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嘉峪關站不大,如果要去敦煌,還是坐長途汽車吧,火車一是時間不好掌握,時間稍長,到柳圓站還有130km。2.在嘉峪關一般去三個地方,第一墩(在一個峽谷旁,不要票)風好大,有種蒼涼雄渾的感覺,應該去一下,後方可遠望文殊山和祁連山;嘉峪關城相對比較大,門票好像是40元,學生20元,主要是在城牆上下逛,還有關帝廟有點特色,另外值得表揚的是這裡公廁數量較多而且干淨,要批評的是在景區內已經有幾家小的旅店了,本來沒什麼人住,卻還在建;第三個地方是“懸臂長城”,依黑山而建,約750長,號稱“西部八達嶺”,往返約1小時,並不覺得有耗體力的地方,頂部就在黑山上,周圍到處是石子擺出的圖案。三個地方逛完約3個多小時。
3.本打算坐飛天快客去敦煌的,但經不起出租司機的勸說,加上行李比較多,就上了他的車,兩個人包車(桑塔那)說好了450元(游完後付錢),8個點:嘉峪關上述3個點,312國道旁的橋灣城,雅丹地貌,敦煌莫高窟,沙山月牙泉,白馬塔(時間不夠沒去)。後來他又在關城找了一個人,也沒給我們降價,所以事先講好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3-4人包車肯定比自己搭車要合算的多。而且可以隨時停下來照相。
4.司機還說可以幫忙免費在敦煌找住宿(打對折,其實我們有地方住,但為了照顧另一個同車的游客住到了沙州賓館,120元標間住3人,後來知道自己去談也能有這個價,住宿選擇的余地還是很大的),代買火車票(每個人30元延伸費+30元代理費,現在也無法核實),門票優惠(到了莫高窟又說關系人沒聯系上,這不是空話嗎),送到柳圓站上火車(120元,其實只需100或更低,只是他們懶得換車了)。路上經常是烈日,車廂裡也極為悶熱,卻不大願意開空調,很不自覺,總說怕吹。可能我們運氣不夠好碰上這樣一個自稱“豪爽”的太不爽快的西北司機吧。說這麼多,無非提醒各位,旅途中要考慮周到。不應偏聽偏信。
5.從嘉峪關到敦煌走312國道,路況很好,約300多公裡,大約要3個半小時,有時車能開到140碼,中途以戈壁灘為主,沒見到什麼動物。路程過半時到了安西橋城灣(門前有個大的干枯樹樁),有個展覽18元,因為是私人承包所以沒有優惠,但給司機有回扣,不看展覽只看城址廢墟為5元。展覽分兩部分一個是在一間房內有人皮鼓(用貪官兩個兒子的頭枕骨對在一起,用背部皮膚作鼓面,看了有種難過的不太舒服的感覺,也不想照相,也許是康熙的夢害了他們吧),被殺害的道人的干屍(可想見遇害時的痛苦),一些動物標本,少許文物等。還有一部分是榆林窟中幾個精品壁畫的復制作品,如“水月觀音”,“彌勒經變”等,稍稍彌補了不能親自去榆林窟的遺憾。展覽後面不遠就是遺址,幾個土堆而已,倒流河,還有大風。繼續走不了多遠,到了雅丹地貌,留了幾張影。
6.沙州賓館離沙州夜市很近,去了兩次,好像不太衛生,所以都是吃的川菜,開始我一人喝了兩三扎杏皮水(有點像酸梅湯),肚子就有點不舒服了,第二天就不敢喝了,所以要適量。
7.第二天,我們先去“鳴沙山,月牙泉”,6點多就出發了,天還沒全亮,已經有些人去了,門票50,學生25元。一般都騎駱駝(60元/單人,80元/雙人),來回估計在2km以上。先去沙山,滑沙10元/次,不需要很多技巧。清晨沙子比較涼快,正好風也不大,口罩也沒用上。本來打算穿拖鞋上去,但不方便,還是把鞋子交給牽駱駝的保管,自己光腳上去,多數人最後都光腳了,沙極細膩,踩著舒服,還有治腳氣的作用。但是建議諸位在開始往上爬的時候再脫鞋,因為沙山下到處是駱駝的糞便裹在沙中,還是小心傳染病。由於騎駱駝時間較長,玩下來大概2-3小時,而且騎駱駝可以不限時間多玩會。
8.月牙泉水很清,但被柵欄隔開了,水面不大,不知再過幾年來會是怎樣。
9.電瓶車比駱駝便宜不少,但只到月牙泉,不過月牙泉後的沙山也可以滑,有些陡,人也少些。
10.敦煌在日本名氣很大,所以這裡日本人多,景物的標牌上也多有日文說明。在沙山看到不少日本人,他們基本是雙人騎駱駝,而且是大人,怎麼這麼不愛護動物呢。
11.出了沙山的大門,沿街都是工藝品,以夜光杯和駱駝玩具之類的最多,但少有人光顧。大門不遠有個“民俗博物館”,可以一看,憑沙山的門票就可以免費進去,還有講解員,多數人都不知道,當地人對岳飛的崇敬在這裡可以體現出來。最後帶你參觀夜光杯的制作,我總覺得夜光杯不好看,粗糙,而且他們自稱的正宗杯子也講不出怎麼和水貨的“衝壓杯”鑒別。再去莫高窟的路上,司機也極力推薦他熟悉的一個廠,可以優惠提供給我們,我們婉拒了。
12.最後終於到了莫高窟,門票80元,學生40元(老年證,軍人,殘疾人等都有優惠)。
13.莫高窟一直是我向往的一個地方,但想像與現實常常有很大的差距。
14.原來聽說有人數限制,實際上並沒有。游人基本上是來多少進多少,所以在封窟保護前是不用擔心的。由於游人較多,所以一般20-30多個游客分到一個導游,參觀10個窟,各個時期的代表窟都有一個,包括兩個最大的坐佛,一個臥佛(非常好),還有諸如九色鹿,曹氏家族等窟,但像藏經洞16-17號是不開放的,反彈琵琶也只有臨摹畫(在坐佛洞內)。帶我們的導游不知是不是有什麼急事,在一個小時內就帶我們轉完了,還包括2次等前面的一個日本團出來,路上的時間,導游等游客的時間。有時講解過於簡潔,將一些壁畫或雕塑漏掉,還要游客提醒才講一下;多數情況下對窟的結構,布局,色彩講得還不錯,但涉及到有關佛教文化內容時就明顯力不從心,或摻雜些個人理解,或避而不談,比較令人失望,希望素養能提高。參觀完,導游踩著一輛小車跑了,看看時間12點過了,原來趕著吃飯去了。想跟著別的團看看,結果基本是相同的窟,看來莫高窟的10個窟的規定是嚴格執行的。
15.還有幾點建議:首先就是最好上午或下午來看,時間較充裕,最好不要趕在導游要吃飯前。第二,為避免長途來而不能盡興,可以買有關的書籍和VCD(要先試看樣品,有些10來塊的很爛,畫面糟糕,也不知什麼年代拍的),有兩本書還是不錯的。第三,寄存的東西除相機外,不要多帶,反正都要存的;手電不足也罷,電力不足(導游的到比較亮)看不清,很多人都沒用上,再說洞窟都是朝向一個方向的,只要不是下午太晚來,洞內的光線洞差不多亮,夏季就更沒問題了。第四,莫高窟游覽有3部分,洞窟只是一處,還有一個是藏經洞展覽館,就在16-17洞邊,有空調,細看要1小時,但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太可惜了,我們去時,裡面竟然沒有一個游客,要問導游(標牌不醒目),參觀完洞窟後不必出檢票口直接去,免得又要存包。另一處就是靠近門口的研究館,主要是一些復制品,當然不能和真品比,但能讓你了解這些不開放的窟的大概。
16.最後借此機會呼吁莫高窟的管理者提高管理的水平,提升講解員的責任心和文化素質;雖然她們每天的工作對她們是單調乏味和枯燥的,但面對的眾多游客是不吃辛勞,慕名而來,來自全國各地,就為一睹石窟藝術的風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