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准備了帳篷、睡袋、登山衣物和3天的食物之後,老陳、小石頭、小波和我4個人相約去天山深處。
約定上山的日子到了,本地下起了大雨,山上的雨是否更大呢?為了上山專門研究了“看雲識天氣”的小石頭,肯定了山上的雨情。
關於是否在雨天上山的專門會議,在市場的一家小飯館內召開。與會人員經過激烈地討論,一致決定:鑒於同事、朋友、妻子均曾被正式告之此事,又為了此事購買了露出營設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且下雨為自然界之常事,即使今天無雨,明日未必無雨,雨天上山勢在必行。
經與數輛出租車交涉,終於有一位有感於此行的車主,同意冒雨送我們一程,被他笑為“傻波意”也只得忍了。
車在天山深處駐足,我們背起了行囊,冒雨向更處進發。天黑時,在山麓的緩坡搭起了兩頂帳篷。小石頭戲稱其為“聽雨軒”。
“聽雨軒”中的晚餐很豐富,有烤雞、火腿、牛肉、煉乳、伊犁特曲……
雨聲中,不禁使人想起周作人的《雨天聽書》,只是此刻缺少溫熱的香茗。閑話中,老陳以為,上山在於隨心所欲,興盡而歸;小波以為,登高歷險,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小石頭以為,生命在於運動,愛情也是一場運動;我與老陳心有戚戚焉,於是我和老陳同住一屋,神侃到深夜。
天亮時雨不停,“聽雨軒”中即興而歌,老陳唱起了京劇,小波哼起了愛情,小石頭和我大喊了幾聲作罷。
雨仍然沒有停的意思,我們只得收拾起帳篷,冒雨爬山了。待到了半山腰,倏爾雨住雲開,放眼天山景色,被雨洗過的青山、松林,美極了,迷人極了,空氣中散發著芳草的清香,令人心胸一爽。
4小時過後,我們翻山越嶺到達了人跡罕至的山谷。此處,蝶飛綠波間,輕盈舞翩躚,鳥啼蟲鳴與花草相映成趣,成群的馬鹿出沒於松濤之中,未省人事的旱獺,閃爍著警惕的兩眼注視著我們。一個迷失了方向的小旱獺,落入了小波的掌中,在被迫同我們合影留念後被放了生。我們流連其中,為自然之美所陶醉。古人雲:“世之奇偉瑰怪之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果不其然,小石頭發亦發現,人跡未到之處,連刺人的蠍子草都少有,而當我們走近谷口時,蠍子草就隨處可見。
“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現在連號稱專家的小石頭也摸不清大山的脾氣了,剛出谷口,晴天麗日竟也下起了山雨,烏雲很快就遮天蔽日地壓了下來,真是“日出驚山雨”在松林的縫隙間,我們生起了篝火,盛來清清的小溪水,采來鮮美的野山菇,滾燙的菌湯飄散著誘人的清香,我們在雨中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
此次徒步跋涉,使我們在疲憊中,體會到了與大自然的親近。歸途中我們遇上了狂風驟雨,即使有雨衣,也只能使上半身幸免於難,下身和鞋子均被淋透了。四個人站在雨中相視大笑,暢快極了。自然中如此,有時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朋友,當你習慣到都市喧鬧的時候,你是否想去一個遠離人世的地方清靜一下;當你常為生活而疲於奔波的時候,你是否想在一個優美的環境中放松一下;當你為情所困的時候,你是否想到大自然中抒發自我。
如果你對你自己的體力還有信心,願意與我們一同去天山探險,願意和我們一起去雪山感受自然,我們在此約定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