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作者: stuartpan

導讀人人盡說江南好。究竟有多好,從沒到過江南的老驢和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南潯和宜興最終浮出水面,成為我們初識那一方水土的開始。 身還未動,心就已經飛到了畫船聽雨眠的生活裡。熬到出行的前一天,一股氣流迅速漲滿胸腔,直逼大腦,如同開水瓶內的蒸氣就要噴出木塞。 上路前的一刻,旅行包又被塞得滿滿當當,挺著大肚子像是懷孕的女人。我拍了拍這兩個旅途 ...

人人盡說江南好。究竟有多好,從沒到過江南的老驢和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南潯和宜興最終浮出水面,成為我們初識那一方水土的開始。 身還未動,心就已經飛到了畫船聽雨眠的生活裡。熬到出行的前一天,一股氣流迅速漲滿胸腔,直逼大腦,如同開水瓶內的蒸氣就要噴出木塞。 上路前的一刻,旅行包又被塞得滿滿當當,挺著大肚子像是懷孕的女人。我拍了拍這兩個旅途中忍辱負重的伙伴,老朋友式地招呼著:Let’s go! 煙雨南潯 南潯以一場凄風苦雨迎接了我們,很是隆重。老驢裹在身上的輕薄雨衣隨風舞動。我和老媽跟在後面,瑟縮而行。 本以為下了車,步行幾分鐘就能看見地圖上標注的潯溪大橋。悶頭走過一段路後,實在招架不住老天爺的淚水,抓住一輛蹦蹦車,魚貫而入。 與車夫談好價錢,110元直抵景區內部,避開售票處。 就在屁股快要被顛成八瓣兒的時候,蹦蹦車識趣地停了下來。 推開車門,掀起雨簾,輕輕踩上了濕濕漉漉的石板路。朝思暮想的小橋流水、白牆黑瓦的江南民居,如同一幅被雨水洇濕的畫卷,徐徐展於眼前。淡然恬靜的小鎮,如同酣睡中的嬰兒,不忍去打擾, 靜靜地看著就好了。 一座石拱橋,悠然跨於流水之上,仿佛是等著我們來尋她似的,在霧氣中出落得更加清麗優雅。顧不得打傘遮雨,三個人輪番拍照。 柳枝鏡前春意鬧。絲絲綠色飄飄散散,攪得心癢癢的。腳上的旅游鞋濕得一塌糊塗,居然都不覺冰涼。依舊踏著春水,尋來覓去。 低岸邊的屋梁下,有一面小黃旗印著“潯酒”二字。這不就是在網上做功略時看到過的畫面嗎,快來快來,合個影啊。我蹦蹦跳跳跑到了鏡頭裡,吐著舌頭做鬼臉,樂得任由老驢擺布。與家人在一起,不用掩飾什麼,永遠都可以是一副孩子氣。 出游之前,很擔心下雨會影響心情。好像冥冥中自有安排吧。初下江南,是一定要以這樣的天氣做開場白的,就像是味美的小炒不能不放鹽。細細密密的雨線沿著屋檐順勢而下,綿綿柔柔滋潤著活力下降的每一個細胞。 那些早就心有所屬的經典,不可以不出現在自己的相機裡。總想與老驢擺個有意境的雙人POSE,但無奈於老媽照相水平尚處在啟蒙階段。將就將就嘍。 由於沒有購買景區的聯票,每一個景點只能擦身而過。不看也罷,順便抵制一下漫天要價的商業化。在南西街繞上一圈,看過了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再到張石銘舊宅。這些名字,在做功課的時候,其背後的歷史已有所了解。出游的目的,對於我們來說,到此為止。 回到來時的那條石板路上,一陣香氣飄過,引得食欲大增。炸臭豆腐,一定要吃的!江南美食配上江南美景,嚼起來才會有滋有味。 有幾家臨岸而建的小飯莊,清清靜靜。我第一時間掃到了沈家人飯店,就在這裡解決午飯了,相信網友們善意的點評。 人少的緣故,菜上得很快。臭豆腐,繡花錦菜,悶松肉,肉炒筍,再加上一小碗米飯和一大碗陽春面。盤盤碗碗,小有豐盛。三個人吃,夠香夠飽,才70多元!尤其那碗醬香十足的五花肉,類似於東坡肉的味道,爛而不膩,余香繞舌。一口肉拌著一口飯下肚,差點胃痙攣! 一頓飯的功夫,已是小雨初晴了。一天之內,兩種天氣,真好。收起雨傘,再次放出心情。難得體會一下飽食終日的無憂生活。出景區,問路,照相,向北而去。下了一座拱橋,又上了一座拱橋,來來回回,樂不可支。 有縷縷白煙從橋邊的幾戶人家裡吐出,凝滯在空中,再慢慢散去。幽幽渺渺,像是雨後的心情,輕輕淡淡。 最是心心念念的百間樓,古樸安靜得近乎原汁原味。河邊的石板路窄窄的,但盡可以隨意舉步,舉目四望。 周圍民居群落,環水而立。如同一位位年華逝去的老者,風雨飄搖地從歷史中走出。一向不愛跟陌生人說話的老媽探身進入一民宅,和一位坐在屋中勞作的大嬸閑聊了兩句。百年滄桑的老宅,沿用至今,令人唏噓不已。 不遠處,一個破舊的小船灣泊打盹,一只木槳懶懶地搭在一旁。而此時,我已分不清自己是站在了畫裡,還是停在了畫外……



(南潯)

小住湖州 這次出行,打算要圍著太湖順時針轉一圈。途中經過湖州,想去吃特色,所以第一天的歇宿,訂在了紅旗路的湖州大廈。也是為養足精神去宜興的丁蜀鎮。 在南潯的泰安汽車站,坐上去往湖州的公車。約50分鐘的車程,方便快捷。 汽車在鄉間的大道上快樂地飛奔,暢通無阻。雖然有些累,但我還是掙大了眼睛,注視著車窗外不是風景的風景。 又見運河,一路相伴。古老的文化遺產,繁忙依舊。幾百年來,她都在為航道兩岸的經濟繁榮發揮著巨大作用。我目不轉睛地盯著每一只來往的貨船。激動又感慨。心下決定,有機會的話,要在運河邊上坐一坐。 汽車停經織裡叉口時,我東瞧西看,也沒有盼到所期望的油菜花,有些小小的失望。眼睛酸酸的,只好閉目養神。 到了酒店,小憩一下。拿出相機,看過照片,自戀地陶醉一番。折騰一遍,相機也累壞了。電量不足,准備充電,才發現手機、相機的充電器統統沒帶! “你怎麼搞的!”老驢的聲音頓時高八度,氣急敗壞的。 “應該帶上了啊!”我明顯底氣不足,腦袋嗡嗡的。 老媽一句話,解了圍。直奔馬路對面的蘇寧。推門就問,有沒有萬能充電器。 “有的,這個18元。”服務員不緊不慢的回答。我們長吁一口氣。繃緊的神經,一瀉千裡。 翻出功略,確定地點,解決晚飯。酒點旁邊的周生記和丁蓮芳都是老字號小吃店。先坐進了周生記。除了特色的紅燒雞爪和餛飩,我們還點了一份荷葉粉蒸肉和兩個紅燒獅子頭。 餛飩是熱的,其他都是涼的。紅燒雞爪還不錯,濃香微甜,咬起來很彈牙,適合幾個朋友喝酒聊天時享用。 雖沒想像中的好吃,但我們並不甘心,出去這個門,進入那個門。嘗嘗丁蓮芳的千張包,畢竟是湖州特產。外形像水餃,不同的是千張包用豆腐皮包肉餡,然後放在粗粉絲湯中,盛碗上桌。 精品的和蝦肉的,各要一份。味道再一般,也要吃一頓。好在我實在是又累又餓,只要能入口,都覺得香。 飲食之樂常於飲食之外,知其味而樂其中。更何況只有人在旅途時,才能夠品嘗到的這些特色小吃呢。來過,吃過,知足而無憾,行走才得以完滿。



紫砂之旅

安子叔叔曾經贈送的一把做工精良的茶壺,把我和老驢帶入了紫砂的世界。 第一次的江南之行,便以宜興為中心展開的。如果不明緣由,別人很是無法理解。就像是在火車上遇到的一位蘇州小帥哥,得知我們千裡迢迢去宜興只為買紫砂壺,搖頭皺眉,否之又否。我們一笑了之,心中自有輕重。 飽飽地吃過早飯,打車到湖州客運站,買好車票,順利起程。 上車後,各自分散而坐。人生地不熟,老驢的嘴巴十分勤快。不清楚的細節,逢人就問。一位很有鄉村面相的大媽坐在他旁邊,導致他隨口問了一句有關紫砂的話題。誰都不曾想,一位大媽和一句問話,使得我們的整個紫砂之旅收獲滿滿。 不一會兒,那位大媽和一個少婦換了座位。顯然她們是一家,還帶個小男孩。 少婦與老驢互有興致,狂侃一路,一刻不停。從風土人情,城市風貌,再到鄉村建設,經濟發展。 汽車開過收費站,進入江蘇地界後,少婦聞知我們從千裡之外的北方一路奔波到丁蜀鎮去買紫砂壺,馬上掏出手機給她的親戚打電話,約在鎮口等候我們。什麼?!太熱情了吧,靠譜嗎?彼此只是過客而已。前座的我回過頭,眨眨眼睛,望著老驢,疑心頓起。 盛情之下,難以謝絕。 鎮上的街邊,一輛黑色本田亞格迎過來。少婦的親戚下車與老驢招呼握手,簡單寒暄後,把我們帶到了他的一個朋友那裡。 攜月陶藝。一個很詩化的名字。一行人呼啦啦進到小店,互相引見,好不熱鬧。再次道謝,便不好再留他們陪同。 屋內剩下四個人,不必再有所拘束。老驢嘰哩哇啦向女主人討教起來。嘴巴如瀉洪一般。壺形啊,泥料啊,做工啊。相關知識,無所不談,如飢似渴。 一個人的愛好很容易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大腦無時無刻不在吸收,過濾古今中外各類見聞,寶貝物件兒。最終沉澱下來的,將是一杯陳酒,越品越香。 曾在地壇書市,買過一本《紫砂壺把玩與鑒賞》的彩頁小冊子。從那以後,我們知道了陶都宜興,淺讀了紫砂歷史,學習了紫砂壺的挑選與泡養。 陶都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是否還留有家家搗泥聲,戶戶制陶忙的情景呢?懷著那份想像與衝動,今次踏上了這片土地。 小店是一家夫妻店。女主人做壺,男主人雕刻。分工明細。裡屋外屋,排滿了兩個人一路走來經營而出的幸福果實。這對與我們同齡的夫妻,年輕有為,小有成績。出自其手的成品頗豐,壺形繁多。展櫃裡展示出的每一件獲獎作品,都十分養眼。我們盛贊不已。 工藝美術師的身價,還引來了電視台某些名主持的捧場。花錢玩兒收藏,就得買這樣的潛力股。十年,二十年後……,嘿嘿! 每件作品的價格都不菲。拿了放,放了拿。忍痛割愛,棄選了一把造型可愛的提梁壺。再三思量,挑中一把斷泥的嵌蓋式的花貨和一把朱泥的截蓋式的光貨。老媽表示,一定要用那個小光壺堅持泡茶,包漿養壺。決不閑置。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皆大歡喜。兩個小寶貝,附帶著原產地的氣息,將與我們一同回家。 事成之後,回想這次路遇而展開的紫砂之旅,才覺得充滿未知的旅途是那麼的令人欣喜無比。 出了丁蜀鎮,掂量那個大塊頭的旅行包,更顯格外的重。

水色宜興 來到江南,盡是滿眼的盈盈春水。在從湖州至宜興的一段高速路旁,煙霧迷蒙的無邊太湖,靜默如畫。就這麼不期而遇了?一車子的人,只有我們伸著脖子,隔窗相望,直到望斷而罷。 路與水,交錯縱橫,不離不棄。 汽車開進宜興市區,忽見一片空濛的湖水,微波不興。團氿湖嗎,好大啊!如同一個巨大的肺,淨化著這個宜居的城市。 入住人民路上的如家快捷酒店。出行便利。放下背包,有點小餓。 商業街邊,有一家“江南小櫥”。中式快餐連鎖店。二樓,人很少。坐在靠窗臨河的位子上,俯看河水穿街而過。路途的疲勞消散大半。 正值周末,市中心人氣很旺。老老少少沐浴在春光下,逛街購物,休閑娛樂。一片繁華景像。總聽說,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的人們,幸福指數最高。相由心生。從他們的臉上可以認定,快樂是一種心態。 年輕的服務員端上三份套餐。雞肉的,牛肉的,肥牛的。每份套餐,都配有一小碗爽口的蔬菜和一小蠱香滑的蒸蛋。花花綠綠,葷素搭配,營養豐富。 填飽肚子,精神很快充電至滿格。溜達著過一條馬路就到了氿濱公園。 陽春三月,本是踏青的季節。環湖而建的便道,竟是空蕩蕩的。側耳聆聽,惟有風和水在輕聲低語。廣場,有人放風箏。我坐在公園長椅上,抬起頭,只是看,任由大腦一片空白。 微風含水,骨軟筋酥。貪婪地幻想著走走停停,鎮日長閑的生活。老驢總說,等以後老了,遠離鬧市,買塊兒地,當農民,自給自足。我不置可否。 日色欲盡,空水帶斜輝。周圍的景色慢慢合上了眼。拿起相機,快跑幾步,去橋頭那邊記錄幾張夕陽晚景圖。喜歡夕陽,勝過朝陽。如同生命將盡的老人,對世間的戀戀不舍。 站在橋頭,心靜如水。暫時忘卻了另一個世界的自己。


(宜興)

暴走安吉 (一)大竹海 前一天,在湖州汽車站等待上車去往丁蜀鎮的40分鐘裡,我們臨時決定,把這兩天的行程全改了。 候車室的檢票口上方,都有寫明湖州能夠到達的各個地方。“安吉”二字,直插心底。咨詢服務台,了解到車程僅有1小時。我們呆站不動,丟在腦後的信息迅速被拾起。忽念那個蘇州男孩提起過,看竹海,應該去安吉。怎樣才好?不去宜興的省莊竹海和無錫了?急忙拿出紙筆,寫寫劃劃,想想如何安排好時間。 旋即,一份驚喜孵化而出。 其實,出門之前,我們已不陌生於安吉。這個縣城,因了《臥虎藏龍》的拍攝外景地而聲名在外。當她近在咫尺時,便動了心思。 早上睡到自然醒。注定了後面的行走,小有狼狽。 10:00--11:00,從宜興返回湖州。歡歡喜喜奔前程。 11:00--12:00,由湖州換車趕往安吉。精神飽滿地撲向那份“驚喜”。 12:00,到達縣城,安頓下來。沒有時間概念,松松散散。 12:30--14:00,又光顧了一次“江南小櫥”。老驢滿臉陰沉,我卻不以為然。 14:00--15:00,打車前往大竹海。中途遇到其他車輛剮蹭,小堵了一會兒。 直到此時,車內氣氛漸顯凝重。老驢百爪撓心,恨不得下車要去搬開擋在出租車前的一堆亂石。而我不敢出聲,生怕被口水淹沒。 等到景區,已是下午三點。真沒想到會這麼波折!懊惱的是,還要趕在四點返至景區門口,避免無車可乘。正如老驢所擔心的,時間不等人啊。 既來之,則安之。拿出水瓶,補充給養,精神倍增。滿山遍野的竹海,層層疊疊,賞心悅目。心情,頓時由灰色變為了綠色。整個身體都跟著跳躍而起。 天然而成的野竹,高大粗壯,腰板挺直。啪啪拍打兩下,還挺富有彈性。抱著光滑的身軀,摸來摸去。唯一不爽的是,山路兩側的竹子,幾乎遍體鱗傷。無聊的舉動,只為到此一游。 盤山小路,幽靜蜿蜒。身處叢林,眼睛自在地做著深呼吸。閉上眼,可以聽到陽光穿透竹林傾瀉而下的聲音。若能坐下來,再多待一會兒就更好了。 三個人交替上行。喝喝水,擦擦汗,歇歇腳。 景區沒有想像的大,半個多小時就爬到了山頂。在一個簡易的人工了望台上,歇息,照相,一覽大竹海的起起伏伏。一顆受傷的心,總算得到了少許安撫。 16:10,下至景區出口,叫來一輛蹦蹦車。10元,帶到有公車停靠的地方。 16:30,順利搭上當日的最後一班返程車,回縣城。 趕集式的行走,多少有些倉促。這是制造驚喜所付出的小小代價。如果不受休假期限的限制,是可以玩得很隨意的。景區的工作人員提示,旁邊有野路可爬。走哪算哪,不用擔心什麼。累了餓了,在山下的農家樂小住一晚,是不錯的選擇。 晚上,我的身體已顯出疲態。一路長途,舟車勞頓。只想倒頭就睡。 (二)藏龍百瀑 吸取教訓,早早起床。誓把前一日的時間奪回來。 汽車盤山而行,駛向了大山深處。一潭潭碧綠如寶石的池水,散落在山谷之中。一條條亮白如綢帶的溪流,懸掛在峭壁之上。很美。 9:30,入景區門口。 溪流嘩啦啦的,心情也是嘩啦啦的。路標十分顯著,引導著游人上行。 蹦過幾個石階,臉上浮出了笑容。幾只上躥下跳的猴子,被關在一個籠子裡。見有人,緊貼過來。正巧我吃著香蕉。一個小猴子伸出手來,等著。乖乖的樣子,太可愛了。圓圓的指甲蓋都清晰可見。真想和它的小手握一握。 咬下一大塊香蕉,遞了過去。多少次駐足動物園的猴山旁,都不曾這麼開心。 上山的路,依水而建。或緩或陡。走在那些固定於岩體上的鋼筋式台階時,略感揪心。腳下懸空處,便是傾落的瀑布。無數的水珠騰空而起,像是深山裡的精靈,翩然飛舞。仿佛一個不小心,我就會跨過欄杆,與它們牽手而去。 神歡體自輕,一路爬來,並不覺很累。尤其是老媽的體力,能夠跟上我們的步伐,實屬不易。大自然的感召力,就是這麼神奇! 這裡的風景,可以修復心情;這裡的空氣,可以細致毛孔;這裡的微風,可以無限親和肌膚。若是帶個帳篷,與世隔絕的住兩天就更完美了。 11:00,身臨“長龍飛瀑”之下。這可是景區裡最大的一處瀑布呢。水勢沿著山體噴湧而瀉,打在溪石上,蒸騰出一團又一團的水花。周圍的竹林,看起來都是那麼綠瑩瑩的。總有一些不老實的小水珠,掙搶地跳到我的臉上,親來親去。一種濕濕潤潤的爽滑感。 老媽在霧氣滾滾的水簾前悠然地舒展筋骨,做著闊胸運動。一遍又一遍。 相比之下,老驢辛苦得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考慮周全。一想到當天還要前往蘇州,他就焦慮不安。從那張晴轉多雲的臉上,我預感到,急行軍的號角即刻吹響。好好的心情,像是踩了一腳急剎車。那份堵心,無由得令人無奈。 安吉直達蘇州的客車,最遲12:30發車。如果不能及時趕到,就又要折回到湖州,再轉去蘇州。天啊!提起“湖州”二字,我已是抑制不住地反胃了! 時間如眼前擋不住的流水,飛瀉而過。 11:10,決定下山。刻不容緩!一場勝利大撤退,就此上演。 11:40,全身而退,現於景區出口。分秒必爭,只能打車。顧盼左右,卻不見出租車的影子。 11:50,一輛TEXI被攔下,如救命稻草。談好50元的價錢,上車! 12:20,出租車安穩地停靠在了客運站旁。我推開車門,一躍而出。靠!雙腳踩上了一處尚未風干的水泥地,如履年糕。顧不得泥濘,跋涉至售票窗口前。 12:25,三個人癱坐在了開往蘇州的客車上。而開車的時間是12:30。 一陣風而來,一陣風而去。回首安吉,記憶如片片落葉,已經飄散在了心底。


(安吉)

情迷運河 (一) 日影西斜的時候,我們去了山塘街。城市裡的一處老街。走在裡面,有點像身處大柵欄的感覺。有賣臭豆腐的,有賣工藝品的。小店林立,人流不息。 過一條馬路,那邊有碼頭,三個人花90元,可以坐游船繞護城河一圈,賞賞古城的夜色。思來想去,這個念頭還是打消了。既然有時間,那就去運河邊上坐坐吧。幾天來,我一直念念不忘。 鑽進一輛出租車,說明意圖。師傅把我們帶到寒山寺外的一座大橋上。 嘿!真不錯呢!寒山寺的全貌,盡覽眼中。這樣的景點,換個角度來遙望,便會收獲一份意想不到的快樂。而且,省時又省錢。 橋下的大運河,流經寺外,無聲無息。為能尋找到一處最佳的發呆點,雙腿都快累殘了。從橋的那邊上來,又從橋的這邊下去。 寺外的河岸邊,立著幾個像是栓船的水泥墩子。一眼相中,選定了這塊寶地。坐在“發呆凳”上,全身再也沒力氣運轉起來了。大腦死機,也不想重啟。一只只裝運沙石的貨船低鳴著駛進視線,又駛離視線。真不知自己是坐在了岸上,還是坐在了船上。半個小時,幾乎一動不動。只是隨著船底蕩開的水波,一起搖擺。 老驢為了能在相機裡留住更多古老的瞬間,不遺余力地跑至大橋的另一側。那邊來往的船只比較密集,更具規模。直到天已斷黑,才見人影歸來。 一張張傑作,捧於我的面前。挑選,比較,再挑選。彼此分享著內心的喜悅。幸福,但願能夠永遠像現在這樣,左右相伴。 (二) 江南之行的最後一天。 游完拙政園和虎丘後,時間尚早。總覺得沒必要再為那些明碼標價的大眾景點而奔命。旅途中,應該學會放慢腳步,給自己片刻的安閑。 那幾個“發呆凳”上,又出現了我們的身影。周圍,除了一個小賣部以外,無人光顧。一座橋和一條河。很普通的城市一角,卻成為了我心中的別樣風景。 聽著運河厚重的呼吸聲,總想伸出手去輕撫一下。雖然她已渾濁不堪,雖然她已暗淡無光。旁邊走過來一個游客,往河裡看了看,神情索然。轉身時,拋下一句話。髒嗎?的確。那就因此而嫌棄她? 曾有報道說,某些專家提議要整治運河,恢復所有航道的運力,讓她再現當年的輝煌。真的能全線貫通嗎?不是說說而已的吧。工程巨大啊!但我真心希望能看到她容光煥發的那一天。 航道裡的船只,往來交織。與前一晚相比,多一些。並且,總能看到一只載滿沙石的貨船和一只沒有任何載重物的貨船同時出現,相對而行。強烈的對比之下,我和老驢才意識到,負重的貨船,幾乎要被河水灌入。其船身都已深深埋進了水面之下。而那些空駛的貨船,其整個船身都會高高的浮在水面之上。 原來,一只貨船的體積是那麼那麼的龐大! 那些貨船的船尾還都清晰地標注著其身份信息。有濟寧港、連雲港的,有淮安港、泰州港的,有皖淮北、常州港的…… 如此繁重的水上運輸,航道並不算寬的古運河到底能承受多久?船過水留痕。繁忙的背後,我仿佛聽見了古運河痛苦的低吟之聲。


(寒山寺運河)

江南雨迎來,江南晴別去 離別運河,意味著江南之行的結束。一路上沉澱下來的記憶,零亂易逝。竟然有一種不堪重負的漲痛感。 回到酒店附近,在路邊隨便進到一家快餐店。要了鍋貼、丸子和湯面。填飽肚子的同時,緩解著大腦的疲勞。飯後出門右轉,進了一家超市。 多年以來,我們養成了一個習慣。但凡旅游到一個城市,都會抽出時間,去趟超市。手推一輛購物車,流連於奶制品的冷氣櫃旁,挑選當地品牌的牛奶,嘗嘗味道。 在西安,喝過銀橋的;在鞍山,喝過完達山的;在湖州,喝過新希望的;來到蘇州,喝的是雙喜的。無論是鮮奶,還是酸奶,我們都要在口感方面進行一番熱烈的評價。有時,真覺得這些城市就是自己的家,已然生活了很多年。 夜色已至。晃動中的城市光影,如同記憶裡的每一個閃亮瞬間。亦真亦幻。 躺在返程火車的臥鋪上,我和老驢爭搶著已是裝滿了江南春色的相機。忽然覺得,這個小小的家伙,居然有如此神奇的功能。能夠把所有的斑斕記憶影像化。 最憶古鎮的石板小路;最憶宜興的紫砂氣息;最憶安吉的青山綠水;最憶蘇州園林裡那些盈滿枝頭的大朵白玉蘭花…… 再下江南的話,我會把腳步放得更慢一些。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