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廣澳游之五:沙面

作者: marvely

導讀五:沙面初五早上,在酒店睡到自然醒,本想在酒店邊的飯店品嘗一下像雙皮奶、姜汁撞奶這些廣州特色早餐,可是昨夜還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杯盞交錯的飯店,早上十點還是鐵將軍把門,不得不慨嘆廣州人的生活節奏真是慢。索性我們也慢一慢吧,於是什麼天主教在廣州教區最宏偉的大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什麼廣州四大叢林之一的華林寺,雖然它們就在附近,我們還是 ...

五:沙面初五早上,在酒店睡到自然醒,本想在酒店邊的飯店品嘗一下像雙皮奶、姜汁撞奶這些廣州特色早餐,可是昨夜還燈火通明、人聲鼎沸、杯盞交錯的飯店,早上十點還是鐵將軍把門,不得不慨嘆廣州人的生活節奏真是慢。索性我們也慢一慢吧,於是什麼天主教在廣州教區最宏偉的大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什麼廣州四大叢林之一的華林寺,雖然它們就在附近,我們還是決定到沙面島上游覽一下。我們乘坐的出租車沿著珠江邊的沿江路上開了沒多久,就拐上了一座長不過十米的石橋,開過了橋後,司機告訴我們,沙面島已經到了。我頓覺得詫異,這沙面島和我理解中和以往看到過的島相差太大了:我意識中的島,應該都是距離海岸線很遠,不是山石嶙峋就是被綠色的植被覆蓋著的,而像沙面這樣,距離“岸邊”如此近,再看看橋下,江水干涸低淺,“這裡真的是一座島嗎?”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們下了出租車。我們的車子恰如其分的停在一家名叫“有腥氣”的飯店門口,踏進飯店那古色古香的大門,發現店堂內早已經坐滿了正在吃早茶的客人。還沒有吃早飯的我們找了一張圓桌坐下,想要體驗一下廣州人吃早茶時的那種悠閑的狀態。點了一壺刮油水的普洱,研究了一下餐牌後,除了必點的鳳爪、豆豉蒸排骨,奶黃包,蝦餃等這些廣州早茶中的“傳統金剛”,還點了一些好像是各地特色或者是創新的茶點,比如馬拉糕,順德拉腸,蠔油皇鮮竹卷,香茜魚餃什麼的。這些點心都很精致美味,尤其是招牌的水晶蝦餃皇,一整個大蝦包在鮮美的肉餡內,還有包在外面的皮,不知道是用什麼材料做的,透明如翼,吃起來還有一種QQ的嚼勁。可惜我們一家雖然已經身處廣州人吃早茶的環境中,但還是沒能深刻體會早茶的精髓,點心點了十一二種,茶水添了五六趟(服務員都嫌我們添的次數太多了),間或聊聊家常還有這天的天氣,也不過吃了一個多小時,而我們周圍的幾桌比我們先來的,圍桌而坐的人都是稍稍抿上一口茶,好像只是用來潤潤嗓子的,然後又加入和同桌人的天南地北的聊天中去了,籠屜中的那些茶點,似乎也只是擺在桌上的裝飾品罷了。而且看他們的樣子,這山海經不再侃個一兩個小時是鐵定不會結束的。看來關於吃早茶,我們還要好好修煉一番。頂著被茶水和點心撐漲的肚子,我們漫步在沙面島上到處種植著高大蔥蘢的細葉榕下,暖暖的陽光透過樹枝的間隙在我們撒下斑斑點點的溫暖。小小的沙面長不足千米,寬300米,只有沙面大街和左右的南北兩條街,但我們卻仿佛置身於一處安靜的歐洲小鎮中,島上到處都是充滿異國情調的歐式建築,券廊式的民居、哥特式的天主教堂、古典復興式的銀行,英國浪漫主義式的俱樂部,還有那些巴洛克式、新古典式、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各種風格的建築,人行道上擺放著西式的小座椅,不時有新人在建築前拍攝著婚紗照,讓沙面平添了些許浪漫嫵媚的氣氛。我們穿梭在這些美麗優雅的建築中,在那些異國的風情中探尋著沙面的記憶。在有腥氣吃飯的時候有問服務員,沙面真的是一個島嗎?服務員笑著回答,沙面其實是個洲。後來在攜程的目的地指南裡看到沙面的介紹,才知道沙面原來是珠江衝積而形成的一個橢圓形的沙洲。其實無論沙面是島也好,是洲也罷,它已經在每個踏足過那裡的人的心理留下了迷人的回憶。我們在沙面的漫步中結束了這次新春廣澳游。


(哥特式的天主教堂)



(歐式建築)



(沙面堂)



(英國浪漫主義建築風格的原海關俱樂部,俗稱紅樓)



(券廊式的建築,現在是星巴克)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