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顏色:“女兒國”瀘沽湖游記

作者: leooer

導讀久居城市忘記了天空的顏色,忘記了太陽月亮還有星星的光芒和形狀。 清晰的記得去超市最近的路,驕傲自己不會在高樓間迷失。 吸著富含二氧化硫的氣體 ,呼著富含二氧化碳的氣體。 身體,時時抗拒 在這個灰色的世界游離。 隨著機場的轟鳴,朝著西南的遠方,飛機扶搖而上,直抵麗江。 麗江,雲南的麗江,世界的麗江,這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瀘沽湖,這明珠上的明珠。 ...

久居城市忘記了天空的顏色,忘記了太陽月亮還有星星的光芒和形狀。 清晰的記得去超市最近的路,驕傲自己不會在高樓間迷失。 吸著富含二氧化硫的氣體 ,呼著富含二氧化碳的氣體。 身體,時時抗拒 在這個灰色的世界游離。 隨著機場的轟鳴,朝著西南的遠方,飛機扶搖而上,直抵麗江。 麗江,雲南的麗江,世界的麗江,這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瀘沽湖,這明珠上的明珠。 首先吸引我的是瀘沽湖的美。高原湖泊,純淨的水,藍藍的天,清潔的空氣。它猶如一塊明珠鑲嵌在群山懷抱之中,碧波蕩漾,風光迷人。它有“高原明珠”、“東方第一奇景”等美稱。更吸引我的是被稱為“女兒國”的神秘。摩梭人傳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態,成為東方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最具吸引力的奇觀,是中外罕見的母系社會歷史文化遺存,它是那樣撲朔迷離。為此,在還沒有去之前,我就准備了許多問題要到那裡找答案。

2009年3月13日,我們的汽車從麗江出發,走上了在山嶺之間開出的狹窄的公路,路程共有210公裡。我們的領隊是麗江diy社區鼎鼎大名的小石頭,一路上他十分熱情地介紹起摩梭人的歷史淵源,風俗習慣,婚姻家庭直至家庭和集體經濟狀況,使我對此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瀘沽湖及附近的山區居住著四萬摩梭人,他們不是獨立的一個民族,而是納西族的一個分支。但摩梭人認為,他們與納西族人除了有共同的語言外,生活習慣和信仰都不相同,他們祖先是古代北方“犛牛羌”人,是一千多年前忽必烈南下時留下的隨軍人員的後代,信奉藏傳佛教和達巴教。瀘沽湖處在雲南與四川交界的小梁山地區,東岸歸四川省管轄。面積約50余平方公裡,湖水平均深約45米,水面海拔2680米。這裡是環境十分優美的地方。

汽車在盤延曲折的山路上經過近六個小時的行走,終於快要到瀘沽湖了。越過最後一道山梁從上往下看,映入眼簾的是清澈的湖水,藍藍的,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十分好看。四周的山把它圍了起來,像是個大水盆。綠樹成蔭的山使瀘沽湖更顯得更加秀美。

這時,我產生了許多的遐想:這是不是傳說中的天鵝湖;會不會是昆侖山上王母居住的瑤池;或者,它會不會是神仙遺棄在山裡的一面鏡子。

汽車把我們送到瀘沽湖岸邊,剛下車我就急不可耐地把手伸進水裡,捧起一抔水來。水很清潔,在藍色的水面上只能看見船和海鷗,看不見水草和其它東西。水清見底,水下可看到的是晶瑩的小石頭。水又很涼爽,它使你不敢把手泡在水裡太久,人在水邊自然會有舒適沁人心脾的感覺。

隨後,小石頭安排我們住民居。但這民居和當地居民住的完全不同,確切地說它是旅館式的木板房,在三層的樓房裡有許多雙人的房間,也有食堂,可供二十多人住宿。

要了解摩梭人就要先從了解他們的家庭開始。

摩梭人的家庭個個都是大家庭。據說,少的十幾口,多的五十多口人。這些家庭以祖母為一家之長,由女兒,兒子,外孫子女組成,在外人看來似乎都是單親家庭,是個以女性的血緣為紐帶維系的母系社會家庭。

這裡是男不娶、女不嫁,實行走婚或叫“阿夏婚”。“阿夏婚”以情為主,結合自由,離散隨意。男的稱女的為“阿夏”,女的稱男的為“阿柱”,他們有了孩子後,就由女方及她的母親和兄弟姐妹撫養,男方與女方及他們的孩子沒有生產、生活上和經濟上的必然關系。在有孩子以後,作為“父親”通常要舉行“認子禮”,男方的幾位家人和親朋好友帶上禮品到女方家坐坐,看看孩子。除此之外他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

小石頭對我們說,“阿夏婚”有它的優點,如家庭矛盾少,和睦相處,每個人都不會為自己的生活發愁。人人勞動人人有吃有穿,有錢交管錢的人(通常是舅舅)管理。在摩梭人中間,人間的親情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大家庭成員間和睦親切,禮讓為先。對老弱病殘者給予特殊的優待和尊重,即使是殘疾或有病也有家人照顧不會被遺棄。因為沒有結婚的概念也就沒有找配偶的問題,誰也不會為終身大事發愁。他的看法也是摩梭人的普遍看法。

我所關心的是人口是否會得不到控制。小石頭說,其實人口是自然調節的,雖然不講計劃生育,但富裕時多生,貧窮時少生。近兩次人口普查中,摩梭人口總數並未增加。

我問是否會有分家的事,小石頭說基本上沒有,除非一個家庭人口太多了,分家是為了生活更方便。我問有沒有家裡人有的偷懶,有的多干活的事,他說一般不會,要有祖母也會說話的。

沒想到,這樣古老的婚姻方式把現代社會的許多如重男輕女,孤獨老人無人贍養,鬧離婚以及離婚時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等難題都“解決”了。這一點是我沒有想到的。

旅游的一項內容是訪問摩梭人家庭,這是我們了解摩梭人的極好機會。

我們走進一家人的祖母屋,屋內爐火燃燒著,它是永不熄滅的。牆壁被煙熏得有些黑,我們按摩梭人的習慣男女分坐左右,一位婦女向我們敬酒,另一位婦女向我們介紹祖母屋的陳設和在這裡進行的一些活動。

這裡是摩梭家庭全家議事的地方,爐火的右邊有一張祖母的床,未成年的人沒有自己的房間,也住在這個屋裡。在爐火邊的一個“鍋樁”上還放有一小點米飯,他們每餐飯前都要拿點吃的東西給祖先,以這種方式來表示他們每天都不忘記自己的先輩們。

達到十三歲的男女在年初一要在這裡進行成年禮。屋內有兩個高至屋頂的木柱,左為男柱右為女柱。舉行成年禮時,男孩站在男柱下,女孩站在女柱下,一只腳踩著豬膘肉,一只腳踩著糧袋,像征終生吃不盡。女孩由阿媽為其穿上漂亮的裙子,金邊衣,扎上紅腰帶,並且為她盤纏發辮,佩上彩色項鏈、耳環、手鐲等飾物。男孩由舅舅為其穿戴嶄新男裝,佩上腰刀。舉行過成年禮,算是大人了,便可參加各種社交活動,15歲以後就可以“走婚”了。

我們離開祖母屋,來到院子裡。幾個年青女子在一所房子的二樓唱歌。唱完後她們分別來到男性游客的面前,拉著他們的手。這時講解的那位婦女怕引起誤會,說這只是讓大家親身體會一下“阿夏婚”。男游客被撓手心表示女的“有意”,於是一起來到一間不大的房間,共喝交杯酒,並告知約會的“暗號”。隨後男的背著“阿夏”過火盆。“阿夏”進入繡房後,男的在“阿夏”繡房前發送“暗號”,“阿夏”隨即打開窗戶。男游客從窗戶爬進去與“阿夏”幽會,互贈禮品。這些差不多都是在自己的結發妻子面前做的,但也只會引起一陣陣笑聲,誰也不會當真。其實真正的摩梭人男女婚戀過程比這要豐富和有趣得多。如男人要通過矮牆爬進女家院子。要帶食物喂看家狗以免它亂叫。男人的帽子或鞋要放在女的家門口。天不亮,男人就要離開並回自己的家。雖然看似偷偷摸摸的行動但都是不必避人耳目的,女的家人也不會加於阻攔。

家訪到此就結束了,她們還是唱著歌,在院子裡送我們離去。

坐“豬槽船”是另一項活動內容。游客六到八個人上一條並排僅能坐2人的木船上,2名摩梭男女為我們劃船。西伯利亞海鷗在船的左右飛來飛去,爭搶著游客拋向天空的食物。船在清澈湛藍的湖水中緩緩前進,把我們送到湖中的裡務比島上。那裡有座寺廟叫裡務比寺,規模不大,大概只有陰那山靈光寺的四分之一大。對旅游者來說寺廟看得多了,到島上大多就是看看風景。瀘沽湖湖中散布五個全島、三個半島、一個海堤連島。其中,雲南寧蒗一側的黑瓦吾島、裡務比島和裡格島,成為湖中最具觀賞和游覽價值的三個景點,被譽為“蓬萊三島”。此外還有多處美麗的沙灘。由於為保護環境不准用機動船,瀘沽湖那麼大,船不可能走得太遠,其它景點沒有去,只能遠處望一望,這不能不說有點遺憾。

摩梭人的歌舞也很有特色。當天晚上我們參加了篝火晚會就看到了精彩的一幕。晚會開始時穿著漂亮的衣服的摩梭青年男女一隊排開,和著擴音器裡的舞曲唱著。男的在前女的在後,圍著用木材點燃的篝火跳舞。舞姿有點像藏族的舞蹈。領頭的小伙子在需要變換動作時吆喝一聲,大家就立即跟著改變。但所有動作都不改變隊伍前進的方向,只在腿腳動作和拍手等有變化。在他們“表演”完後,游客也參加其中盡情地跳,看得出,游客們玩得都十分開心。

瀘沽湖現在成為雲南省的重點旅游區,每天的游客都有上千人。各村都有一些可接待住宿的家庭,總共可同時接待三千多人。這裡現在還沒有星級賓館,要長時間居住還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

瀘沽湖開發成旅游區之後,旅游成了他們的支柱產業,接待住宿,家訪,篝火晚會,坐豬槽船都給他們帶來不少的收入。依我看他們已經開始富裕起來了。

瀘沽湖還有許多可供游覽的景點和民俗活動,如格姆山,轉山節,菩薩洞,扎美寺和永寧溫泉。由於時間太短,在瀘沽湖只住一個晚上,實際停留不到20小時,許多景點都沒有去。我帶著一半滿足一半遺憾的心情離開了瀘沽湖。不過,這也為我留下了下次再來的理由。

瀘沽湖,我還會回來的。



(瀘沽湖的清晨)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