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我發現火車窗外的景致與昨天下午所見有所不同。因為已進入江西境內,滿眼皆是紅土,綠色的山巒,一窪窪的稻田。由於下著雨,能見度不高,起初以為是一小片一小片沼澤,細看之下綠油油的猜想是稻田。連綿不絕的群山讓我震憾,雖然看不清真面目,雖然只是火車上見到的片段,雖然它們在火車的前進中一閃而過,卻足以讓我欣喜感動至雙目濕潤,拉開了這次旅行唯美的面紗。浙江境內的山(亦或是丘陵)與之是不一樣的,因為平原地區的泥土是褐色的。這裡的民居是紅(青)磚黑瓦,與江浙一帶基本相同,但這兒的二三層除了底樓安裝上窗戶外其余的都沒裝,遠遠望去黑黑的窗洞在那兒,我覺得挺奇怪的,曾經在三清山問過一個當地人,由於她說的江西普通話實在是難以聽懂,我又沒有足夠的勇氣再問第二個人,所以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後來經歷了暴雨,我想可能是因為這兒氣候變化無常,陰晴不定,曬東西不方便,放在屋子裡風干。
經過近十五個小時的旅程(上海西站-鷹潭),終於到了鷹潭火車站。才六點多一點,出了鷹潭站發現雨下得蠻大的。廣場上經營龍虎山一日游的旅行社要到八點才開門,當地人說參團不如自助。於是,在他們的指點下,在廣場左側公廁旁坐上去龍虎山的班車,雖然雨很大,但不多一會兒車上就有十多人,中巴也准時出發。約二十五分鐘就到了仙水岩景區門口,沿途的風景因霧氣朦朦分外出色,到了景區,天氣居然轉晴了。 買票(旺季漲到140元一人),又買了一次性雨衣鞋套(5元,坐竹筏防水用),披掛上陣後開始了在瀘溪河裡的漂流。沒幾分鐘,又下雨了,而且很大,雨披沒用了只好打傘,遮住了視野,這不能說是一個敗筆。每條游船(確切地說是小木船)上都配有一名導游,在她生動的解說下,所經過的景點名堂一一了然(不過,離開景區就忘了)。眼睛不夠用,相機也沒用了,每一處都是精華,加上雨大不方便拍攝。爸媽向當地居民(自己劃著小舟向游客兜售粽子)買了粽子嘗嘗,一般。而我呢,除了深呼吸,就是轉來轉去看景色,沒有人工雕琢的景致一向是我所愛,盡管衣服鞋子已被水浸濕,但我覺得雨中游有另外的味道。雨水順著山崖變成了小瀑布,直瀉而下,煞是好看,在晴天可是看不到的,游客不多,沒有紫外線的照射,反過來一想,心情變得豁然。但雨越來越大,爸爸媽媽想在游船回去的時候跟著回去,我不肯,來都來了,反正身上濕了嘛。上岸,清一色的鵝卵石,一路延伸,遠處的群山,一幅絕美的畫,賣粽子的,賣茶葉蛋的,壞了唯美的畫面。回程必須坐竹筏,而到碼頭要走很長一段路,在雨中的行走很累,好在風景彌補了不足。我讓爸媽每人20元坐轎子(但腳夫沒送到碼頭,推說不允許),雲山煙水萬重,如身在畫中,但代價是渾身濕透。如果不是和爸媽同游我還會繼續走,但,算了吧,反正景致差不多,回去吧。進碼頭,抬頭,一呆,河邊綠綠的草地上,兩匹馬甩著尾巴悠閑地吃著草,圖瓦村的翻版?遠遠的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屏住呼吸欣賞著,不相信眼前是真的,直到爸媽叫我才戀戀不舍的登上竹筏。整個游程不過2個小時,因為濕衣服在身,坐車回到火車站,就近找了家旅舍住下,他們下午休息,我在鷹潭市裡轉轉,買了小吃吃。有一種深綠色皮的餃子,一元五個,辣辣的餡,應該是當地特有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