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最高海撥2000米左右,我們的車子從岷江逆流而上盤山,岷江主流流向宜賓,再從宜賓流入長江。九寨溝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中南部,因溝內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景區面積62平方公裡,現游覽區面積50平方公裡。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同時,被列入世界人類自然遺產名錄。
阿壩州有13個州,以藏族羌族等少數民族為主,藏族占48。6%、羌族30%、漢族有11。3%,還有少數的回族組成。
旅行的途中導游幽默地講起了關於“去洗手間”的問題,為統一說法,建議游客統一稱之為“唱歌”,或是“泉水叮咚咚”呵呵~~~如果有人在車上需要臨時“唱歌”,就不可能在“包房”裡那樣唱“卡拉OK”,只能臨時停車“唱山歌”~~一般唱山歌的規律是“男左、女右”等。。。。。呵呵~~~~我笑倒~~~
12:30到達汶川縣
1985年汶川縣被評為我國首批五個農村電器化縣之一。汶川以羌、漢民族為主。
15:00,我們的車子還在繼續盤山,山間突然下起小雨,山雨淅淅瀝瀝。。。。。讓人心悠悠,車子仿佛像陀螺一樣轉啊轉。。。圍著水、圍綠、圍著青翠繞啊繞。。。。身旁陌生又熟悉的旅友們綿綿的~~吳儂軟語有一側時而緩慢時而亢奮地說著一路風景。。。。雨刷器在玻璃上刷呀刷。。。。。。玻璃透明而凝淨,干淨透澈的空氣,沁人心脾,車頂的小窗子,偶爾有雨滴飄進來,滴在我的腿上、胳膊上,感覺細膩綿軟。。。。。。。。。。
導游講解少數民族文化,說起藏族的衣袖為什麼一個是長袖另一個袖子卻是短的?俗稱“穿一手、留一手”。因為是西藏地區的溫差導到得早冷晚熱,到了晚上人們習慣性地脫一支胳膊出來透氣。
而西藏的農耕業中有個掌巴粉,是青棵磨成粉後稱之為掌巴粉。西藏人一生只洗三次澡,生下來一次、結婚大喜一次,還有就是死時洗一次。掌巴粉是用掌心揉和成的,所以他們手掌的用來揉面的部位是白色的,因為只洗三次澡所以,人們也稱之手掌為“黑白分明”呵呵~~~~藏族人喜歡喝蘇油茶,所以身上常常帶著濃濃的蘇油味道。藏族人民全民信教,教派分紅、黃、藍、白求和黑派。黃色是西藏自治區的教派,也叫格魯派;而九寨溝這邊是屬於黑色,也叫本波教派。
接著講到西藏的喪葬方式;喪葬方式有四種:分別是塔藏、天葬、土藏和山藏。1、塔藏是寺廟裡的喇嘛或得高望重的活佛、亦或是村莊裡的有威望的長者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塔藏將S者抽筋剝皮,後放入白塔。第二種是天葬,也是大家知道的比較恐怖和不大能接受的一種喪葬方式;天葬是用利刃將屍體從背面剖開,接著剖腹取出內髒,切肉、剝去頭皮、割掉頭顱。把肉切成小塊,堆放一旁,將五髒、肉和骨頭分別攤放一堆,再點燃松柏香堆,桑煙衝天而上,像是給禿鷲發出的信號。禿鷲紛紛扇動著翅膀撲向天葬台,爭食著骨團和肉塊,吃剩的骨頭和毛發則在天葬台旁邊焚毀。
17:15到達了松潘縣古城,有松攢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雕像,以記他們為藏漢兩族友誼做出的貢獻。
18:05路過章娜鎮~
19:45到達九寨溝口,並分別入住酒店、後用晚餐,我們隨行幾人,有四川的南充的兩個MM,我們一起逛了會酒店旁的小店,購置一些有特色的牛肉干等物品,之後便各自回房休息,等待明天的九寨之行,心裡升騰起一股溫暖和幸福。。。。。。。
6月13日 九寨溝 晴/陰/雨/晴
九寨溝是由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溝共由114個海子組成,而今開放和開發的有3個溝,延綿20多公裡,呈Y字型。九寨溝最出名就是水了,當地藏民稱之為海,是因為它們比湖小,比泊大,所以稱之為海子,也有大海的兒子的含義。
當地有句俗語:“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的景色像油畫一樣立體而生動,尤其到了秋天,樹的葉子是各種顏色的,綠、黃、紅各式各樣的葉子,真的像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而遠處有岷山的雪峰——雪寶頂,美淪美幻~~~藏民喜歡喝馬奶茶、吃著犛牛肉/干喝青棵酒,還會有民間的鍋莊舞表演。。。。。聽到導游這麼介紹九寨溝,我們心裡滋滋地美,更加迫切地想入溝,一覽美景~~~
6月13日早9:14分從旅行大巴下車,到寨口集中購票後跟旅行團到門口,會看到一輛一輛的綠色旅行大巴,可以載游客到各個景點,因為開放的3個溝總行程就有20公裡,所以途步是走不完,也是很累的,所以大家都會乘坐這樣的大巴,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下車的景點,來游玩。。。。。
我們跟大部分游客一樣,選擇了常規游線,先後游覽了“熊貓海”、“五花海”、“箭竹海”、“珍珠灘”、“樹正瀑布”、“五彩池”等景區,山裡的天氣真是多變,15:35分左右,突然下起了細雨,人們改防曬傘為防雨用具,無論如何帶傘是件明智的事情:) 當人們紛紛打起防雨工具不到幾分鐘,太陽公公卻露出了笑臉,似是嘲笑我們這些即怕曬又怕雨的人們~~~17:30分我按照規定時間出溝,往藏王燕舞的晚會現場走去。。。。。。。。。。。
九寨游後感
這次旅行,有點奔襲的感覺,包括休年假也一樣。從周三確定去九寨、周五出機票、聯系成都的朋友、訂酒店。。。。確定一切瑣事不到48小時。其實蠻喜歡這種方式,有莫明的興奮和未知的期待在裡頭號。
九寨溝,一個美麗的名字,風景如畫。它唯美地存在著、綻放著,它是一個童話的世界,只有在夢境中出現過的世界,如此恬靜、悠美,讓我感覺我的靈魂脫離了肉體,像彩蝶一樣飛旋在五顏六色的海子畔,久久流戀,不肯回返。蔥蔥綠蔭、清澈見底,歡樂的漁兒自由地游來於水草中間,海子裡的漁是不准游客喂食的,原因是怕污染了這樣純淨的水。碧波輕瑩的熊貓海,是因為早年可愛的熊貓在此飲水而得名的。
淡藍的海子,是給我印像最深刻的,我不知道用什麼言語來形容和表達心靈深處的感處。它讓我感覺前所未有的視覺舒適,還有心髒某一個角落一股莫明情感的流動。。。。。難道是前世的某段情緣?
原來水,即使不流動仍然可以如此地風情萬種?!浩瀚澎湃的大海、淅淅流淌的小河,奔騰入海洋的江河、淡/鹹水湖,都有著它們獨特韻味;而藍色~蔚藍色,擁有天空一樣顏色的海子,讓我更加確信原童話世界真的是以藍色為主調(只是自己的想法,呵呵,無依據滴),從而痴痴地妄想成為一個童話世界裡拿著小魔杖的小園丁,雖然沒有公主的美麗與智慧,也沒有眩目的萬貫家產,更沒有心愛的白馬王子,但它用它勤勞的雙手維護著這片純淨世界的一切生靈。。。。。
它每天在清晨露珠還未風干前,太陽公公還躲在被窩、月亮婆婆還打著盹的時候,它會揮動關小翅膀,手舉小魔杖,以清晨特有問候方式,給這裡的花花草草、樹木川林、彩蝶蜻蜓、螞蟻蜘蛛、蚯蚓蛇虻、蒼蠅蚊蟲帶來最美最早的問候。
我由衷的喜歡這裡,淡淡的、輕輕的~不經意的愁緒飄到心頭,如此的美景勝地、如此的絕論美麗,卻無有心人分享,是否也是種遺憾?
6月14日 游黃龍
行程路線:九寨溝口出發——藏民土特產店鋪——川祖寺(用中餐)——黃龍——參觀藏藥房——茂縣(住宿)
藏藥裡較出名且常用的藥才有天麻、川貝、灰豆巴等。
天麻分野生天麻和金生天麻兩種,天麻可用來給小孩醒腦或提神,它有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等功效。
川貝,它的藥效是在平原上生長的藥才的5-10倍,是用來止咳、潤肺的。
灰豆巴,是一種紅蜘蛛在茶樹下吐的絲,絲經過工期風化而形成的。它只能用業治療糖尿病;吃灰豆巴時忌吃肥肉和巴椒。
在途中導游介紹了遠處的山峰————岷山的最高峰:雪寶頂。那裡盛產水晶石。水晶分白晶、黃晶、茶晶、紫晶和發晶。白晶可用來做眼鏡等,以防眼鏡過於疲勞、有保護眼鏡的作用;
9:30到達松潘縣牛肉加工廠。
12:00到達茂縣吃中餐。
游黃龍散記
黃龍,位於潘縣境內的岷山主峰雪寶頂山下,1992年同九寨溝景區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黃龍溝長約7公裡,景區段4.7公裡,寬約1-2公裡。景區最高海撥4750米,黃龍景觀以雪山和森林拱衛著無數形態各異的鈣化彩池為主要特色,人們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些彩池的艷麗奇巧,只好尊奉它人“人間瑤池”。
“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說而來:一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說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
我們是午餐後13:00左右開始爬的黃龍山,14:30左右天空飄起細細雨~我撐起一把小傘~在細雨中穿行~如同穿越重迷霧。。。。。。15:00左右離到達黃龍頂峰還有1500米,天吶,這時高原反應開始加重,只好在景途中的氧巴吸氧後繼續往上走,大概15:40左右攀爬到了山頂,倒是沒有無限風景在險峰的感覺,只是海撥的高度還是讓我有些暈玄。穩一穩腳步,看看近在咫尺的美景,嘴角淡淡的微笑,我終於又一次攀上了高峰,雖然雪寶頂是頂峰,因長年積雪無法攀登,所以當在雨中給美麗的彩池留下倩影時,嘴角的笑容,更厚了一層~~~
留過影後,深呼吸,山間的空氣是如此新鮮,潮濕的感覺沁人心脾,松軟的泥土,像松馳的心情,心髒一點一點地張開、呼吸、放松,有種練瑜珈的入境感覺,嘿嘿。。。。。。高興之余看看,看來時間有些趕,因為要在16:30前集合出發,我開始急切而耐心地撥開樂滋滋地合影留念的人群。。。。。往山下奔,要用飛一樣的速度下山呵呵,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似乎有些難度~:(即便我如何地狂奔也趕不上山夫的滑杠,他們即便抬著一個個重重的轎子,上面還坐著一個人,還是比我們這些不常爬山的游客快很多,無論是上山還是下山他們似乎有山裡人特有的純樸,不會因為游客是男是女而亦或是胖子瘦子,都會有人去拉,讓人感覺余心不忍,那麼遠的跟、那麼高的海撥,我們,一個人爬起來都會因為缺氧或頭暈、頭痛惡心而吃力地難行,也許就是這樣的地理特征,養育了他們山一樣的胸襟,和至真至純的情懷。。。。。。
終於在一痛狂奔、顛跳中,我到達了集合地,16:45,咳。。。。。。還好,還有比我晚的人,沒有下來。。。。。累得我這個喘呀喘。。。。。。。看看手裡拍下來得美景,心裡有一絲滿足。。。。。
2005年6月15日 星期三 霧
游茂縣(品羌茶、覽牛角制作廠)
車子沿路旁的小土路行駛,路旁有山楂樹,桃樹,有很多黃色的小花,漫山遍野讓我重溫兒時的夢,那時候天總是很莉,日子似乎過得很慢,在放學的路上,我與兒時的童伴,伴著斜陽西下,背著重重的裝滿小石頭子兒、野花兒、狗尾巴草的書包,沿著小鎮的北邊的路一路歌一路唱,在昆蟲、蜻蜓的鳴叫聲中回家。。。。。。家裡奶奶總會准備溫潤的奶茶和可口的香點,給我們這些肌飢腸轆轆的小孩,我們用小小的、即便洗過仍然留有青草味道的小爪兒、咬啃著食物,有人還嚷著要要奶奶串扁豆煮來吃。。。。。。。。。。。。
奶奶那樣慈祥而利落,擁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相夫孝子的傳統美德,總是一身中式的洗得潔白的中式上衣,黑或深藍色的褲子,想想現在管這種褲子叫“燈籠褲”。。。。她褲子的下褲角是有繩子綁住院的,沒有縫隙,腳穿著一雙黑色布鞋,記憶中是白底的,好多層,有千層鞋的感覺呵呵。。。都是用手工縫制的,而奶奶的腳不是被裹住的“三寸金蓮”,奶奶的腳很大,現在想想估計也要穿37-38號的。。。。。。
回憶啊回憶。。。。。總在記憶這樣或那樣的地方閣淺,給它一定的濕度、溫潤的空氣和適合的陽光,總會萌芽出屬於曾經的禾苗~~~
9:30左右到達羌寨品羌茶。在中國羌族有10幾萬人。
茶,第一道,白色的,像發霉的樣子。叫白茶。羌族女不喜歡別人喊她們“小姐”,可以喊“姑娘”或“小妹”,“小姐”她們覺得是好吃懶坐的意思。
第二道,生態茶,長在1。8M高的茶樹,要踩梯子才能采茶,都是女的采茶,結婚後羌族男主內,女主外;男人要賢惠、會持家。用羌茶女的話就是“漢族的阿哥都不怎麼聽話,特別戴眼鏡的。。。。。。我們羌族一直都是一夫一妻,一般不會離婚,像漢人結了又離,離了又結,很麻煩”,這時游客中戴眼鏡的戲說:“那時因為民政局沒事干!!”哇卡卡。。。。搞笑滴說!!” 羌茶女還說:“羌族中,族長有著至高的權力,甚至縣長都管不了羌人”。。。。。八四真的布~~???
繼續說生態茶,它有點點的甜味,其喝法:用舌尖吸氣,就會燙到舌頭,喝時發出“吱吱吱。。。。。。。叫狗一樣的聲音”,聲音愈大愈長,表示越贊美茶葉。
生態茶的形狀是球狀的,可以喝2-3天,但真正的品茶不應該隔夜。水溫越高越好,因為高原原因,煮水永遠不會沸騰100,最多也就是80度,所以水不大好。。。。。。。其間又談到漢族阿哥:“油嘴滑舌,還喜歡騙人,下班後說加班不回家。。。。。。他們也可憐,氣管炎,兩頭不著落”等。。。。。。。。。聽得我們這些游客哭得哭/笑的笑。。。。。。。。。
羌寨裡沒有電視,在家說了算的羌女們,是不會讓阿哥們看電視的,茶女的阿哥來縣城看過電視後學會頂嘴,不聽話了!!!這還了得,卡卡。。。。。茶女氣急~~!將阿哥轟回了寨子,才算安心,呵呵~~~
羌族現在也計劃生育最多生3個小孩子,即使三個都是男孩子,也干受著,在他們眼裡“兒子要跟母親姓氏的,生兒子等於嫁別人”,真是母系社會的最後王國了,呵呵~~~~
小插曲後繼續說生態茶,其作用有:軟化血管,也有“野生的”、“保健茶”的意思。其有80%的藥的成份,20%可以用來喝茶的成份,有著防/降血壓、血脂,血糖的作用。
“生態茶”+“白菊花”=清目、防電腦幅射等作用。。。
第三道,千裡香(味道以香味為主,略帶甜)
三年才采摘一次,一排蘭花中排茶,二排桂花,它吸收了蘭桂三季的香,因為生長的特點,它吸收了干露和晚霧的氣息,喝起多一份回味,沒有工業、化工的污染,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千裡香必須先聞、再喝,不聞就算偷喝,哇哈哈~~~~喝一口茶,吸一支煙,有著解煙醒酒的作用,可分解尼古丁/酒精味道。有割油、去脂的作用!!
其間又談到羌女婚姻:她們會選擇3-4名男子到家中住幾天,(應該是單純的住~卡卡),之後看哪個做家務做得好、賢惠,便從中選擇一個感覺好的留下來,作為夫君。
第四道:功夫紅茶,有暖胃的作用。這種茶隨便喝,也可以牛飲,無所謂,有一點咖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