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過多年前的一本國家地裡山西專輯,山西就成了我心裡一個必去的目的地。然而國家地理描述了如此眾多的人文和地理風光名勝,叫人都難以取舍,又沒有長長的假期,晉地之行也就一直沒被正式列入我們的旅行計劃。
幾年前的元旦,第一次踏上三晉大地,卻是被寂寞驅使。
奈何元旦僅有三日的假期,唯有行色匆匆。
那一次去了雲岡石窟,應縣木塔,懸空寺和恆山,回家的路上還順路光顧了宣化古城以及雞鳴驛。
雲岡的瑰麗,木塔的雄偉,因雪白頭仙境一般的北岳以及破敗的雞鳴驛,讓我們的旅行充實而難忘。
山西之行就是這樣,貌似平淡地展開卻又令人不時驚艷,遺憾的是交通道路飲食都不夠理想,倒很契合余秋雨的那個書名——文化苦旅。
事隔幾年,因為部門的集體出行,我得以再入三晉。
這次的目的地是晉中,喬家大院,雙林寺和晉祠。
星期四晚上和同事一起到北京站乘車,雖然臨近奧運,車站仍然髒亂,沒有太大的改觀。
唯一不同的是月台上方新加蓋了天棚,從高架的天橋走向我們的月台時,往下看到一列列停靠著的流線型的潔白動車以及特快的紅色列車,恍惚間忽然有法蘭克福火車站的感覺。北京,還是因為奧運會變化了。
列車搖搖晃晃一夜,將我們帶往目的地太原。這列火車走的是五台山線路,線路長,路況還不好,半夜裡晃動特別大。也是近來坐慣了飛機的緣故,無論是候車室還是列車,都已經讓我提不起精神。
清晨七點到達太原,照例是五點就起來了,然而窗外的景致並沒有給人留下特別的印像。
出站後在導游處集合後吃早飯。導游小姐很豐滿,圓臉細眼,很有些唐代仕女的風姿。
早點非常一般,山西無美食啊。
飯後前往第一站祁縣喬家大院,因為修路路況很差,很奇怪司機沒有走大運高速,也許這條普通公路在修路完成後會好些。
游覽喬家大院從一個停車場開始。走出暴曬的停車場,穿過一條仿古商業街,又拐進一條仿古商業胡同,在一個不起眼的地點,導游忽然停住,原來左手邊的那個稍大的門洞便是有名的喬家大院。忽然想起某年網絡上流傳的黃金周這個門前人山人海的圖片,不禁莞爾。
看過很多大院的圖片,也看了不少的介紹,到有關於山西以及經商風俗的介紹不過淺聽。不過這個歷經三代人修葺而成保存了三百年的宅院還真是很大,每個院子都有自己的名字,頗為風雅。同行中有人感慨,能給子孫後代留下這個一所房子也很好啊。
游覽歷時一個小時,大院再大畢竟也只是名宅,實現宜居,安保,存物的功能而已。這個青磚的院子給我的感覺拘謹刻板狹窄,張藝謀找到這裡拍大紅燈籠真是絕佳。
參觀結束必須穿過另一條商業胡同以及一個商業廣場才能返回停車場。一路上很多人現場制作一種甜餅以及石頭餅。石頭餅的工藝很有趣,鐵鍋裡裝半鍋一元硬幣大小的光滑黑色卵石,燒熱,再把一張薄面皮放進去烤熟。因為石頭凹凸不平,烤出來的餅也坑坑窪窪,想來應該很脆。
按照我的旅行習慣,出門時一定要帶紀念品回家的,然而經過了那麼多店鋪,卻看不到什麼有特色的東西,空手離去。
乘車到平遙古城午飯,用了四十分鐘。在導游安排好的飯店午飯,伙食一半。從表像上看平遙牛肉實在比不上北京這邊飯店的醬牛肉,沒有下箸的欲望。
飯後在路邊買了兩個西瓜,攤主先是開價二元/斤,導游協助還到一元/斤。是否熱門的旅游點都是這樣,總令人小小的失望?好在西瓜很甜。
之後住店。因為GM的緣故,必須住在當地一家准四星的賓館,剛剛裝修完,環境一般,氣味很大。上周的奧運火炬傳遞經過平遙,似乎在這裡也舉行過什麼儀式,很多奧運廣告。
短暫的休息後出發前往古城。我們在導游的介紹後租了一輛電瓶車,二百元。
傍晚游覽古城是個好主意,陽光沒有那麼毒辣。山西是典型的內陸省,灰土大,綠樹流水少。
先登城牆,之後去縣衙,再前往著名的票號日升昌,然後又參觀了一個鏢局。所有的院落都很逼仄灰暗,不是我喜歡的所在。
之後導游試圖拉我們購物,但大家都乏了,對漆器興趣也不大,就近找了一個民居客棧晚飯。本來我還遺憾麼能住上土炕,在這裡一看他們小小的房間,不住也罷。
晚飯的味道仍然一般。飯後在院子裡玩殺人游戲,英文版的,真是艱難啊。
回賓館解決了大西瓜,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是我提議增加的景點——雙林寺。和喬家大院不同,這裡的停車場冷冷清清,導游也說,她已經好幾年沒帶團來過這裡了。
但是這才是我喜歡的地方,微雨之後的古寺,安靜清涼,門外的商店裡播放著梵音大悲咒。
雙林寺很有古意,和介紹說的一樣,彩塑頗多。但遺憾的是有一圈鐵欄杆把游客和彩塑隔離開,殿內光線又差,很難看清內容。唯一開放的是最後的送子娘娘殿,偏又沒有看頭。
和我去過得很多寺廟不同,雙林寺寺牆高厚,仿佛一道小型城牆。參觀之後我們也登上牆頭,走了半圈。
乘車前往太原,去最後一個景點晉祠。
初聞晉祠,是在中學課本裡,那篇課文名字就叫晉祠,裡面引經博典編出了很多的考題。而因為屢被考試,晉祠的美妙之處被牢牢的印在腦海裡,我至今還記得那一句,晉祠流水如碧玉,神往多年。
晉祠門前也在修路,也許是司機沒帶我們去正視停車場也未可知。總之,我們踏著一地黃土走到晉祠門前,門前一條小河渠,水流悠悠,渠中還真飄蕩著碧綠的水草。
然而導游的介紹確實煞風景的,難老泉早就干了,這是人工注水。
跨過小橋,進入晉祠,如同文章中所寫,這裡碧樹蔥蘢,古木參天,晉祠背後的懸甕山也很綠,遠遠看到有人登山,不過我們今日的計劃僅僅是晉祠一處。
先看見一座戲台,導游介紹這也是一絕。戲台上還有人粉墨登台,咿咿呀呀水袖飛揚。聽不懂唱什麼,只看到那個女演員很入戲,年紀應該很大了,厚厚的粉也蓋不住年齡,煙波卻仍然水一樣的流轉著。
道路兩旁盡是合抱的古樹,穿過精美的牌坊,古樸的獻典,以及在散文中被大篇文字描述的魚粱飛沼來到聖母殿,殿前的龍柏果然如同散文中描寫一般。
殿柱上的蟠龍張牙舞爪,漆飾的顏色基本都脫落了,因為在孔府大成殿見過類似的,沒有驚為天物。
聖母殿內的宋代泥塑侍女像也是晉祠一寶,可是現在門口都安裝了粗粗的木柵欄,殿內沒有照明,只能模糊看出那些侍女像的影子。
南老泉雖然是人工的了,卻還在老地方,從一口深深的大井中噴湧而出,飛雪濺玉,井中竟還有魚游!
泉後的三間小殿屬於傳說中那個挑水的媳婦。
坐車回太原午餐,在一個現在很流行的生態大棚,終於吃到一頓可口的飯菜。
離我們的火車還早,部門助理建議大家參觀煤礦博物館,於是導游帶我們前往那裡。
這個博物館還真不錯,雖然不免費,卻很科普,還有模擬的煤礦巷道以及煤礦工人乘坐的罐籠小火車。
走完煤礦,博物館的一樓還有個免費的山西壁畫以及古建築復制品展覽。
古建復制品都是原木色,按照縮小比例制作的,壁畫確實原比例甚至大比例的復制品。一眼望去就找到了我心愛的永樂宮。永樂宮,中條山,鹽池,解州,那也是我的計劃之一啊,眼下這麼多的羈絆,何時才能走到那裡呢?
剩下的時間被大家用來購物和吃飯,華燈初上才登上火車。
第二次的山西之行仍然是匆匆,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