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像中的牛頭山是原生態的,山高水美是驢友們野行的理想去處。偶然得知牛頭山也可以只玩水不爬山的休閑游,於是和幾位同事欣然前往。
一路煙塵,把我們從喧囂的都市帶到了寧靜的僻遠的牛頭山境內——一座位於武義縣與遂昌縣、金華市婺城區交界處,區域面積80平方公裡,主峰1560米的浙中地區的最高山。進入由兩只巨大的牛角造型的的景區大門後,汽車沿著盤山公路而上,涼爽的山風吹來,頓覺一身輕松。這裡庫區成片,山連山、水繞山,山在水間、雲在山間、天山水一色無邊,真想下車來徒步行走,細細品味。買好門票後,發現門票的背後是張簡單的示意圖。我們所在地是石門峽的入口,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只要沿著溪流一直往前走就可以了。景區內游人很少,一路前行只聽得溪水的叮咚聲和山間瀑布的轟鳴聲。坡陡谷深形成的眾多的溪谷和瀑潭與四周群山剛柔相濟,充滿詩情畫意。由於岩石的原因,水的顏色也千變萬化,相比於高原湖泊的景亦有其獨特的韻味。陽光穿透厚厚的雲層,金子般地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引得人無限遐想。在每一個湖或潭的邊上都豎有一塊講解牌,告訴游人一個生動的傳說,或者一段真實的歷史和名人記事,這使得牛頭山的景物都生動且鮮活起來。特別是當我們看到粟裕將軍曾帶領紅軍在此山中進行戰鬥的故事後,對牛頭山更增添了幾分敬意。走過了七夕橋後,溪流和行走的小路開始分道,舉目處是無盡的台階,我們有些猶豫不決,是否該繼續時,十幾位像是一家人的游客從我們身邊匆匆而過,一會兒就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有了游伴,似乎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於是也踏上了登山之路。走過了一個關口後,眼前豁然開朗,一座近百米的吊索橋震憾著我們的視野: 深感氣像之萬千,驚嘆峽谷之峻險和那陡壁之雄渾神秘。我拿照相機的手停住了,我不知那個角度可拍出它的巧奪天工,它的壯觀。“還要向前嗎?”累得直喘氣的兒子有點膽怯了。我試著撥通了門票後面的電話號碼詢問:上山後是否原路返回。得到的答復是山後有路,繼續向前。這時已經上了吊索橋的同事正向我們用力揮手:“快上來!”來不及多想了,牽了兒子的小手,就跨上了搖晃的吊索橋,目光不敢游移左右,因為下面是深淵。腦海中只有一個信息:趕快走過去。“媽媽,我們會不會掉下去?”兒子忍不住又問我。“不會,有媽媽和你在一起呢!”我強作鎮定地回答。“媽媽,我們這樣是不是生死都在一起了?”我沒有回答,只是更緊地握著兒子的小手,穩住前進的腳步,盡量不使吊索橋左右搖動,堅定地向前走去。人生也是這樣,沒有回頭路,只是向前,無論艱難險阻,無論那頂峰出現在何時,只有向前…...

(清澈的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