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唐
上行纜車的終點站就在北峰的腳下,很自然,北峰成為華山攻略的第一個目標。
沿著修築在萬丈懸崖邊沿上的棧道,走到一個三岔路口上,俺看見氣喘吁吁從華山正門走上來的游客們,他們大約要跋涉大約3到4個鐘頭,攀上1200米的垂直高程,才能抵達這裡。想一想,不禁汗顏,與俺們這些坐纜車上來的人相比,他們才是真正地享受了過程。
前往北峰頂的山路,在中間分成了兩條,一條繞到山背,相對平坦,另一條則要爬一段約十米的天梯。看著驚險,但是天梯的下面是一個平台,掉下來頂多摔個鼻青臉腫。俺爬了天梯上去,繞了小路下來,還以為這就是人們常常提到的天梯天險。
北峰海拔1614米,是華山五峰中最矮的一個,其余四峰均在2000米以上,也就是說,即使你是坐纜車上來的,你還要登高600米,這個垂直高程已經大於北京的香山。
北峰頂,是欣賞華山的最佳位置,但是,這天上午卻是雲霧籠罩,隱隱約約地能看見蒼龍嶺那一線山脊,金鎖關以上的山巒全數隱藏在雲霧之中。什麼都看不見。
北峰頂上,立著金庸大俠題字的碑石—華山論劍。據說,老先生坐著纜車上來後,被人攙著走到了北峰頂,又往青龍嶺方向走了一小段路,好不容易混到了韓愈投書處,就再也不往前走了,道一聲“風緊,扯呼”,遂下山而去。於是,華山上就有了兩處華山論劍石碑,都是查大俠駐足所在。
下了北峰,第一個遇見的美景就是擦耳岩。左面是懸崖,右面是巨石,棧道巨窄,窄到兩個人迎面相遇,要側身而過。故名擦耳岩—耳朵擦著石頭才能走得過去。
過了擦耳岩,俺選擇了天梯之路。很快就真的看見了天梯,上下兩條,在約80度懸崖上,鑿了石階,掛了鐵鏈,上行和下行的游客,附蟻上下,狀極驚險。俺前面是一對母女,女孩兒大約八九歲,媽媽在上面自顧不暇,女孩在媽媽下面掛在半空不敢動彈,俺超越兩人,爬到小女孩下面,雙臂扶著鐵鏈,圈成一個環狀圍繞著她,鼓勵她慢慢往上爬,終於上去了。不知道為什麼媽媽爬在稚齡女兒的上面而不是下面,實在是缺乏應有的安全意識,而且也並未道謝,難道她不知道剛才那一刻有多危險?
扯多一句,國人的防範意識。經常遇到同行之人互相照相,於是上前招呼曰,幫你們合個影吧?不止一次,得到的回答:不用了,我們自己有相機。哈哈,俺被人當成了招徠生意的職業照相師了!
過了天梯,路相對平坦,還瞧見一個碩大的巨石屹立於山巔,很多人跑到石縫中去留影。那巨石宛若天外來客,上刻“雲天弧光”,不大清楚有什麼典故。還遇到一個挑夫,很不滿俺停下來照相,催促俺快快通過,俺方意識到他在等俺。一路之上,遇到了大約有五六位挑夫,其中半數以上為職業乞丐,坐在路邊要錢。其中一位是盲人義丐,他背著一個背簍站在山路邊唱歌,大都是六七十年代的革命歌曲和八十年代的港台歌曲,唱的很好,底氣足,樂感好,俺破天荒地給了他錢。
在攀上一座山峰後,終於近距離望見了蒼龍嶺,此處是華山又一極負盛名的所在—右邊是萬丈深淵,左邊百丈峭壁,六七十度的山道只有一米多寬!。。。當時俺就被震撼了。
扶著山道兩邊的鐵鏈,俺隨著人流爬上了蒼龍嶺,大著膽子,一手扶鏈,一手照相,最後還是嚇得不敢過於放肆,規規矩矩地雙手攀附而上。手套的作用就是用來抓住鐵鏈的,不然鐵鏽會沾的滿手都是。右邊的深淵,雲蒸霧繞,根本就不知道有多深,也不怎麼敢往下瞧,眼睛大多數時間都是注意自己的腳下,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也不能停留,因為前後都是人,一停就把路堵住了。下山的游客迎面而來,他們扶著左邊的鐵鏈,俺們扶著右邊的鐵鏈,如同一條長長的百足蜈蚣,慢慢蠕動著。
說實在的,游山玩水,俺最討厭人多,但是,華山上人多俺真的很歡喜,因為可以壯膽。如果是俺一個人爬蒼龍嶺,估計會嚇得腿肚子亂哆嗦,但是因為前後左右都是游客,多多少少會有一種互相扶持的安全感,盡管這是一個很虛幻的感覺。
過了五雲峰,又出現了一個天梯。也是上行和下行各一條。那條下行的天梯下面就是懸崖,而且只有一條鐵鏈,如果掉下去,就成了天上飛舞的風箏了。
行行復行行,俺在下午1點15分,衝到了金鎖關,這裡海拔已經接近2000米,漫山遍野的雲霧被踩到了腳底下,俺終於看見了久違的陽光。金鎖關上,山道的兩側,鎖滿了鐵鎖,據說每一對熱戀中的男女,登臨華山的時候,都要鎖上一把鐵鎖,然後將鑰匙扔下萬丈深淵,取愛情忠貞長相鎖連之意。
過了青龍嶺,一直到金鎖關,一路上的山路非常陡峭,是華山之行最累人的一段路,累得俺到了揮汗如雨的程度。俺隨身攜帶了一條賓館的白毛巾,順手纏在了頭頂上,免得頭上的汗水不停地流進眼睛裡,結果很有一些游客竊竊私語:那個人就是陝北來的。。。嘿嘿,北美的陝北客!當然,俺自然不是綏德的漢子。
金鎖關是通向華山四峰的分叉路口,從這裡往上,華山就不是一條路了。俺在金鎖關上盤桓片刻,忽見關的上方有一巨大金鎖在陽光之中璀璨,於是沿山路攀了過去。結果,發現大金鎖制造的極為惡俗,大而不當。而且因為光顧著跑過來看鎖,把路還走錯了,俺原本計劃是先上西峰再上南峰,中峰的不要去了,結果,在 1點半左右,俺稀裡糊塗地衝上了中峰!
中峰是華山諸峰中,最不起眼的一個,說它是峰,實在是誇獎過頭了,中峰不過是東峰、南峰和西峰環繞著的一個小山頭而已。
因為中峰不起眼,所以上面沒有幾個游客,而且全部都是背包客,如果俺也算是一個的話。在中峰上小憩了片刻,一邊吃喝,一邊研究地圖。下了纜車,一口氣衝了一個半小時,身上的汗衫,濕的精透,窺見四周沒有女客,快快地脫了下來,換上了一件備用汗衫,那件濕衫,拴在背包上,希望能夠被山風和陽光給整干燥了,以便不時之需,結果,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不見了蹤影。
華山之行,俺似乎准備的過於充足。背包中始終保持有兩瓶水,干糧若干,一件衝鋒衣外套,備用汗衫,備用長褲,小電筒、指北針、地圖、毛巾、太陽帽、刀具、火柴、望遠鏡。。。武裝到了牙齒。一句話,萬一迷路了或者是出事了,這些東西可以保證俺在山上的野外環境度過一晚。對比那些穿著涼鞋甚至拖鞋就來爬華山的小孩子,俺常常自嘲自己裝備過當了。
中峰上是一個道觀,瞧見兩個道人在忙碌著什麼。與佛家僧侶不同,道家神仙們都崇尚山野,盡量遠離人間煙火,所以他們根本就無視俺們一干游客的存在,俺也不好過於接近去打擾他們的靜修。道觀旁邊的小塊平地上,種植著一些青菜羅蔔,應該是道人們的菜園。
休整片刻,俺起身前行,向著雲霧纏繞的南峰,繼續攀登。
中峰的下山路,是一個巨狹長的石階路,兩邊是綿延不斷的巨石夾起。對照地圖,這裡應該叫馬槽,的確很形像。華山旅游圖,似乎有些錯誤,好幾個地名有張冠李戴之嫌。馬槽的終點,是一顆巨大的杉樹,號稱“華山二將軍”。
接著,山路隱蔽在叢林之中,盤旋而上。此時此刻,俺感到有些疲累,又沒有美景鼓舞士氣,一個人只好低著頭慢慢往上爬。不怕慢,就怕停。爬山的訣竅就是保持勻速,中途過多地停下休息,只能讓你感到更累。有人在前面喊山,有人在後面呼應,很有趣。去年爬張家界,也是有人玩這個把戲。
2點鐘左右,俺衝到了南天門。適逢有人照相,一個胖子一定要站在門下留影,而且要全景,但是又有些擔心,問下面的同伴:會不會人太小,看起來像螞蟻?同伴說:不會,人家會說,好大一只胖螞蟻!俺笑得差點兒岔了氣,順手把胖螞蟻也攝入了鏡頭,誰讓Y在那裡擺了半天的POSE!
過了南天門,這半邊是晴日霧海,藍的天,綠的樹,白的雲,而且,白雲都在腳下。。。那種感覺,實在令人有一屁股坐下來就不起來的衝動。電影中的一句台詞不是說:走過去,就會融化在藍天裡。。。嘿嘿。
南天門的旁邊有一個鐘亭,敲三記收錢十元。俺沒有力氣去敲甚鳥鐘,坐在鐘亭下面,一邊補充能量,一邊欣賞對面的東峰景色。可能是南峰和西峰夠高,遮擋住了西來的雲霧,因此東峰上下,在蔚藍的天空中,歷歷在目。甚至就連萬丈懸崖邊沿上的下棋亭,都隱約可見。
東峰上的“鷂子翻身”,在華山諸險要中,排名第一。前往下棋亭的山路,要垂直攀下一段懸崖,其中一段的坡度大於90度,攀爬者要抓住鐵鏈,登緊腳蹬,仰面朝天地往下爬,故名“鷂子翻身”。東峰一線,俺自覺從此次華山之旅中取消了,在5個小時之內,試圖踏遍華山五峰,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即使哪天再游華山,游遍五峰,這“鷂子翻身”,俺也是十有八九不敢去嘗試滴。俺知道,俺的膽子比較小,嘿嘿。

(天梯上的MM)

(照甚照?快走啊!背夫老人很不滿地對俺說。他正等著俺通過呢:)

(直上雲霄的蒼龍嶺。一條人鏈。)

(蒼龍嶺起始處,回望龍王廟和御道坊。)

(南天門下的胖螞蟻:))
要看原文另外的29張圖片,請點擊:http://www.chuchairen.com/2008/09/wxc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