸怪石嶙峋,讓人不能一近芳澤。屬於比較險峻而壯觀的瀑布。再往裡走,經過一片漂亮的樹林,可以到達一個小小的白色沙灘。來這裡的游客並不很多,所以很安靜。在這裡坐在瀑布邊的大石頭上發發呆,寫寫游記,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四千美還有一個瀑布——孔發風瀑布(Khon Phapheng Falls) ,這個好像還是東南亞第二大瀑布。原來看儉游上說沿著窄軌鐵路可以一直走到,但當地人跟我們說孔發風瀑布是一定要坐車去的,旅游代理處寫的“Big Waterfall”的半日或者含看海豚的一日游指的就是這個瀑布。看來不能盡信書啊。不過我們也無意深究,看的是風景,重的是心情,也無所謂到底是哪個。從瀑布回來,依舊是到處晃。其實在島上也沒什麼必去的景點,必做的事情,反正沿河都是風景,隨便逛就行了,累了就到臨河餐館坐坐,喝喝飲料,吹吹小風。這樣的生活實在是很讓人想賴在這裡不走的。回來後好好的洗了把澡,衝去一身酣暢淋漓的大汗,干干淨淨的躺在吊床裡看小說,直看到湄公河陷入沉沉的夜色,再也看不清它的身影。耳邊只有微弱的流水聲,偶爾夾雜幾聲狗吠,安靜的讓人懶懶的,不想做任何動彈。 2月3日:離島 今天是我們在四千美,也是在老撾的最後半天了。11點就要出發,我早早的起了床,坐在小陽台上看日出,然後依舊沿著河邊這條我最喜歡的小路閑逛。早晨6、7點的東德非常安靜,偶有早起的老外在長跑鍛煉,除此之外就多是當地的婦女在河裡挑水、洗衣,還有穿著校服的小孩子們,踢踏著涼拖蹦蹦跳跳的結伴上學,這個場景倒很像我們小時候,現在已經看不太到了。一路走,一路走,突然覺得非常的不舍,非常的留戀。從占巴塞起,我就開始感受到老撾這種特別的安寧慵懶的感覺,這種感覺到四千美就更為強烈。一直覺得琅勃拉邦是個比較有歐式情調,比較小資的小鎮;萬像是一個平易近人,特別不像首都的首都;但只有占巴塞和四千美的鄉野氣質和閑散風情才讓我覺得更像老撾,更讓人流連。雖然到占巴塞和四千美路途遙遠,所以中國人來的並不是很多,但我始終覺得這兩個地方才真正代表了老撾的精神氣質,那種寧靜的感覺是其他地方我所感受不到的。所以可以的話還是能盡量把這兩個地方排進行程吧。後記:以前從沒有在旅途中寫游記的習慣,然而在老撾卻有太多的時間和地點營造讓人寫些東西的氛圍:香昆寺正對湄公河的大台階;清晨在靜靜的萬像車站等待售票處開門;午後西薩格寺陰涼的高牆回廊裡;占巴塞黃昏時分的河邊餐廳;四千美高腳樓上的小陽台~~~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老撾這一路走下來的感覺,也正如寫游記時那種平和而愉悅的心情,就好像那幾天中的空氣中始終都飄著的那軟語溫存的軟調歌曲,彌漫著的雞蛋花若有若無的香氣。所以回來之後,和周圍的人談起這次旅行,我總是推薦他們到老撾去看看,走走,但卻說不出什麼特別的理由。因為老撾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沒有什麼讓人眼前一亮特別驚艷,怦然心動的時刻,始終就是這樣淡淡的,緩緩的~~,但正是老撾那種平易近人的感覺,讓游人可以有一段心情舒暢的旅行,或許這就是到老撾旅行的意義了吧。附:此次旅行之昆明篇: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94316.html曼谷篇: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94333.html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194338廣州篇: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194341.html

(四千美1)

(這個就是南站,發通往巴色的vip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