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言本文存屬個人網絡游記,大量相關資料來源於網絡
特此鳴謝,僅供參考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登泰山妄英傑。”這句話可能說的有點誇張,但五岳獨尊的泰山的的確確是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雅士所必經之地。泰山在我腦海中的印像中就是如此。
為了此次泰山行,也是我的三山五岳的第一站。我提前大半年就開始精心策劃准備著這次泰山之行。希望在三十而立之年約上三五好友登泰山祈福,以求能給自己多帶一份幸運。依舊簡單的介紹下此次同行的朋友們:
Hanson:我最信任的出游伙伴,感謝他對我們每次出游計劃的支持和鼓勵。
Weisl:我以前的工作拍檔,很高興這次他有時間和我一起出游。
小潘:第一次和我們一起出游,也是我們裡面體能最好的。
辰塵:我以前的半個小徒弟和兄弟,很榮幸加入我們的隊伍。
樂爺:經常出游的兄弟這次和我們一起去登泰山。
第一節 淺談泰山之內涵僅有1500多米的泰山對於登山愛好者來說可能並不算太高,也不夠刺激。但泰山的文化意義遠遠大於了其本身的高度和景色。相傳遠古時即有72位君主來曾經到過泰山巡狩祭祠。自秦以來,先後有12位皇帝前來封禪朝拜(所謂“封禪”,就是在泰山頂上祭天,在泰山腳下祭地。前者叫封,後者叫禪。),每次總是規模浩大。據相關資料記載,秦始皇登峰遇雨,留下五大夫松的傳說。而後,漢武帝八至泰山,又驚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這樣的感嘆當仁不讓的能夠激勵人生,培養人的一種進取精神。
同時,泰山自然風景和人文原因,也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泰山又是儒家、道家、佛家教盛行之地,因而廟宇、名勝、石刻遍布全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李白游泰山留詩詞多首在此;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成為了千古絕唱。
泰山從古至今為何吸引人們的眼球呢?我收集整理的相關資料也許對此解答有所幫助。
其中有不少學者分析的比較透徹:泰山古時候也稱為岱山,“岱”“泰”在古字中相通,都是“大”的意思,泰山就是大山。由於當時從地理位置上看,泰山為黃河下游地區第一高山,其山南的大汶口文化和山北的龍山文化充分說明泰山地區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黃河流域經常發生大水,先民借泰山以躲避水災,在他們心裡泰山是他們生命、種族、生活的地理依托,形成了依靠泰山的心理,泰山的保佑使古人產生敬畏,漸漸被神話。其次,古人由於對自然界的認識非常狹隘,認為一切都是天地日月所賜,從而產生神秘崇拜。泰山居住的太昊少昊部落,其“昊”字既是天上有日的含義,太昊少昊也被尊為太陽神。為了讓天更清楚的知道他們的敬仰和祈禱,高山是最佳的選擇,由於當時的人活動範圍有限,在他們的活動區域中,泰山是最高的山,所以,泰山是與天日最接近的,大汶口出土的日火山形像,十分形像的表現了當時的古人心理,泰山的這種功能更加使泰山得以神話。
而現代科學測定,泰山生成於25億年前的地球造山運動,由於山前出現造山斷裂帶,所以山勢陡峭山形集中,加上周圍地勢相對較低,從而使先人對泰山產生雄大、厚重的感覺。明代皇帝朱元璋描述泰山的氣勢時寫道:"根盤齊魯兮,不知其幾千百裡"。基礎寬闊產生安穩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生厚重感。所謂穩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上述的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再從歷史上來看,由於先人活動範圍和泰山在這個區域的第一高度,使泰山出現祭天崇拜,這種崇拜並沒有隨生產力和知識的進步消失,反而因為中國古代帝王為加強自己的統治,不約而同的宣傳“神權天授”的理論,為了使這種理論得以證明,便有了封椫泰山的活動,使泰山祭天的作用得以延續,封建統治者的這種行為讓泰山在人們心中的神山地位進一步強化,隨後成為每代帝王一生必須的大事之一。雖然到宋朝之後不再進行封禪,但崇拜活動卻進一步擴大,黎民百姓無不知神山泰山。直至今日,人們為了紀念先祖,這個儀式再次被以表演的形式開展。
而不少學者對泰山的美學分析更是讓人登山後感觸之深。
泰山美,體現了中國古代美學範疇的"陽剛之美"和"壯美"。干百萬人登泰山,不僅領略自然之壯美,也能激勵自己攀登事業高峰的進取心。
有學者認為:泰山美學是包括“自然景觀美”和“人文景觀美”的有機結合。在幾千年開發建設中,把富有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的自然景觀同悠久的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價值更高,內容更為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渾然一體的泰山風景景觀。
泰山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作,是根據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計的,主體是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內容,布局形式重點是從祭地的“社首山”至封天的“玉皇頂”,在10千米登山道兩側。把整座泰山作為完整的自然空間,進行整體構思。
泰山以南坡對比強烈,最為壯觀,封禪活動選定從南坡沿“中溪”而上約10千米的路線,分成三段:一是以泰安城為中心的人間;二是出城西南過“奈河橋”至“嵩裡山”為陰曹地府;三是自城北的“撈宗坊”開始,以長達6293級石階的天梯為紐帶,連結城區人間與岱頂天府。
泰安城是提供古代帝王封禪告祭,黎民百姓朝山進香,游覽觀光之地。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從城區南門到岱宗坊,經登山盤道,直通"天府"的主體建築群,是古代帝王封禪拜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這一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體現由“人境”至“仙境”的過渡思想。從地形上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步步抬升,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築規模上由嚴整到自由, 因自然環境而異;從意境上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穹宇,漸入仙境;從色調上紅牆黃瓦則始終與蒼松翠柏形成對比。再通過三裡“一旗杆”,五裡“一牌坊”和漫長的登山之道連貫起來,形成了一條極為壯觀的封禪祭祀序列
登泰山,不僅看它的雄偉壯麗,更深的是體會認識泰山所包含的民族精神並從中受到洗禮。氣勢磅礡的泰山,是中華民族的像征,從司馬遷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到 楊辛先生的一首泰山頌:“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余二十六次登岱頂,縱情山水之間,求索天人之際。仰之彌高,探之彌深,感生之有涯,學泰山無涯也。”都在不斷得在加深使我們登泰山的向往。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
(看著累了,大家休息休息。)

(泰山小景)
第二節 登泰山前的計劃與准備從上海出發北上泰山,首先需入境泰安市。所以出發前,我們按照網絡上收集的資料。我們制定了一條相對具體合理的路線方案如下(僅供參考,在正式行程中有很多改動。):
D1
晚上8點,上海火車站出發集合。
乘T106次(上海-泰山)21:55發車,(票價:硬臥上鋪¥201,中鋪¥207,下鋪215)。車上梳洗早點休息。
D2
早上6:30到達泰山站。
出站集合後在泰安品嘗當地特色早餐 (人均8元)
飽餐後7:20出發,乘3路公交車或打的前往岱廟(古代帝王登山祭祀時的行宮和舉辦儀式的地方,與紅門成一直線)(門票20元)
8:30出岱廟,途經岱宗坊,到達紅門。
9:00到達紅門 買門票(125元+2元保險)正式開始爬山。
10:00可到達500米處,集體修整補充水和恢復體能。
11:30到達中天門。遠眺泰山最負盛名的十八盤。繼續修整吃東西聊天12:20分出發。
13:30到達1000米處。修整10分鐘
14:40到達南天門。1400米處。拍照留念。
15:00入住賓館修整(150元一人/一晚)山上酒店條件不是最好。所以忍耐。
15:30逛完天街,然後衝刺最後那一百米看晚霞夕照。
17:30回南天門吃晚飯。網友推薦自己泡面,山下帶點上來。賓館超級貴。
(晚飯人均30元)
接著打牌休息。明天早起看日出。
D3
5:00可以准備起床了。梳洗後准備出發去看日出。
5:50去“玉皇頂”或“日觀峰”等泰山日出。
6:05可以看見旭日東升。回房休息。
8:00出發先游覽後石塢,從後石塢坐索道去桃花峪(索道45元+2元 門票102元)。三月正是桃花盛開時。
9:00游桃花峪,風景優美,游覽時間比較長,
12:00在“桃花峪”吃過午飯後,再沿西路下山
(人均30元)
1:30順路可游覽扇子崖、黑龍潭。網友推薦:扇子崖名票便宜但可游可不游。黑龍潭不錯。
3:30回到泰安進酒店好好休息。
有興趣可以在去馮玉祥墓及普照寺。
17:30泰安找家不錯的酒店腐敗下。(人均50元)
D4
7:30起床吃早飯
8:00前往汽車站趕往濟南(票價20元)
9:30到達濟南領略百泉之都的魅力(趵突泉門票人均40元)
11:30在濟南找家不錯的店吃飯,網友推薦“天豐園狗不理” (人均30元)
13:00逛大明湖 (門票30元)
16:00逛泉城廣場 和“芙蓉街”小吃。(人均50元)
19:30進火車站休息
20:35乘T105回家21:05(人均235元)
D5
一早回到上海,大家各奔東西回家休息。
除了以上的路線方案,我們還准備了不少出游要帶的裝備。如照相機,攝像機,衝鋒衣,水壺,小藥箱等等。(別誤會,雖然不是自虐游,挑戰極限。但有些東西每次出游還是必備的。)
當然,最重要還是需要提起預定好住宿和來回車票。接著就等待出發咯。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第三節 登山路之所見按照前述所制定的計劃,還有幸得到了幾位有經驗的前輩的指點。(特別要感謝攜程上的“比藍天更寬廣 ”前輩和公司的唐工老人家。去之前,我向他們咨詢了不少問題。)我們四月八日晚集合後一同踏上了開往泰山的火車(T106次)。等待我的依然是那無比的興奮。
“醒醒,醒醒,泰安快到了。” 整個晚上幾乎沒怎麼睡著的我催促著其他同伴起床。伴隨著車窗外的天漸漸地變亮,向車外張望的我卻沒發現田地間想像的那樣滿地黃燦燦的油菜花。當火車提示馬上要進泰安站時,我們一伙人早已背上行囊,用最快的速度踏下火車。迎接我們的是泰安市的第一縷陽光。
出了站,當然先要購買幾份地圖(2元一份),叫了二輛出租車(10元)按原來計劃趕往岱廟。好客的司機大哥告訴我們今天正好是泰安廟會,明天又是泰山姥姥的生日。所以會山上山下都會非常熱鬧,看來我們這次真是趕上好時間了。於是乎,我們修改了下計劃。在岱廟東北面的菜場裡吃完當地特色的早飯後(共32元),一路先上泰山。等明天下山在來看岱廟。這樣一來不會耽誤爬山的時間,二則明日可以好好逛逛廟會。沿著紅門路一路上山,路邊可以看見不少煎餅攤和小攤販出售巨大號的香燭,當然首要的還是選購一把登山杖(2元一把),這樣在登山時可以幫忙減輕不少負擔。過岱宗坊,燒香磕頭的人越來越多。路邊也可以隨處看見小販們出售我在尋找的泰山石敢當。“一天門”遇“天下奇觀”,“紅門宮”見“登高必自”。越來越多的石刻開始映入眼簾。進紅門,左手間,石碑塊塊豎立。依稀讓人感覺泰山的偉大。“萬仙樓”處購買門票(125元)開始進山,又在山路邊的小攤補充水(2元)和黃瓜(1元)。於是,我們慢慢的“漸入佳境”。早從莊老師的課上得知“二蟲”和“風月無邊”的故事。於是乎,我也故作姿態考考同行的兄弟們以示炫耀。
體力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還沒走到“鬥母宮”我們便休息了二次,也許是天氣太好太熱,也許又是行囊太重太多,我們只能自我安慰。看著路邊上下山的人,我們還是一步一個腳印繼續向前出發。每走一小段路,便歇歇拍拍照片,這樣道也不覺得累。看見下山的人群中,很多人走路已經困難。大多數人席地而坐,果然驗證了那句話:下山要比上山難一點沒錯。“三宮廟”、“柏洞”、“四槐樹”、“回馬領”直取“中天門”看地圖我們總算上到了900米。歡呼慶賀,總算可以休息吃午飯了。“中天門”處有纜車直上“南天門”,也有車直接下山。在“玉液泉”休息,泡上一壺“泰山女兒茶”(40元),吃著山下帶上來的午餐。大家琢磨著下午的行程。是纜車上還是繼續登。當然,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只有一個,大家早已經心照不宣。(“玉液泉”可以1元錢打壺水。山水很陰涼,不少泰安人從山下來這裡打水。但大家別直接飲用,因為我們發現有蟲。)
一個小時的休整,讓大家恢復不少體力。但望著遠處的“南天門”似乎又想倒吸一口冷氣。我鼓勵大家,登山其實不難,和走路一樣,只要一只腳放在另一只腳前面就行。其實,更多的是在鼓勵自己要堅持。過“迎天”吉祥石處標著866米。越來越多的石刻開始浮現。幾個挑擔工不辭辛苦的將明天紀念“泰山姥姥”儀式用的二個大鼓從山下挑來,又在我們眼前慢慢消失。而路邊七八十歲的泰安老奶奶們也登山趕往“天街”,真佩服他們的體力。當然,也有不少游客就地放棄,下山去了。爬啊爬,爬啊爬,只見南天門離我們一步一步越來越近。脫啊脫,脫啊脫,我身上的汗也越來越多。“1000米”,“1100米”,“1200米”按照自己的步伐,10步一小歇,50步一大歇。不知不覺已經到來“升仙坊”,“南天門”就在眼前。這時,看見一對情侶實在不行了,回頭往下走了。真是為他們感到惋惜。“萬歲”我們再次高呼。總算跨入“南天門”了。此次,登泰山的計劃也基本完成。“一步,二步,三步。。。。。。”登上天街。這裡,人流傳動,熱鬧非凡。不管是自己爬上山的游客,還是乘纜車上來的游客,在這裡彙聚一堂,紛紛掏出自己手中的相機不停的拍攝。感受山頂吹來的絲絲涼風,讓我忘卻了登山的艱辛。此時,正好收到一個摯友的短信,家中喜添男丁。我又回信在五岳之尊的泰山給他全家祈福帶去祝福。

(我登上了泰山)
怕耽誤時間,我們沒在天街逗留時間太久,先趕往早已預定好的電台賓館(180元/間),放下行李。在賓館裡點了八個最便宜的菜和一碗湯(200元)。填飽肚子,借上件軍大衣(10元),接著就是等待時間前往“天街”看日落。
第四節 從觀星到觀日人們登山為了望遠,看那晚霞夕照,又見那旭日東升。站在“天街”觀看日落,心頭多少會出現一些感慨。那是美景,還是心緒。是黑夜的到來,還是明日的憧憬。只有每個人自己心中知道。但重要的事是,去學著樂觀努力的對待這個世界,對待每件事。

(晚霞夕照,旭日東升。)
我和Weisl,辰塵邊討論著攝影技巧,邊拍攝著日落的照片。只見天空越來越暗淡,溫度也隨之下降。收到樂爺的消息後,我們又在“天街”購買了一些點心帶回房間。(火燒:3元,煎餅卷大蔥:5元,花生米:10元一包)四月的夜,山頂的風,依然刺骨易傷人。回賓館的路上我們邊走邊回頭看著那金色般的玉帶慢慢地變窄直到消失,那樣的感覺真是妙哉,如果能有佳人相伴肯定更加美哉。一天的山路,讓每個隊員都感到疲憊不堪。屁股剛上床,就躺下呼呼大睡。
五點了,我看了看手機。賓館的服務員也來敲門並吆喝大家抓緊起床去看日出。快速穿上衣服和租來的大衣。那上相機,趕往玉皇頂。沒想到,玉皇頂上已經是人山人海。有利位置早已經被人堵的水泄不通。看過去黑黑的一片人頭,比看日出還刺激。每個人的心等啊等啊等啊等。。。。。。等了許久,太陽公公還是沒用入出頭來。山頂那個風吹啊吹啊吹啊吹,但沒人覺得冷退縮。
突然見,有人高叫,出來咯。只見,太陽公公慢慢地害羞地探出了他那尖尖角。說時遲,那時快。玉皇頂上,不是整個泰山頂山,看日出的人們人人拿出相機、手機哢哢拍照。看來各個都是大內高手出身。
觀日的人們始終久久不肯離去,而我心中高興著這次登泰山觀日出的目的總算達成。心中默默許下心願後,和同伴們回賓館休息整理。在賓館吃了碗泡面(7元),退了房間和大衣。我們又開始了新的一天的旅程。在山頂逛完一大圈後,我們准備下山前往今天的目的地桃花峪。
由於今天是泰山姥姥的生日。所以,到處可見燒香拜仙的信徒們背著一人高的大香,往山上趕。途中我們路過山頂的碧霞祠院內,你會發現有兩個石碑,俗稱御碑。我在出行前查閱資料,看見當地民間有個傳說。用硬幣摩擦石碑可防病。摩碰御碑者口中念道:“御碑摩,御碑碰,摩碰御碑不生病。”不管是真是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試試。
在北天門乘上前往桃花源的索道(80元),觀看著泰山後山別樣的風光。大家總結著這次登泰山一路的所見所聞。雖然,腿有些酸。雖然,人比較累。但是,每個人燦爛的笑容早已告訴我了答案。
第五節 此行的感觸有多少人知道泰山的“泰”字專為泰山而造,可見泰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偉大地位。今次,我們在泰山之頂有幸能看到晚霞夕照和旭日東升,乃是大幸之人。而本次泰山之行是我三山五岳的第一站。也是即武夷山之後,前往的第二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在登山的整個過程中,的的確確好好感受了一把齊魯文化的內蘊,泰山的石刻之多不禁的讓我感嘆中華不同民俗風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通過登山途中的相互幫助,加深了朋友之間的友誼。
如果讓我用一些形容詞來描述泰山的話,我無可厚非的會選擇神聖莊重、氣勢磅礡來描述。而你又會用哪些呢?
Smad 2009.4.13

(我也來自拍)
注意事項1.當地的菜口味比較閑,可讓飯店少放鹽。
2.山裡的泉水不要生喝,可能會有小蟲。
3.山頂上賓館很多,可以貨比三家。當然,最好事先預定。
4.登山因人而異,千萬不要和別人比。找到自己適合的步伐,走走歇歇,也就到了山頂。
5.登山有根拐杖會大有幫助。
6.下山速度要慢。不然,腿會受傷。關節處容易積水。
7.登山水不要一下喝太多,要慢慢的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