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問著去找贛州一中,因為廉泉和夜話亭在裡面。這兩處查了許多網都語焉不詳,只好自己去看了,找到一中,很樸素的大門右側有一個破舊的寺門,一定是光孝寺,等出來再看,乘中午沒人比較好求看門的大爺,先進去再說,不知是不是常有人來問,大爺很習慣地一努嘴。我們從主教學樓的右側向後,很快就見到一座仿古的敞軒。廉泉是北宋元嘉時期的故事,距今已有1500多年了。地方志上說:“一夕霹靂,忽有泉湧,時郡守廉,故以為名。”也屬於感應一類的故事,可為什麼沒應在比如出了個壞人身上,泉是水,水是錢,為什麼與廉有關呢?所以,紹聖元年(1094年),蘇東坡被貶嶺南,路過贛州時,與陽孝本倚泉促談,通宵達旦時,曾寫詩曰:“……誰為柳宗元,孰是吳隱之。漁父足豈潔,許由耳何淄?紛然立名字,此水了不足……”他的無關官場事非的態度是最引誘後世文人的興趣的,此處說明曰:蘇軾遷謫嶺南時過虔州直造其室,相得甚歡,偕游祥符宮復觀廉泉於光孝寺,後人遂建夜話亭於其側,以寄高景之思,然郡縣志俱不載此亭。“蘇陽二公夜話圖”石刻題跋中說的東坡被貶過虔與孝本依泉夜話是在哲宗趙煦元佑六年即1091年,這與通天岩的說明差著三年,又查了幾處,可能是此處錯了。亭上對聯:照影廉泉無愧色,倚亭夜話有知音。對聯的一小段跋,讓贛州一中的文化傳承接繼到千年以前:“將暮,陽送蘇返城中,復觀廉泉於光孝寺側,依依不忍言別,夜話達旦,後人建亭數毀,一九九一年贛州一中重建。”另一聯為:一話偶然耳,事以人傳,留得孤亭占千古,兩賢安在哉,(此外一字未抄清楚,求教各位網友)求夜坐,蕭條異代不同時。我們在讀夜話圖碑記,亭間有兩個中年男人對話,一個是鄉下上來的病人,另一個是縣裡醫院的大夫,好像是很嚴重的病,有截肢的可能,大夫一面保證手術的成功可能,一邊勸病人還是保守治療,因為手術的費用很高的。想起母親講起老家的一位親戚,因為醫術高明,很得鄉親信任,常常在自家的廚房給沒錢的鄉親做手術,雖然不合規矩,倒很合情理。出門又參觀了光孝寺破敗卻氣勢儼然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