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假期,總不願蜷縮在格子樓裡消磨時光。雖然中午時分,寧杭高速還籠罩在陰霾的春雨和濃霧中,我依舊毅然決然驅車衝了上去,當然還有比我更猛的——不時有車從身邊掠過,驚出我一身冷汗。目的地並不遠:六朝古都石頭城南京和古稱“廣陵”的揚州。秦淮之夜4小時後進入了南京城區,這座跨在長江上的城市比秀美的南方都市更顯大氣而粗獷,道路寬闊,樹木高大,獨少了些綠色。安頓好住宿,直奔夫子廟。見兩條金龍飛掛於秦淮河邊的紅牆上,很是氣派,十二座巨型宮燈守立在河對岸,仕女圖繪於燈上,美麗動人。熙熙攘攘的人流早已習以為常,特色小吃、古玩字畫、精品專賣、飾品小店……讓人聯想到城隍廟、四方街。隨意而行,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江南貢院、老街牌坊一一入目,鄭板橋、吳敬梓、唐伯虎等名人銅像被熱情的游人蹭得錚亮。一家情侶衫專賣店裡掛著兩件文化衫,一件上書“我只吃飯不洗碗”,另一件是“我只洗碗不吃飯”,讓人忍俊不禁。在高漲的人氣與輕松的氛圍中,品嘗李記臭豆腐、朝鮮族打糕,將寫有“心想事成”、“健康永遠”的幸運帶拋上幸運樹,再帶走幾顆雨花石,夜色已濃。再看秦淮兩岸:粉牆黛瓦之邊,亭、台、樓、閣之檐被霓虹勾勒得五光十色,流金溢彩,亮麗的畫舫行於河上,愜意悠然。回賓館途中,正見秦淮河北岸的中華門,十多年前,我與友人曾到此一游,頗有些印像,於是駐車夜登。東西兩側陡峻壯闊的馬道,讓人想見古時將相策馬直登城頭,指揮將士引敵入城,放下千斤閘,“甕中捉鱉”的景像。威武的勇士執矛於城上,見證了六個世紀風風雨雨、金戈鐵馬的猙鳴。中華門以其宏大的規模,巍峨的雄姿被認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結構最復雜的古城堡。和平之思“是華人,就一定要去看看紀念館。”在賓館問一導游,南京有何景點時,導游語氣堅定地回答。於是第二天的行程就這樣定下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是紀念館的全稱。我想這是經慎重考慮定下的館名,這也是我所見過的最沉重最壓抑的紀念館。因為她是用30萬民族同胞的血肉之軀建成。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以灰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築基調的紀念館,氣勢恢宏,莊嚴肅穆,低沉的悲鳴之音始終縈繞於館內、縈繞於每個參觀者的心頭。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6周內,日本侵略軍在南京慘絕人寰地殺害了至少30萬中國人!這是個什麼概念?館內一面時鐘牆告訴了我答案:秒鐘“滴、滴、滴”地走著,12秒!只走了12秒,掛滿照片、昏暗的時鐘牆上閃了一下,你甚至還沒找到這一閃在什麼地方,一個中國人的生命就消失了。站在這牆邊,你會強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消逝竟如此輕易,也驚異生命在此怎會變得如此之輕?一個中國人的生命在日本侵略軍的眼中又是什麼?萬人坑、細菌戰、毒氣戰、慰安婦、刺死、焚燒、水淹……這些文字在這裡不再是一個個簡單而模糊的詞語,而是照片、影像、實物,讓人真切地可以眼見,可以觸摸,震驚靈魂。106比105!這不是激烈對抗的NBA比賽的比分!而是兩個日本鬼子比賽屠殺中國人的人頭數!館內不允許拍照,可能是歸於德國約翰·拉貝的名言:“可以寬恕,但不能忘記。”不用拍照,我們一定也不會忘記,不會忘記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會忘記有人作為首相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不會忘記有人竟敢公然篡改歷史教科書。就像猶太人不會忘記奧斯維辛一樣,我們不會忘記那個卑劣的人種(如果還能用人來稱謂它),在我們的國土上所做的令人發指的獸行。德國總理能夠跪倒在猶太人面前謝罪,而日本人向慘遭他們屠戮的靈魂說了些什麼?又做了些什麼?這樣的行徑豈能寬恕?昨天是清明,6萬多人來此參觀、悼念。今天,人更多。幸存者的腳印那般沉重,幸存者的檔案那麼凄涼,靈堂裡刻著這樣的話:讓白骨可以入睡,讓冤魂能夠安眠,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這是人類美好的願望。當我走出靈堂,望見高高的石碑上,母親托舉著嬰兒,放飛和平鴿時,心中只有一個願望:願祖國富強!揚州之美“煙花三月下揚州”已指明了游歷揚州的最佳時機,此前我在網上尋覓旅館時,許多答復都是客滿的事實,也驗證了此時揚州城內的流動人口所占比重之大。揚州的夜景美得讓人忍不住要左顧右盼,行於七彩霓虹之中,讓我遺憾的是為什麼沒帶上三角架,而只能將美景留存於記憶。環視季諾美食店優雅的裝飾,點一道西餐,品一杯卡布基諾,好個小資情懷,千萬別讓荷包裡少了諸多銀兩而壞了一夜的好心情。瘦西湖當是揚州的驕傲,沒有不去的道理。這湖著實太苗條了,僅比環城河略寬的水面,兩岸風光之美堪比西湖,故假借西湖之名稱之,我推測。飄擺的柳枝輕輕撫摸紫色、白色的桃花,成片紅色、黃色的郁金香讓人難抑頻按快門的衝動。與其拘泥於聆聽導游講述這園、那橋的典故,倒還不如像那班票友齊聚在臨湖的長堤春曉亭中,吹拉彈唱自娛自樂來得自在逍遙,或者讓視覺在流動的彩帶中任其疲勞,更為愉悅。這裡是色彩的世界,是漫步的樂園,相信揚州人不會浪費這免費為其開放的天地,而游客則只能感嘆時光流逝,在捏只泥人、喂過鴿子後,即收起輕松而舒緩的腳步,要踏上返鄉的旅程。旅途印像一直在想:為什麼總喜歡行走的感覺?莫非本性喜歡體驗各種不同的境遇,追求多變而雜味的人生。如果沒在高速行駛的車中,對比過路邊成片的油菜花,不會知道,原來婺源之美是因其油菜花依山勢鋪陳、層疊起伏而壯觀;如果沒見過南京街頭那一根柱子上十多個路牌的誇張造型,不會知曉,原來為人指向識路,這種形式會讓游客倍感親切又舒心放心;如果沒經歷過深夜徘徊在陌生的城市,苦苦尋覓修理廠補胎之罪,不會體味,在眾人早已安然入睡,有人還在無奈地等待生活之源的苦澀滋味;如果沒親口品嘗過六必居這號稱百年老店裡的揚州炒飯,哪裡曉得,原來妻子常燒的蛋炒飯、飯炒蛋,早已勝過那名美而價高的揚州炒飯了;如果……還有無數個如果,是現在,是將來,待細細品味。

(秦淮之夜)

(中華門)

(和平的主題)

(瘦西湖)

(郁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