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建春門上城牆,邊啃甘蔗,邊觀景,邊向北面的八鏡台去,至湧金門下來,接下去的城牆要錢了——進了八鏡公園。八鏡公園的核心是八境台,八境台位於贛州市城北的章水和貢水合流處,是贛州古城的像征。據史載,原台為石樓,為北宋嘉佑年間(1056—1063年)孔子第四十六代孫、虔州知軍孔宗瀚所建。他鑒於“州城歲為水囓,東北尤易墊圮”,於是“伐石為址,冶鐵錮基”,將土城修葺成磚石城,建城樓於其上。八鏡台建成後,孔宗瀚將登樓所見繪《南康八境圖》求蘇東坡題詩,蘇東坡遂作《虔州八境圖序》:“……觀此圖也,可以茫然而思,粲然而笑,慨然而嘆矣。蘇子曰:此南康一境也,何而八乎?所自觀之者異也。”後來被貶而來,方知詩不道萬一,遂補《八境圖後序》。後有好事者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組旅游勝境,為後世模仿,不失為中國旅游文化的一個裡程碑。可嘆那位孔宗瀚先生太沒有名氣,其實是他先說並畫出了八境,而且被蘇東坡好好地嘲笑了一番“所自觀之者異也”!蘇軾後來真的登上了八境台,看到了八境勝景,那前文的嘲笑似乎是其被貶的讖詩。 八境台既然守在章貢二水的合流處,自然就是贛州三角形古城的頂尖上,會是怎麼個修法呢?台的正前方對著合流處有一處頗似羅馬鬥獸場,上下兩層,每層上滿是拱門,中間圍著的是一片土場,長滿了荒草,有通道可以下到場內,也可以踏著下層的頂,沿著上層各拱門前的小徑,環繞一周。贛州古城的這一部分如何稱呼沒有介紹,這最獨特的地方卻最不被重視。我只好猜測是走水的,洪水來了在這裡有一個緩衝,許多的拱門則是泄洪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