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話西湖

作者: 釔釩

導讀近日偷得幾天閑暇,與同窗好友書龍、阿建駕車到西湖邊踏青。杭州我們都來過不下十次,但緣何每次想到上海周邊走走,放松一下心情時,不約而同首先想到的是美麗的西子湖呢?我想,杭州雖然只有一個西湖,但在一千個人眼裡,就會有一千種西湖。就算是同一個人,每一次走近西湖,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古往今來,描繪杭州的詩詞書畫多得俯拾皆是。西湖風景,就是一 ...

近日偷得幾天閑暇,與同窗好友書龍、阿建駕車到西湖邊踏青。杭州我們都來過不下十次,但緣何每次想到上海周邊走走,放松一下心情時,不約而同首先想到的是美麗的西子湖呢?我想,杭州雖然只有一個西湖,但在一千個人眼裡,就會有一千種西湖。就算是同一個人,每一次走近西湖,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古往今來,描繪杭州的詩詞書畫多得俯拾皆是。西湖風景,就是一幅幅典雅的中國水墨畫,濃妝淡抹,除了畫面本身的觀賞價值外,往往更注重人為的境界。一幅看似普通的畫,如果出於大家之手,潦潦幾筆,就有了價值的升華。西湖也同樣,大自然的青山秀水,如果沒有那點人文造化,恐怕也就不會有今日蜚聲海內外的名氣了。

勝日尋芳西湖濱,無邊風光一時新。萬紫千紅中,若不是靈隱寺出了個瘋瘋癲癲的濟公和尚,這年頭也不會踏爛門檻香火旺,更不會有淨慈寺隨緣入世的度化精神。若不是蘇軾、白居易自求外放做了幾天青天大老爺,悠悠然留下一道蘇堤,一道白堤,恐怕就不會有今日“蘇堤春曉”、“斷橋殘雪”的景致,惹得後來多少不得志的遷客騷人都想在這方山水間找幾瓣荷花,喝喝酒,寫寫詩,讓多情的人兒心蕩漾。多少年以後,楊孟瑛也想效仿前輩,在湖西山麓邊,築成了一條長堤,結果卻滄海桑田,200年後,終因裡西湖淤淺,湖西漸成桑園農田,楊堤也漸漸廢棄。至於白蛇娘子與許仙的愛情神話,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千古絕唱,則為西湖增添了幾分浪漫色彩。就算徐志摩、郁達夫和戴望舒等這些最浪漫的情種,也都是在西湖留下了他們最感人的詩篇。至於雷鋒塔更是隨著文化巨擘魯迅的一聲“活該”中震得沸沸揚揚,寰宇皆曉。

嚼味一番這些陳年爛果子的事後,我們在樓外樓用了午餐,東坡肉、叫化雞、宋嫂魚羹和西湖醋魚,這可是真真切切可食的文化。飯後,我們順著白堤溜達到斷橋。斷橋實在是普通,若不是特別留神橋的東北有碑亭,內立“斷橋殘雪”碑,誰也不會在意。書龍說,西湖十景,若沒有這些天籟美譽修飾,實在平淡無奇。就說“三潭印月”,我們白天所看到的也只是三只矗立湖裡的香爐腳,談不上什麼美感。因此要看全印像中的十景,一般人是無法領略的。“蘇堤春曉”在春,“曲苑風荷”在夏,“平湖秋月”在秋,“斷橋殘雪”在冬。不是當地人,誰又有這份較真?所以,我們其實看得更多的是風景以外的文化。

朝花夕拾,溫古自新。在行走間尋訪古跡,在尋訪中行走山水,這就是西湖能讓我們一次次走進的魅力所在。西湖雖然淤積了豐厚的文化沉澱,但如今鉛華正漸消退,乍不令人心疼?湖東岸日長夜大的城市輪廓線,“市聲到海迷紅霧,花氣漲天成彩雲。”除了燈紅酒綠的喧囂,還能留給後人些什麼?西泠印社裡,一對戀人摟著吳昌碩塑像腦袋拍照,“哢嚓”一聲,任何的歷史就已成了現代。

經歷思緒的跋涉後,再走一回孤山路,這條蘇東坡走過,香山居士走過,蘇小小也走過的孤山路,到最後留下的僅剩盡頭的小小新墳。至於不遠處的岳王廟和岳飛墓不知道為什麼仍要收門票25元。“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倘若忠骨有靈,是否會感嘆世態炎涼;佞臣有知,是否會竊喜見利忘義?

對於這一切,至今仍像林和靖一般保持著“梅妻鶴子”生活的阿建,感言意味深長:風月無邊,情欲相遠。風景的差異,重在境界,境界之高低,一步一重天!

歷史如西湖,湖岸風景在變,可水仍是水。我沒有理由不相信,明天的西湖依然能“暖風熏得游人醉”。


(西泠宗師)


(孤山櫻花)



(碧波映塔)



(蘇堤歸舟)



(山影斜輝)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