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堆不熟悉的年號

作者: 來的都是客

導讀通天岩是贛州最著名的景觀,雖然距城區有十公裡,但有公共汽車到。一般來說,城郊的旅游景點往往是汽車的終點站,或者是純粹的路過,扔人在大路邊,自然有小巴或三摩接著運下一段。在這頭一次坐這樣的公共汽車:車向西北行,出城不久拐進岔道上山,抵通天岩,等玩回來原地等車,車從岔道拐上正路,繼續前行,抵終點,一個郊區村落,回城時,再經岔道口卻不再 ...

通天岩是贛州最著名的景觀,雖然距城區有十公裡,但有公共汽車到。一般來說,城郊的旅游景點往往是汽車的終點站,或者是純粹的路過,扔人在大路邊,自然有小巴或三摩接著運下一段。在這頭一次坐這樣的公共汽車:車向西北行,出城不久拐進岔道上山,抵通天岩,等玩回來原地等車,車從岔道拐上正路,繼續前行,抵終點,一個郊區村落,回城時,再經岔道口卻不再上山去。 通天岩據說是一處發育較典型的丹霞地貌,但與剛剛離開的地貌命名地丹霞山比更壯實一些。也許是因為章貢二江彙合處是比較平緩的地區,忽然崗巒起伏,便有通天之感,其勢不能比“絕地天通”的泰山,其高更不能提及真正的雄峰,怕嚇到它。所以通天岩的名字,一看就是江南人起的。然而通天岩的確可愛,山不高卻有峭壁,山路傍山而轉,穿行於山凹間茂盛的林木中,頗有幽深奧奇之感。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這裡是江南最大的摩崖群,與北方的大規模石窟不同的是這些摩崖是散落的,需要沿山路一處一處地發現:忘歸岩、觀心岩、龍虎岩、翠微岩和通天岩;與充塞著大大小小的菩薩金剛的北方石窟不同的是這裡的摩崖又以題刻為主,有限的幾尊佛像已經斑駁不堪,長滿綠苔,而各式的題刻充滿著世俗氣息,有趣且值得回味。我們到得很早,通天岩除了我們幾個差不多沒有人,於是可以細讀題刻,不久我就發現許多不熟悉的年號,偶爾才能撞見嘉靖萬歷、嘉慶鹹豐,從題刻的內容和自己的記憶裡挖掘,認定那些不熟悉的年號大約是兩宋期間的,然而它們竟比年代近的題刻更清晰。回京查了一查:

有題刻書:元豐四年八月十五日,應在北宋神宗趙頊,即公元1081年;

“鐘陵某汝陽某大梁某太原某同謁玉岩行先陽先生薄暮冒雨而還崇寧元年三月中*題”,應為北宋徽宗趙佶,即公元1102年。

有題刻書:寶慶改元,應為南宋宋理宗趙昀寶慶元年即公元1225。

“紹定戊子孟廈江司都陳世雄奉王命提兵收剿峒寇”後面是寫陳司都公干之後消遣。紹定戊子年為南宋宋理宗趙昀紹定元年即公元1228年。

“寶佑丁巳四月甲子清苑趙孟*古杭鄭鑄番江甘夢英廬陵楊通中席信應登龍豫章冷應元偶以公服事同游於此”。寶佑西巳年為南宋宋理宗趙昀寶佑五年即公元1257年。

在通天岩的最前面是陽明山人王守仁的題刻:隨處草木佳,豈必故園好。山頂則是陽孝本先生的墓。新修的碑寫有:陽孝本字行先,號玉岩居士贛州人,生於北宋寶元二年(神宗趙頊,1039),熙寧(神宗趙頊,1068-1077)年間在汴京上庠就讀,後攜國家藏書歸隱通天岩二十余年,宣和四年(哲宗趙煦,1122)卒於通天岩。紹聖元年(哲宗趙煦,1094)蘇東坡被貶嶺南,留於贛州月余,曾訪陽教本,現有後裔居住贛州。1996年10月重修墓。

等我們沿原路下山時,與許多上山的當地游客相對而行。再看那大片大片的題刻,感到文字的力量一點也遜於塑像。


精選遊記: 贛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