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麗江

作者: linlin333

導讀充滿旖旎夢幻色彩的雲南是塊神秘的土地,古城麗江則是鑲嵌在這塊土地上充滿著魅惑的一顆寶石。 剛投入麗江的懷抱,便被她身上那洋溢著異國風情和濃郁民族特色的氣質所深深吸引,外國人把麗江稱作“東方瑞士”。 在延四方街伸展向前的古道兩旁,遍布著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酒吧,不同膚色的人們相聚在這裡,一大扎啤酒可以散慢的坐上大半天,人們在盡情享受著 ...

充滿旖旎夢幻色彩的雲南是塊神秘的土地,古城麗江則是鑲嵌在這塊土地上充滿著魅惑的一顆寶石。 剛投入麗江的懷抱,便被她身上那洋溢著異國風情和濃郁民族特色的氣質所深深吸引,外國人把麗江稱作“東方瑞士”。

在延四方街伸展向前的古道兩旁,遍布著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酒吧,不同膚色的人們相聚在這裡,一大扎啤酒可以散慢的坐上大半天,人們在盡情享受著古城的慵懶和隨意。據說,很多老外在麗江一住就是半年以上,有的常年定居在這裡,他們是想追隨著當年冒險家洛克的足跡,尋找夢中的香格裡拉,尋找心靈深處那塊拂去塵埃的淨土。

麗江古城裡世代居住著勤勞善良的古納西族人,在古城游玩的幾日,我深深地陶醉在那淳樸的民風民俗中。聽導游講,納西族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游牧民族氐羌的支系。早在一千多年前,納西族就創造了自己神秘的像形文字,並記錄下他們的宗教經典——《東巴經》,經上說,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叫做“孰”,“孰”是人類同父異母的兄弟,所以,當我撇下旅游團,沿著被歲月磨蝕的千年茶馬古道走進神秘靈秀的古納西王國時,我看到更多的是納西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共榮共生的景像,在古城的街道,給我印像最深的是“家家垂柳”“戶戶種花”,門前小橋流水,水藻縵生,魚戲水中,怡然自得,儼然一幅江南水鄉的濃彩水墨,像極了江浙的周莊,難怪人們把麗江稱作“高原姑蘇”,但與江南水鄉不同的是,古城在柔媚中增添了幾分歷史的滄桑。

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因形似方印而得名,寓意權震四方。四方街主街有四條街道,向四方伸展出許多大街小巷,每條街道都是彩石鋪路,據說夏季無灰、無泥,日頭足的時候,陽光照射在石路上耀人眼目。伏下身來摩挲著那斑斑點點、油光锃亮的彩石,我仿佛觸摸到了古城八百多年的歷史變遷和歲月流痕。

在古城的幾天,最愜意的是中午在四方街的石凳上,享受著納西族的女人們在勞動之余自編的歡快的舞蹈。他們的服飾藍白黑相間,背上披著畫有北鬥七星的披肩,扣在頭頂的包頭巧妙地彎成月牙型,這樣整體連起就是“披星戴月”之意了,像征著納西女人早出晚歸,辛苦勞作。

納西族的舞蹈簡單易學,沒練幾下便跟隨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溶入到那歡樂縱情的隊伍中,此時的我,忘卻了時間,忘記的憂煩,深深的陶醉在那淳樸憨直的民風中。

古城的夜晚最能撩撥起人的思緒和情感,它不像其他城市那樣霓虹夜幕,光怪陸離。而是婉約典雅,恰倒好處。一到夜晚,古城裡見到的最多的是家家戶戶門前挑起的一串串紅燈籠,像極了古時的客棧,點點脂紅倒映水中,構成了一幅美倫美奐的畫面。

在麗江的夜晚是不能不聽納西古樂的。納西古樂是納西族民間的古典音樂。道教法事音樂和儒教典禮音樂,歷朝的詞、曲牌音樂,都能很神奇地融彙在納西古樂中,形成了其獨特的神韻。聽起來給人一種純淨、靈透、蒼遠、空曠的感覺。據了解,納西古樂有三個特點:一是曲目老,二是演奏的樂器老,三是演奏的人老。我聽到的曲子叫《白沙細樂》和《水龍吟》,是六個看上去七十多歲的老人演奏的,他們手中的古箏、古琴、古弦據說都有上百年的歷史,在那神秘悠揚的旋律中,自己仿佛置身於古納西王國近千年的歷史文化長廊中,心靈得到了淨化和熏染,同時也被納西人創造的燦爛悠久的民族文化所深深折服。

離開麗江的時候,心裡陡然增添了幾分惆悵和不舍,耳邊總是飄來絲竹那曠遠嗚咽的旋律,眼前總是晃動著自由生活驛站那群朋友們可愛的背影,在麗江的日子裡,我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天人和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才真正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生活,難忘在自由生活驛站舒適的院子烤太陽,發呆,喝茶,聊天,晚上和瑜飛,石頭烤乳豬~~~

麗江古城在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期待著這座古城在世界的呵護下能綻放出新的異彩,也同樣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