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之戀

作者: fanwo

導讀我的第一次虎丘之行是在60多年前,那時我5歲,抗日戰爭剛剛勝利,我隨父母奶奶來到蘇州,這是父輩的故鄉,而我則是帶著滿口的陝西腔加入到蘇州人的行列。還記得,一到蘇州,父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全家到石路坐馬車奔虎丘,那時除了馬車沒有別的交通工具。其實我對那時的虎丘一點印像也沒有了,只有坐在馬車上的得意和快樂使我直到現在還念念不忘。在我離開 ...

我的第一次虎丘之行是在60多年前,那時我5歲,抗日戰爭剛剛勝利,我隨父母奶奶來到蘇州,這是父輩的故鄉,而我則是帶著滿口的陝西腔加入到蘇州人的行列。還記得,一到蘇州,父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著全家到石路坐馬車奔虎丘,那時除了馬車沒有別的交通工具。其實我對那時的虎丘一點印像也沒有了,只有坐在馬車上的得意和快樂使我直到現在還念念不忘。在我離開蘇州前,又去過數得清的幾次:小學和初中時遠足到虎丘。沒有交通工具,從實驗小學到虎丘,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實在太遠了,我只記得有一次回來的路上正好碰上雷陣雨,而一路上除了零散分布的幾個墳墩以外,沒有什麼房子,我和小伙伴們各自奔到墳墩後躲雨,還是淋了個透。

當我離開蘇州後,即使回家也很少去虎丘,一是沒有心情,二是交通依然不便。那時候,蘇州居民每人發3張園林券,而我又沒有蘇州戶口。再後來父親退休回到蘇州,我難得回一次家,剛剛下火車還沒來得及歇口氣,父母就拉著我直奔虎丘,走走逛逛,然後到冷香閣裡泡杯清茶,談天說地,互相講講別後的情況。那情那景,現在想起來,好像父母還在我身邊。20年前我終於回到蘇州,但是父母年事已高,再沒有精力擠車去虎丘,而園林券依然每年只有3張,我只能陪父母在近處走走。不過那寶貴的園林券我和先生、兒子還是回留到每年一次去虎丘,那時虎丘的門票已經貴得我等老百姓難以承受了。園林年卡大約是3~4年前開始的,記得買了園林年卡的第二天,我們就去了虎丘。兒子結了婚,又帶了媳婦一起去,從此虎丘就成為我們的最愛,有事沒事都去虎丘。春天來了,趕緊去虎丘,萬物尚未蘇醒,梅花可是已經在迎接我們啦!隨之而來的是可愛的紫色二月藍,鋪滿了山間湖邊。三月份,白的紫的玉蘭、黃的迎春花,桃花、楊柳點綴河岸與虎丘塔配成一幅春的畫卷。夏天的蘇州,熱得不想出門,那就到虎丘去吧,進山門往西走,有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春天冒出的筍尖尖,現在已經竹竿粗壯,正好遮陽,去冷香閣喝杯熱茶,在電風扇下吹吹,消暑解渴,好不愜意!秋天還是要去虎丘,真娘墓後面桂花林的芳香正等著我呢!冬天太冷,去虎丘!亞熱帶的氣候使虎丘古樹上的綠葉依然茂盛,除夕想要躲債嗎?那就去賴債廟吧,起碼可以過一個太平的大年夜。下雪?當然要去虎丘,那兒的雪景只有你去了才能體會有多美,還有數九天傲立風霜的腊梅,雪壓枝頭依然挺拔,而且越發清香。下雨天?去虎丘!雨中的雲岩寺塔似倒不倒,劍池的水,似綠似藍,朦朦朧朧,別有一番味道,只是要當心腳下的路,上千年磨下來,石頭都是又光又滑。有朋自遠方來,去虎丘,茶室裡,一面看景一面聊天,看看虎丘塔(雲岩寺塔),從元代建成以來,經過千年的風雨滄桑,雖然磚也破,梁也舊,卻始終不倒,我們的心情也豁然開朗。想鍛煉身體嗎?你可以從石路往西走,擠過熙熙攘攘的小菜場,再順便買些早點,大餅、油條之類的,邊吃邊走,沿著小橋流水的“七裡三塘”到虎丘,那可是原汁原味的蘇州哦!我小時候也在這樣的巷子裡生活,只是如今到處都是樓房,走在大街上已經體會不到什麼蘇州味了。

我熟悉虎丘,知道它的一點一景,一樹一木。去虎丘,就像去拜訪多年的老友,牽掛著那裡的花什麼時候開,葉什麼時候落,筍什麼時候露尖,竹子什麼時候砍伐。我也曾經多年漂泊在外,那時我心目中的故鄉,除了父母,就是虎丘:千年不倒的雲岩寺塔、深不見底的劍池和旁邊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渾厚蒼勁的“虎丘劍池”四個大字以及傳說中的闔閭墓,鐵華岩,第三泉,摩崖石刻,雲在茶香……,就是深深烙在我腦海中的蘇州印像。

虎丘,一個令人夢回繾綣的地方。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