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是一幅畫、一首詩、一曲音樂(3)

作者: 書桌旁邊

導讀蘇琳領著我們穿過樹林,來到古代男浴池,女邊浴池邊,笑著指向池邊那一排排石階,讓我們看石板上凹下的臀位 – 這些千年的印記,第一次讓我對這片古跡有了真實感,相比起那些神與魔,這石板上的臀位讓我確信,在這神秘美麗的地方,千年前是活生生的。看那些凹下去的坐印,有深有淺,有大有小,坐在這裡的是什麼人呢?皇室的成員,國王的大臣,還有博學的僧人? ...

蘇琳領著我們穿過樹林,來到古代男浴池,女邊浴池邊,笑著指向池邊那一排排石階,讓我們看石板上凹下的臀位 – 這些千年的印記,第一次讓我對這片古跡有了真實感,相比起那些神與魔,這石板上的臀位讓我確信,在這神秘美麗的地方,千年前是活生生的。看那些凹下去的坐印,有深有淺,有大有小,坐在這裡的是什麼人呢?皇室的成員,國王的大臣,還有博學的僧人?都有可能,反正是人坐出來的。



歇息時坐在小店前喝一只清涼的椰子,與老板聊聊天,對著圍過來的小孩猛拍照。當體力恢復過來,我們前往巴戎寺。這時候,黃昏將至,我們登上了巴戎寺,在晚霞中,忽然地,我們被包圍在一個又一個巨大的,微笑的石臉中間。無論你走到哪個角落,一抬頭,總有一張臉,或半眯著眼,或嘴角微翹,注視著你。這是一種很震撼的效果,讓心懷不正的人感到無處可逃,讓虔誠的教徒找到關注和安全感。這216個石臉,到底是人還是神?

有學者覺得,巴戎寺的石臉與收藏在巴黎吉美博物館的阇耶跋摩七世的頭像如此相像,並非偶然,因此他們認為這些石臉就是阇耶跋摩七世。也有專家說,那是觀音菩薩的臉。其實,是王還是神並不對立,關鍵是在高棉國王的心目中,他們願意把自己神化。“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以救度眾生為己任”。阇耶跋摩七世也算是一位關愛子民的君主,在他以前,吳哥地區沒有醫院,是他創立了這裡的第一所醫院。位於暹粒鎮吳哥大道上暹粒兒童醫院門口,豎立著的阇耶跋摩七世頭像,以作紀念。有次從那裡路過,蘇琳指給我們看並解釋,她的神情是懷著崇敬的,與她說到相隔不遠的暹粒博物館裡竟然開了家肯X雞時的神情大不一樣。由此可見,多少代人之後,阇耶跋摩七世在人民的心目中仍有崇高地位。夕陽來臨,金光照在石臉上,高棉的微笑,顯得格外溫暖而神聖。

第三天:女王宮女王宮距離暹粒鎮大約40公裡,坐突突車要差不多1個小時,一路上既可以領略郊外的風景,還能停下來參觀路旁的民居。看到女王宮的第一感覺就是,比起塔布蘢寺的狂野神秘,放浪形髓,它顯得多麼的精致玲瓏與優雅高貴。吳哥地區的主要寺廟都是由王室建築的,女王宮卻是個例外,它是在公元967年,一位有名望的慈善家修建的,這會不會是較其它寺廟規模要小得多的原因之一呢?由石質很硬的紅砂岩為主要材料建起的女王宮,從內到外滲透著浪漫的粉紅色調。同時,由於石材的堅硬,那些雕刻在三角楣及過梁上的畫面,猶如刻在木頭上一樣有力。研究吳哥的學者評價說,女王宮的壁畫根本不像是刻在石頭上,它們可以篦美木匠甚至金匠的手工藝術品。我流連在這些雕刻精美的壁畫間,目光所到之處全是承載千年歲月痕跡的粉紅色的古石,每一塊石頭都在述說著故事。我仰頭細細讀著那些石頭,贊嘆神話故事的多姿多彩,也驚訝工匠們出神入化的雕刻藝術。這時候我才理解,為什麼女王宮被喻為“高棉藝術之鑽”。十頭二十臂的惡魔羅婆那發力,天搖地動,猛獸驚嚇得紛紛逃跑之際不忘回頭張望,面露恐慌。濕婆的妃子烏瑪也花容失色,跳上了濕婆的膝上。

天空之神因陀羅騎著他的三頭像愛羅婆多,為熄滅伽陀婆森林的大火而造雨。



在吳哥遺址公園裡,有許多寺廟都有類似的建築風格,即運用回廊,窗口,門框等等來營造悠長的,光影交錯的效果。而在女王宮,同樣有這樣的回廊,窗口和門框,然而它的特有之處是,從它的一些窗口望出去,能看到護城河的池水,青蔥樹木間有水光流轉,為女王宮的芳容平添了靈氣。女王宮的色彩和精致,使它看似一幅童話故事的插圖,不看文字,也能讀懂。(1)

(2)

(3)

(4)

(5)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