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我愛你我更戀上你的舊

作者: 支配勇

導讀我出生在這個地方,這裡的水土養育了我! 一份特殊的工作---文物考古,又使我對朔州更熱愛了! 人們通常行會從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來判斷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沉澱。在我看來像西安一樣,朔州也是歷代的重要"名城",而且在家底上一點兒也不遜色於任何號稱“古城”的地方:著名作家丁玲筆下的桑干河就發源於此。桑干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輝煌燦爛的文化,朔州作為華夏 ...

我出生在這個地方,這裡的水土養育了我! 一份特殊的工作---文物考古,又使我對朔州更熱愛了! 人們通常行會從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來判斷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沉澱。在我看來像西安一樣,朔州也是歷代的重要"名城",而且在家底上一點兒也不遜色於任何號稱“古城”的地方:著名作家丁玲筆下的桑干河就發源於此。桑干河孕育了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輝煌燦爛的文化,朔州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繁榮與蕭條的輪回,農耕與游牧文化的碰撞中,生生不息,延綿不斷。

地處雁門關外的朔州,歷史文化底蘊厚重、自然風光別具特色、民風豪爽善良,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前景廣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描述的就是塞外朔州的悠然風光。朔州是充滿發展潛力的北方生態園林工業城市,1989年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省轄地級市,下轄兩區四縣,共106個鄉鎮,面積1.0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145萬人。朔州獨特的資源優勢以及經濟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李瑞環、萬裡、喬石、宋平、鄒家華、宋健等同志曾多次來朔州視察。

但不知為何,即使有這些,朔州仍然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朔州應縣木塔和崇福寺似乎還是沒有很鮮明的“古”的氣質,遠不像那些古都,如西安的雄渾,北京的霸氣,南京的細膩,杭州的嫵媚,一個是一個的。就衝這些我們今天還去朔州,為了那些七裡河邊上的風景,為了那些被捧為“江南”的小花。

有人感嘆如今的朔州讓人看不出什麼特色,似乎沒有展現“古城”該有的氣質,不過朔州終究是一個值得去看一看的城市,不僅僅是為了朔州歷史悠久,兩萬八千萬年前,我們的祖先“ 峙峪人”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不僅僅是為了有世界最高大、最古老的應縣木塔,有全國罕見的以減柱藝術建築的朔城區崇福寺,均為典型的遼金建築,氣勢宏偉,古樸典雅,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傑作。與這個城市有關的傳說實在太多了:當你沿桑干河溯源而上,來到朔州境內北同蒲鐵路的神頭鎮車站,舉目遠望,就可看到重巒疊嶂的洪濤山下,婆娑綠樹掩映著幾泓碧水—桑干河北源神頭海。

美麗的神頭海,是黃土高原著名的大型岩溶泉群。泉群沿著元子河河道分布,水域面積5平方公裡,有金龍池、黃道泉、水圍泉寺、雲龍泉、五花泉、三灣泉和蓮花池等10個泉組,大小100多個泉點。

神頭十泉中,金龍池最引人入勝。金龍池呈正方形,最大時方圓四五十畝,周圍小泉紛列,有如眾星拱月。中心噴泉拔地而出,磅礡壯觀;池邊水面漣漪泛泛,碧波瀲灩;池岸周遭楊柳依依,翠環綠繞。金龍池,嚴冬不凝,在明清兩代就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被稱為塞外西湖。

據說,拓跋氏在大同建立北魏之後,美麗的拓拔公主天天來池邊洗濯。一天,正在洗濯的公主發現遠處水面一片光彩。光彩順流過來,公主一看原來是飄浮在水面的一顆紅色寶珠發出來的。公主滿心歡喜地拿著寶珠把玩,把它含在口中,哪知寶珠竟像有腿似的,一下跑進肚裡。從此拓拔公主懷有身孕,一朝分娩生下三條神龍。三條神龍呼風喚雨,除暴安良,庇護著神頭海方圓的眾生。百姓們尊稱三條神頭是大大王、二大王、三大王,還為它們建廟宇,塑金身,供奉四方香火。如今,廟宇香火雖廢,人們對公主和三大王的稱道依然如故,一些熱心的老人們甚至還會指著神頭小石山頂上哪些清晰可見的斑痕告訴你,哪就是拓跋分娩留下的遺跡。民間盛傳的尉遲恭擒海馬的故事,也發生在金龍池邊。隋末,深不可測的金龍池出現了一驪一黃兩匹海馬。兩匹海馬缺少調教,不僅在水中稱王稱霸,還常常在夜半時分躍上岩來,東奔西馳,踐踏良田,百姓們深受其害。當時,出身農家的青年尉遲恭正在附近當長工。他決心為民除害,乘著幕色朦朧,隱藏在池邊叢中,待海馬現身之後,猛然躍出,仗著一身膽氣和兩膀臂力,終於趕走了黃馬,擒住了驪馬。從此,這匹驪馬成為尉遲恭得力坐騎。若干年後,尉遲恭馳聘沙場,榆窠飛騎救秦王,玄武門躍馬誅齊王,立下赫赫戰功,其中不少得力於天馬之助。朔州人十分厚愛這位唐初名將,在金龍池附近四面環水的優雅所在建起了鄂國公尉遲廟,廟稱水圍廟,水稱水圍寺泉。尉遲恭晚年深居簡出,篤信方術,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道:“高臥深居不見人,功名抖摟似灰塵。只留一部清商曲,月下風前伴老身。”

你看,朔州地處黃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地型獨特,歷史上處於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農耕民族的交彙地帶,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二萬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著名的峙峪人遺址和鵝毛口人遺址就在朔州境內。有歷史記載的春秋戰國至今的二千多年內,長期處於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爭奪、戰爭、交流、融合的過程中。從秦朝大將蒙恬養馬置馬邑郡、漢武帝的馬邑之謀、隋末唐初的劉武周起兵、李存勖稱帝、楊家將抗遼、明朝北擊瓦喇、清代西征葛爾丹直至民國時期的走西口,發生許多重要歷史事件,留下了大量的以古代軍事設施為主的遺跡、遺址。朔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古戰場甚多,有漢武帝北擊匈奴的殺虎口,戍邊屯軍的廣武古城堡,掩埋漢代屯軍將士遺骸的漢墓群,宋代楊家將血戰抗遼的金沙灘、兩狼山和內外長城,與雲岡石窟、北岳恆山、佛教聖地五台山共同構成旅游黃金帶。

八十年代初期,在朔州這塊土地上,曾經進行過全國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這就是著名的“平朔考古”。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平朔考古隊從1983年3月1日成立以來,在朔縣(區)和平魯縣(區)境內先後發現和發掘古墓葬3300余座,出土文物19000余件。其發掘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出土文物之多,為國內少見。平朔地區的考古發掘和出土文物,為當地文化建設寫下了濃重的篇章,是大家有目睹的!為宣傳朔州、擴大朔州的知名度起到了積極作用。1985年6月4日,胡耀邦總書記來視察平朔露天煤礦時指出:不要把文物鎖起來,要想辦法展出,和群眾見面。

1984年,原煤炭工業部部長高揚文參觀了平朔出土文物後提出:“我們應建個漢墓館,展出這批文物,讓它發揮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

平朔煤炭工業公司的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多次表示:我們既要建設好露天煤礦同時也要做好文物保護和環境保護工作,要建設文明工程。

為了保護好這批珍貴出土文物,平朔考古隊在朔縣(區)和平魯縣(區)新建了文物庫房和工作基地。為了能夠直觀的展示平朔漢墓的文化面貌,平朔考古隊在房舍緊張的情況下,辟出近300平方米建成了符號標准的文物展廳,吸引了許多學者和社會各界大批參觀者。許多文物精品,先後在國內外展出:

1986年,國家文物局選出星雲紋鏡,銅俳優鎮、龜鎮等文物赴日本展出。

1987年,有21件文物在故宮舉辦的《全國重要考古新發現展覽》中展出。

1988年,又選出一批文物在山西省博物館展出。

1988年,國務院上調雁魚燈、宋子三孔幣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2004年,山西省省文物局調借87件文物在省新建的山西省博物院長期展出。

所謂“名城”也許就是由這些看起來很美的故事堆積而成的吧。

除此之外,還有歷代名人,那些千姿百態的文字!還有那撲朔迷離的平朔漢墓、珍貴的出土文物;真叫你看不夠聽不夠。它們是保存朔州歷史的活化石,深埋在時間的海洋中,不時地露一小臉,讓你在行走間不經意地看到。

朔州我愛你!我更戀上你的舊!

(ccc)



(qlh)


精選遊記: 朔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