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碎片——成都,重慶

作者: 獨孤若水

導讀每次出門都會記日記,但沒有一篇日記是寫完的,總是想寫的內容太多,清醒的時間太少,感慨太多,可以訴諸文字的太少,看的人多,懂的人少。但日前找出了幾篇在四川和重慶路上的日記,覺得還是分享一下的好。支離破碎,卻也情真意切,不能還原景色,但還是可以感受心情的吧。沒有攻略,但帶著心情旅行,比攻略恐怕要來的重要些。 6月27日重慶 不明白大家為什麼 ...

每次出門都會記日記,但沒有一篇日記是寫完的,總是想寫的內容太多,清醒的時間太少,感慨太多,可以訴諸文字的太少,看的人多,懂的人少。但日前找出了幾篇在四川和重慶路上的日記,覺得還是分享一下的好。支離破碎,卻也情真意切,不能還原景色,但還是可以感受心情的吧。沒有攻略,但帶著心情旅行,比攻略恐怕要來的重要些。

6月27日重慶

不明白大家為什麼都這麼喜歡擠在悶熱的屋裡,外面有涼爽的風,滔滔而過的江水,對岸絢爛的夜景,夜幕中匆匆而過的人群,比屋裡上網舒服多了。其實很多時候,個性化的東西也很程式化的。一堆男男女女在青年酒店的大廳裡喝著東西,交換著旅行線路,最好還能拽上兩句英文,注重風景人的相聚卻略過了風景本身。

我也不知道這次為生命就出來了,有時候和一地方有沒有緣分真不好說,那緣分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你的一念之間。一念之間的堅決讓我有了難得的清閑時光。

夜深了,對面的燈逐漸暗淡,半空中一抹光滑過,剛開始以為是流星,後來才看出是對面天橋上的汽車燈。重慶就是這樣,一座山背高架分為幾層,同一起點一個向上,一個向下,從對岸看來就像是在天上行走。

中間一條江水滾滾而過,帶來了習習涼風,讓我很是懷疑這是否就是廣為流傳的火爐子重慶。晚上的江水平淡無奇,看上去和任何一個城市的界河沒什麼不同,但到了白天你就知道,那是長江,夾雜著上游的淤泥以極快的速度流去,奔騰不息,不顧一切。義無反顧是它獨有的氣質,把所有的一切用一個漩渦帶入水底,不問它們的出出於屬性,對它,沒有不可包容之事。坐在它對面,你會感覺它帶走了你的所有喜怒哀樂,留下一個呆呆的自己,失魂的忘著江水和時光的流去。

8月26日

火車入四川——廣元,沒看到想像中那麼多的斷壁殘垣,大部分的磚房都保存完好,只有房前的藍色帳篷提醒經過這裡的人幾個月前災難的存在。

正午的院子裡曬著各色的農作物,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分外溫暖,鐵爐邊的山上小路裡有人干活,遠處山間的小路亦有人經過,半山腰的房中晾起的衣服,不斷告訴我們一個信息,大災已過,一切在恢復中。

受損比較嚴重的都是一些土房,讓原本就不富裕的人家雪上加霜,但我寧願相信經過地震,在大多數人的幫助下,他們的生活會好於震前。

再往裡走,兩旁都是郁郁蔥蔥的高山,但中間不是出現一條條光禿的地帶,裸露的岩石閃爍著慘敗的光,照得人難以直視。那應該是滑坡後的痕跡。

路過一處完好的房子,,但上面明顯的用紅字寫著:危房,請勿靠近。原來,外表的完好不代表沒有受傷,就如同經過這場災難的人們,雖然依舊在重復著以前的生活,卻沒法抹去地震給他們內心的創傷。我們能做的就是多做,少問,常關注,不要因為自己的好奇而一次次去觸碰他們的傷口,讓它們隨著時間時間結成傷疤,再一點點被新的皮膚覆蓋。

成都的晚上比想像的涼快很多,估計也就20多度,找到青旅是個頗費周折的過程,從琴台路一路走來,基本上轉遍了半個成都。我的地圖比例比實際上有較大的差異,明明很短的一小塊,走起來卻是無窮無盡,寬大的馬路,一眼望不到頭,走了一個小時才到武侯祠面前。真是:地圖一小步就是現實一大步。

8月27日

成都下起了小雨,不知是命好還是不好,好的是天氣不悶熱了,糟的是雨天的出片效果不佳。在青旅門外的小吃店吃早點,7元的揚州炒飯上了那麼大一盤,玩命吃也沒吃下去。來了的2頓飯,昨晚因為胃不舒服沒敢於辣椒正面接觸,今早又因為時間草草了事,現在對於所謂的美食還沒有任何了解呢。

8月29日

峨眉山的旅店中聽雨,屋頂上的雨密集而有節奏,屋檐下的滴落的雨凌亂卻詩意,一個低沉一個清脆構成了絕對的二聲部。

8月30日

回到了成都,仿佛又回到了人間。心理還為錯過了最後一程的登山留有遺憾,對明天的金頂日出充滿希望,卻也只能遺憾的告別,不由得感嘆——峨眉,三天真的不夠。

還是很為自己自豪的,在一長串望不到頭的石梯子面前沒有被嚇到,一步步走了上去。讓老張給我做目標,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一口氣到達,繼而向下一個目標努力,幾個回合下來,回首來時路,發現已然離起始點很遠,原來人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一點點前進,卻最終到達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

喜愛爬山不只是因為沿途的風景(多數我爬的山都煙霧籠罩,沒什麼風景的)更多是因為喜歡征服以及超越自己的快感。

其實下山時,腿部感覺還不是很吃力,但還是沒有冒險,萬一到了路陡的地方腿也抖,那就麻煩了。最重要的是,下山時如果腳軟會有很大危險,一個沒踩穩就下去了。下午證明我的擔心是對的,從萬年寺到清音閣幾個很緩的樓梯下來,腿就有些發直,很慶幸,自己學會不再逞能,量力而為,萬物本就不圓滿,何必要求自己太多。

旅途中的見面總是匆匆,在半山腰的短褲兄,沒有他們2個的鼓勵,我是在自己的節奏裡決計沒辦法趕上最後一趟索道的,在路角撿到的帽子哥哥,和我們一起到雷洞坪,卻因為買紀念品而錯過了道別。在清音閣遇到得D1大哥,在這個專業攝影後面搞到不少好照片,每個人都來去匆匆,旅行除了風景吸引人以外,就是一場場邂逅讓人難忘。

8月31日 錦裡印像

熱鬧而凌亂,多個區域的拼合,熙攘的人流中很難找到我想要的感覺,沒有一點它想還原的古老,只是一個彙集了眾多地區特色產品的大集市,而這些都被放在了一個老式建築的框架下——人們稱之為特色。

張飛牛肉錢站著畫好臉的張飛,無論是扮相還是牛肉的價格都讓人咋舌。

陝西的皮影這裡也有,一摸一樣的東西價格翻了一倍。

喜歡面人攤,五彩的顏色讓人心裡充滿了快樂。

看到了蜀錦店,做工精細的不會下萬元,便宜的質地粗糙,看到了四處都有的口紅盒,大理賣3元這裡是多少?

看到個店家叫草鞋劉,才想起來劉備原來是這裡最大的名人。櫥窗中的瓷器制品和T恤都是以三國為題材,連賣草鞋的都冠以劉姓,惠及後人呀。

下午去了青羊宮,3點多的陽關斜射過來,讓人舒服。但也許對道教的不了解,對整個地方沒什麼感覺。也許道教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對那些元始天尊,漢鐘離都太熟悉,造成只能把他們當做傳說,而敬畏不起來。但看得出來,四川本地人還是信道教的,甚至有人帶著孩子一起上香,看他們有模有樣的磕頭,不禁暗自希望,他們不要太早懂得神明的意義,當我們開始敬畏神明時,往往是現實中無法解脫,才尋求自然力的幫助,與其希望小朋友有神明護體,不如希望他們一生順利。

出了青羊宮旁邊就是文化公園,那才是真正成都人去的地方,一個湖邊擺滿了桌椅,離著很遠就聽到震天的麻將聲,蓋碗碰撞聲和聊天聲。可能時間不到,去的人還不是很多,那陣勢也夠我這個外地人看一會了。來這裡的人很多是一家三代,小寶寶還小,老人不老,大家開心的逛花園。

晚上去春熙路,成都的美女比重慶多,老張的眼睛都不夠用了,美景自在人心呀。

雖然沒品嘗還是看了一下龍抄手的總店,一看就知道是那種給外地人吃的小吃,一碗抄手比別的地方貴上一倍,人多而吵。出門來有個串串香,2毛一串,味道地道。可結果也不便宜,幾百個竹簽你也不可能再數一遍,便宜加在一起就是貴了。

對了我們今天去找四川省博,兜了一大圈,發現居然拆了,找到考古所說重建時間不定,只能等下次了。

終於買了成都地圖,也證實我們第一天真的逛了半個城。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