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之鄉“候人”多(下)--陽春三月廣西行之巴馬
6日下午,乘公交車到長壽村(票價1元)。長壽村其實並非本名,此地原叫平安村巴盤屯,據說這個人口300多人口的小村,就有5位百歲以上的長壽老人。“長壽村”這個別名便叫開了。但也有游客評論,這裡的商業氣息日漸濃厚。看百歲老人,要給壓歲錢。
經石橋跨過盤陽河進入長壽村,也是一個山清水秀的村落。與坡月不同的是,這裡不僅新建有不少養生旅館,而且打著巴馬特色食品香豬、油魚、火麻湯等招牌的飯館更多。
在河面一所吊橋上正拍照間,一位肩背裝柴竹簍的中年農婦從身邊經過。她見到我們,走到吊橋中間,又回轉身來,舉手擺出“V”字,讓我們拍照,隨後問我們:是否要看“老人”?說她家有年過百歲的婆婆。我們笑而謝絕。
沿河在村中穿行,河邊有所小學。課間休息的孩子,在水邊的涼亭戲耍,玩得正開心。石階下,可見背著孩子洗涮的婦女。黃色的油菜花,映襯著碧水旁的水車與遠近起伏的青山,組合成天然的畫卷。
行走間,路旁一位佝僂著腰身的年邁婆婆,正慈祥地含飴弄孫。問她多大年紀?答曰96歲。正在蹣跚學步的小孫子,見到我們,竟主動拉起朋友的手,要跟我們走,大概已是“見多識廣”。
因准備趕末班車去巴馬縣城,未在村裡久留,沿河步行返回坡月。大約一、二公裡的距離。聽說從坡月,可搭乘由鳳山開來的大巴,直接返回南寧(時間4小時左右)。但此車最早也得上午八、九點鐘經過坡月。因我們准備次日從南寧再搭乘當天下午一點半去北海的火車,便決定頭天晚上到巴馬縣城住宿,次日早乘7點半去南寧的頭班車。
回到坡月,看距離乘末班車還有段時間,朋友提議,到村口的餐館去品嘗當地的特色菜。帶著行囊來到餐館,等候間,到廚房觀看當地特有的油魚。這種魚是盤陽河的特產,它無法人工養殖,現在已愈加稀少(集上賣30元一斤)。據說這魚很怪,它不吃魚餌,只能靠撒網捕撈。捕魚人一般用漿猛擊水面,使魚慌不擇路,便誤入漁網。因為它自己會出油,煎時不用放油,故名“油魚”。看盆中用清水浸泡著一些約半尺長的油魚,果然水面上浮著一些白色的脂肪。我們又隨老板娘來到廚房,只見她把魚上略撒些鹽,便直接放入平底鐵鍋內,用文火煎烤。大約煎烤了20分鐘,端上桌來,果然鮮香可口(一盤約八、九條,價格80元)。還要了紅悶香豬(50元)和火麻湯(10元)。香豬比一般的豬肉質鮮嫩,火麻沒有什麼特殊的味道。據說巴馬人用火麻和野生茶籽榨油食用,這些食品,便成為了當地熱門的旅游商品。晚上近7點,我們乘末班車到達巴馬縣城。公交車站周圍,遍布大小旅館,雙人間20元至百元以上不等。7日晨7點半,乘從巴馬直達南寧的頭班大巴(每人加保險費共92元),中午11點多便到達南寧北大汽車站。該汽車站每天有往返巴馬的大巴,從南寧火車站有公共汽車可至北大汽車站。因民航進城大巴的終點站距離火車站不遠,我們從北海乘火車返回南寧時,便在民航大巴站附近找旅館住宿(各種檔次的旅館均有,雙人間六十至一、二百元不等)。返京時,乘民航大巴(每半小時一班,票價15元)至機場十分方便。巴馬--得天獨厚的長壽之鄉,宜居、可游,是一個值得“候鳥族”前往,更需要人們珍惜、愛護的地方。

(廣西巴馬長壽村)

(盤陽河邊洗衣婦)

(長壽村一隅)

(長壽村老人)

(巴馬特色菜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