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08.3.14)的計劃是去離開酒店不遠的大理石寺(Wat Benchamabophit)和柚木宮,下午去市中心商業街了解需要購買商品的行情。 在酒店吃了自助早餐就出發,先到大理石寺(Wat Benchamabophit),又叫賓扎寺。 位於曼谷席阿他猶太雅路、吉樂達宮斜對面, 我們走過吉樂達宮時,看到衛兵正沿著圍牆在巡邏,附近有不少警察在值勤,估計有政要經過此地或者去吉樂達宮。我上前問路,警察熱情地為我們指路,臨走還合影留念。

(與泰國警察合影留念)
這座寺廟之所以也叫大理石寺,主要是因為這座寺廟修建於十九世紀末,全部采用白色的大理石修建而成。這些大理石全部從意大利進口,而且主殿平面結構采用了西方教堂多數采用的十字形,這也是泰國寺廟中最具有西方色彩的寺廟,是拉瑪五世在1901年所建,完工於1911年,是曼谷皇家寺廟中最新的一個,也是一座最現代化的寺廟建築。五世皇是泰國歷史上第一位留學國外的皇帝,他會英、法、德等多國語言,帶給了泰國火車等等福利人民的東西,深受泰國人民的尊敬。

(大理石寺一角)
興建這座廟宇的建築師是國王的庶弟,他對傳統的泰式建築風格作了重大的創新,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正殿採用的卡拉拉大理石,封閉式庭園,以及廟頂上的中國式琉璃瓦。而在南國的艷陽,寺院白色的大理石柱,及金黃色的屋頂互相輝映下,大理石寺也被公認為是曼谷市區的廟宇建築裡最美麗的建築物。我們去的時候正是大殿在維修,不過還好,還對外開放。那天我們到大理石寺參觀時,正好有人出家在寺內舉行儀式,所以親朋好友都手捧賀禮,排隊到寺院賀喜。儀式過程中有個環節是向周圍的人群灑錢幣,錢幣是用彩帶扎好的,很漂亮,下圖就是圍觀的人群在搶撿錢幣。

(圍觀的人群在搶撿錢幣。)進殿以後,還有一整套非常繁瑣的程序,有人專門指導點香燭的規矩、禮節等等,等一套儀式完成後,全部賓客就在寺內的花園內聚餐。大理石寺融合泰式和歐洲的建築風格,白色大理石大門、珍珠母的裝飾呈現,豐富義大利文義復興時期的品味,彩色玻璃拼花的窗戶、金箔和油漆的梁柱都是泰國十分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意義,大殿內還有一整排青銅佛像,采用彩色玻璃拼圖長窗及迴廊上的佛像,都是令人百看不厭的佳作。大理石寺在名氣上雖然比不上玉佛寺,但是卻獨具特色。廟宇採意大利大理石建造,富有西方建築藝術色彩。

(西方建築藝術色彩)
寺廟的屋頂都是金燦燦的,院內綠色的大草坪上豎立著一座鐘樓。寺院內的建築布置有序,漫步在寺廟中,感覺一種清新的氣息。我個人認為這是曼谷的寺廟中,寺院環境最好的。寺內沒有佛塔,反而有池塘,涼亭,拱橋等庭園造景。 寺廟裡小橋流水,環境很優雅,紅色的小橋橫跨寺內的小河之上。橋兩頭的柱子都修有佛像,雕功精湛,河邊的護欄是一個個含苞未放的石蓮花。河裡放養了很多魚,寺院裡放養很多鴿子,和尚們每天會定時喂養。

(河邊的護欄)
在大理石寺,優美的環境,漂亮的建築,還有天空中成群翱翔的鴿子,河裡跳躍的魚類,一派安詳、和諧。但是前一段時間泰國動亂,紅衫軍就是把大理石寺作為他們的據點。可想而知,那副和諧的畫面將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