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西遞古民居並翡翠谷2001年西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到西遞,自然為看古民居。
自古一江春水向東流,而西遞之水卻是由東而西,反其道行之,是為一奇,又說這裡原是通往西路的驛站,故得名西遞。它位於黃山主峰西南,始建於秦,距今二千二百多年,素有“桃花源裡人家”之美稱。
西遞屬古徽州地區,今屬黃山市管轄。徽州是歷史上的地理概念,也是極富盛名的文化概念。徽州地界讀書,經商之風歷來盛行。只因它山勢環繞,人多地隘,大批移民外出謀生也就在所難免。所謂無徽不商,服賈四方的徽商榮歸故裡,落葉歸根之時,則窮極土木,廣招良匠,雕梁畫棟以明志,“世治則出而貿易,世亂則歸家”,構築起一幢幢精巧別致的民居。更有蟾宮折桂,衣錦還鄉的朝廷顯貴亦將域外高層次的文化引入境內,朱紫盈門,衣冠蟬聯,大興儒家理學之風。社則有屋,宗則有祠,效尤則建牌坊。貞女,節婦,孝子,忠臣,一部部石頭雕刻成的古代倫理辭典均佇立於彰顯之處。
在此之前,我時常迷惑於“文化”“文明”這些字眼。什麼中國文明,印加文明,兩河文明;什麼徽州文化,鄒魯文化,秦川文化;西遞之行至少讓我有了一種答案。一種文化是一個地域的人們對生命,對生活狀態的特殊講究和安排。它會從人們的衣食住行,起居布局中全方位的展現,綜合體現的是此地眾生的價值觀,審美觀。而文明除了包容了文化的內涵外,還包括這種文化創造的種種輝煌印記和民族乃至世界奇跡。就像西遞村的古民居就處處體現出徽派文化的特點。而千年古風經過歷朝歷代,歷次運動仍得以規模化的傳承,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所以大言之,它也可以稱之為文明了!
說起徽州文化的表現,給我印像深刻的莫過於每家每戶大廳裡的楹聯了!履福堂有聯雲: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懷仁堂有聯雲:得山水情其人多壽,繞詩書氣有子必賢。又有: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業難,知難不難。忍片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二字箴言惟勤惟儉,兩條正路曰讀曰耕。惜衣惜食惜財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勝求人。名聯名句真是不甚枚舉。大廳的布置都很有些講究:書畫楹聯樣樣齊整,花瓶明鏡分置左右(取平平靜靜之意)。加之滿屋的木雕,門樓院牆上的磚雕,石雕,庭院中的盆景花木,簡直是家家風雅成趣,戶戶崇儒尚文。看得出讀書,經商,做官形成了徽州人強有力的價值體系。這使我聯想到猶太人,猶太人以善做生意,聰明靈活而聞名於世。據說這和猶太人習慣給子孫受良好教育有關。而徽商的成功大概也與這裡的文風,學風之盛,家教禮教之嚴而多出儒商有關吧?
在一位舊時私塾先生的白牆高院裡,我第一次知道了,古時老師與學生的房間是如何區分的。師左生右, 師門之上的木雕圖案是梅花及五只蝙蝠,取五福臨門,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生門之上的木雕圖案是裂冰。取寒窗苦讀之意。從生門到師門共十小步,取十年寒窗終得師傳之意。
含而不露,退讓三分的做人之道在西遞民居中也有絕好的詮釋。比如兩巷相交處有這樣一處轉角樓,樓上橫匾書:桃花源裡人家(那“人“字奇在它好像一個書生伸長了雙臂去接繡球)。樓下圍牆開一小門,是這家的後門,上書塗金小篆:作退一步想。而這個門也的確退後一步而開,且牆壁的棱角削去了三分(牆壁厚度的1/3),這個做法既方便了行人走路,也貫徹了主人的中庸圓滑的處世原則。實在妙極!
在西遞,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觀,諸如忠孝廉節,也是極盛的。人們常說:忠孝難兩全。所以,在西遞的胡氏祠堂,這兩字是分書左右兩面牆壁的。左忠廉,右孝節。而門樓上的“孝”字據說為朱熹所書,字的右側活像一個抬頭向師長作揖跪拜的書生,寓意只有恪守孝道的人才能抬頭挺胸做人,而字的左側則像一只背在書生背後的猴子。寓意不遵孝道,就會退化到人類始祖——猴子的地步了。寓畫於字,實在令人玩味不已。祠堂是宗族處理和商議大事的地方,是全村最高大的建築物,就是再財大勢赫的高官富賈,造屋時也不得超越,以示對祖宗的尊敬。百年前的祖先遺像皆是男穿清代服裝,女穿明代服裝,畫面栩栩如生,色澤明麗,保存的很好。
這裡的每一座老宅都是一段遙遠的故事。幽暗的內室,高大的天井,華麗的裝飾,儒雅的客廳,狹長的青石板街道,因為它的古老和風塵,越發顯得神秘和奇特。街道上到處是或蹲或坐或臥的學生在臨摹民居外景。店鋪裡出售或真或假的古董,各色手工藝品和字畫筆硯等物。老板皆神色清雅恬淡,似乎並不急於做筆生意,只等你慢慢的品,等你品出些許味道了,再不瘟不火的跟你侃侃價,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果然有姜太公釣魚的古風。在這樣一個文化氛圍濃郁的村鎮穿巷走戶,真可斷言: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室之內,必有俊士了。這些不朽的文化精髓,藝術珍品,凝聚了徽州人豐富的思想,才華,智慧和力量,怎不令人嘆為觀止,意猶未盡呢?!
走出古民居,我們來到了翡翠谷。根據導游的意思,翡翠谷之行是為明天的黃山之行做個熱身運動,適應一下爬山的感覺。不錯的主意!
翡翠谷有山有水,可見它的地勢並不高也不陡。因為據說陡峭高聳的地方是留不住水的。而這裡竹林秀美,搖曳多姿,瀑布或湍急生風,或留連嬉戲,潭水或幽深如翡翠,或清淺如白璧,水聲或浩大如鐘鼓雷鳴,或溫柔靦腆如耳語呢喃, 山風輕柔的吹過,吹皺了潭水,吹碎了水花,吹進游人的心田。導游說,翡翠谷多竹而少松,因為海拔沒有超過800米的緣故。正宗的黃山松生長在800米以上的岩壁。而這裡的松樹充其量也只是油松。但這裡的毛竹很有特點,很是秀麗挺拔。所以李安的獲獎影片《臥虎藏龍》中,那場李慕白和玉蛟龍竹林打鬥的戲就是在這裡取景,然後再用電腦特技合成的。憑石遠眺,果然有清矍靈動之韻。
晚上給沈乃慶小朋友講故事,教她說: “Mt. Huang Shan includes 72 peaks, 24 streams, 3 waterfalls and 2 lakes.”我們為第三天的登山之旅激動的睡不著覺。背包裡的食物和衣服檢查了好幾遍,因為導游警告說爬山時體力消耗大,而山上的水和食品都很貴,又說山上溫度只有十幾度,長袖不帶是不行的了。
還是睡不著!只好數一二三睡覺了。於是我給小朋友教唱一首叫“Ten Little Boys”的歌曲,因為可以用英語從一數到十。天氣悶熱,窗前門後的小溪嘩嘩地奔流,房間潮濕不堪,但不知怎麼也就睡著了….
to be continue...( writen by tracy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