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鐵佛寺

作者: 梁家孩子

導讀春早鐵佛寺周末,淅淅瀝瀝的春雨中,乘火車南下,經過十幾分鐘的風馳電掣,抵到東光。 訪得一位舊友,敘得幾多前情,飯後即奔鐵佛寺。 鐵佛寺景區,坐落於東光城區東南角,占地面積270畝,是國家級AAA景區:有始建於北宋年間的鐵佛寺;明嘉靖年間的二郎崗;人間勝景泰山行宮;元曲大家馬致遠紀念館和京劇名角荀慧生紀念館等景點。 景區外地視野甚為來闊,由 ...

春早鐵佛寺周末,淅淅瀝瀝的春雨中,乘火車南下,經過十幾分鐘的風馳電掣,抵到東光。

訪得一位舊友,敘得幾多前情,飯後即奔鐵佛寺。

鐵佛寺景區,坐落於東光城區東南角,占地面積270畝,是國家級AAA景區:有始建於北宋年間的鐵佛寺;明嘉靖年間的二郎崗;人間勝景泰山行宮;元曲大家馬致遠紀念館和京劇名角荀慧生紀念館等景點。

景區外地視野甚為來闊,由路及門,一條寬道相連。道沿兒邊上,東西兩桌迎面擺設,游人無多,顯得些許冷清,兩位“文王八卦”端坐桌後:一位鶴發童面,笑容可掬;另則中年男士,捻著粗疏的山羊胡,不懷好意的眼睛滴溜溜亂轉。“小伙子,來一卦!”“不准不要錢”,人說對門兒生意是冤家,可這倆主兒卻你拉我和,相助益彰。“估計是父子,要麼是兄弟”,我思忖。“別管他們,走!”直奔大門。

眼及之處,大門為中式牌坊,通典。“鐵佛寺”幾個鎏金大字是遒勁有力,入木七分,署款為“樸初”,自是已故全國佛協主席趙樸初先生之手筆。全國寺廟門匾殿首出自樸初先生之手者,不下一二家,時為多方求謁之瑰寶,此處“鐵佛寺”三字,風格齊一,懸刻於牌樓,渾然天成。

門票十五,入園方知,東光把鐵佛寺建成了一個集寺廟觀光、名人懷古、市民休憩、兒童天地於一體的綜合型城市休閑廣場,所以我建議東光旅游局會同發改委和城建局,研究一下免票的可能性與可行性,如果財政許可,多予少取,或許不取,不與民爭利,不是不可!

鐵佛寺,三進院落,南北中軸,東西對稱,紅牆黃瓦,氣勢巍峨。

第一進為彌勒佛殿。彌勒佛通體鍍金,大肚能容、笑口常開,喜迎八方善男信女。

布袋和尚真是口福不淺啊,享盡了人間壇供!

彌勒殿的兩廂矗立著四大天王,面目猙獰,勢態恐悚,震懾著四邊魑魅魍魎。順時針走到彌勒佛的背面,站著韋陀護法,雖說慈眉善目,可豎置降魔杵,“借碗水喝!”自是免開尊口。

出了彌勒院,跨進觀音殿,放眼去,典型的中式庭院,翠竹蒼松有致,風荷地柏傳情。左右兩廂,各位尊神各就其位,各得其所。

二進院大殿至尊供奉為觀音自在菩薩:面帶春風嘴含笑,手撥楊柳渡劫靈。

向後走就是大雄寶殿!

平地起飛台,約一米有余,大雄寶殿即座於飛台之上。殿宇軒昂,勾心鬥角。青石台階層層而上,上刻盤龍游戲雲海、蒼虯吞吐璃珠。三層香爐裊裊,綿綿釋道不絕。

拾階而上,映入眼目即為釋尊座勢像,佛像高達8.24米,重48噸,為全國最大的坐式鐵佛:面容寬大,儀態萬方,帶有大乘造像之共性,由渡己到渡人,該是佛陀多麼大的飛越?!其中甘苦,也只有三藏及三藏們品啜並獨享。

說到鐵佛,不得不談到東光縣得名的由來。話說北宋年間,一大鐵佛溯京杭運河北上,弋到東光縣境碼頭,百姓忽然聽到天外傳音“東光,東光!”遂請大鐵佛上岸築寺供奉,取名東光寺,後改名鐵佛寺,縣邑改名東光,東光縣由此而得。我估計,當時南方大水,漫流朝北,途中衝毀古寺,將寺中鐵佛沿流一起北溯,在東光河道淺灘處碰得巨石,遂發出“咚—咣!咚—咣!”之響,當地百姓以為天意,遂建寺,鐵佛寺由得。

陰差陽錯!

我想要是一路巨石都攔截了,是不是遍地東光了?!

好,再來看殿頂壁畫,順時講述了釋祖悟佛、頓開、傳道的故事,精美絕倫,惟妙惟肖。

懷著一顆虔誠之心步出鐵佛寺,沿西甬道路遇一似農家宅院,仰頭定睛:馬致遠紀念館。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幅白描畫卷,由心而生,呈於眼前。畫中羈旅之人,逡巡不前,欲前不前,欲退無路的徘徊狀刻畫得入目深深,目及村氓收工、倦鳥歸林,蒼涼痛愴之情尤甚。

馬致遠,東光人氏,元代著名曲作家,所以鐵佛寺景區開辟專區以紀念這位東光人傑。可紀念館中只有簡單的幾幀生平介紹和其作品環廊,缺乏深度和內涵,應向精、詳、深的方向發展。荀慧生紀念館還在大興土木,只見雛形,為四合院形制,不得入內觀瞻,甚為遺憾!

二郎崗和泰山行宮是當地百姓千百年來地方信仰發展的產物,無外乎求財賜子類。

整體來說,鐵佛寺景區還是非常值得大家一看的,有空走一趟吧!


精選遊記: 滄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