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一夜的大雨,到早晨也沒停止的樣子。
我與朋友在六點三刻啟程去安徽歙縣。印像中每次出行好像都遇到雨。
在杭徽高速上,雨就停了。老天還真幫忙。
一路高速十點左右就到了徽杭高速三陽出口。
我們的第一目標是霞坑鎮的石潭。到霞坑可以到歙縣出口再倒回來,多走路但路面比較好。在三陽下,就要走S02省道並要開上蠻長的一段山路,但不繞路,是順道。
在三陽下了高速,開上省道,過了個村莊,迎面就是一塊警告標志,上寫:晚上9點到早上5點不得駛入省道(大概意思),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警示牌,說明這段山路肯定難開。
確實,山高,坡陡,彎道特多,很多都是180度的彎,手排車的劣勢就顯出來了,不停的換排擋,手忙得很,嘿嘿。幸好雨早就停了,否則真不敢開了。
雖然山路難開,景色卻很是不錯,在山路邊,在近處的山凹中、遠處的山坡上,到處盛開著黃燦燦的油菜花,哪裡要到什麼景點,這路上就是景麼。
翻過山,一路平原,十一點多到了霞坑。在進石潭的路上,都是到石潭的大車小車,我們嘀咕,裡面要有多少人啊!
果然,一進石潭村,就看到停車場上停滿了車。管理員在招手,趕緊停了過去。管理員問“過夜嗎?”“不。”“就停這兒。”我一看:“好停嗎?不是把好幾輛車的出路堵了嗎?”“沒事,他們是過夜的。”這麼多過夜的!
石潭村大大小小的飯店擠滿了人。我們看看,還是走吧,不吃了。老板忙也忙不過來,都是十幾、幾十人的團隊,我們只有兩人,輪到我們不知什麼時候。
穿過石潭村時,看到在石潭村裡面還有兩個停車場,也已經停滿了車。
石潭村裡還是有些古老的建築的,因為天色看上去像要下雨了,就沒進去,急急的向山上的下汰村走去。
一路向上,開始的時候路還好走,雖然路窄了點,但基本上還是緩緩的向上。路旁是農田,時不時還有些油菜花點綴其中。走了一半左右,路陡然寬了許多,但也陡了許多。每走一步,累得氣喘吁吁,好久沒鍛煉了。渾身是汗地好不容易爬上了一道山崗,眼前一亮,山坡下一片金黃,其中鑲嵌著一個村莊,一條河從左邊彎彎而來,繞村莊一周,向右面蜿蜒而去。多美的景色。在路邊,架起了相機就拍。
往前看,不遠的地方有個村子,應該就是下汰了。繼續向前。
到了村裡,看到好幾莊房子的門口掛著“XX攝影基地”的牌牌,看來是有吃有睡的地方。找了一家吃午飯,蛋炒飯、一個蔬菜、一碗湯,二十元。看了看,睡的地方還可以,有公共廁所,能洗澡。
天開始有點下雨了,我們向山下走。
到山腳,雨大了,上車向歙縣去。
到歙縣披雲山莊,已經四點多了。
披雲山莊裡的徽菜是在當地是比較有名的,我們在預定房間時沒定餐廳的位,到了後竟然沒位了。交涉了一下:我們是住店客人啊。等了會,終於有了位置。
晚飯後,去逛了逛街。歙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秦代設縣,自唐至清歷為州、府、郡治所在地,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尤其是宋以後徽商的發展更帶來文化繁榮,被稱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歙縣城池始建於明,現保存有古譙樓及部分城垣。城內有大量明、清住宅及庭園,鬥山街等一些街巷還基本保持著明、清時代風格。
不過,說真心話,這個縣城真的是比較差的一個,沒幾個像樣的商店(我們逛的不是地方?)
鬥山街我們去看了看,除了那個大學士牌坊,別的沒什麼了(可能是雨夜,我們看不到什麼)。走在分支的小胡同能,感覺有點像上海以前的“三灣一弄”。
在古徽州城外的馬路上,看到比較好的建築(相對於其他建築燈火滿亮的)主要就是飯店了。還是吃啊!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6點。去了赫赫有名的漁梁壩。
河水很少,顯現不出“練水到此,經溢洪道飛流直下,濤聲不絕,聲震數裡,煞是壯觀”的景色。有些失望。
回山莊吃過早餐,退房,沿著“歙縣—雄村—漁粱—浦口—南源口—坑口—樟潭—棉潭—月潭—深渡鎮”一路去探春。
一路上,風景無限,就像走在花的走廊上。過了漁梁,在一處路段上遠遠看到有堵車,開始以為是出了車禍,想找地方繞道,看著這美景又舍不得,迎面一輛車過來,問,原來前面開始是所謂的新安江十裡畫廊,要對外地車、公交車上的外地人要買票,攔路攔到了公路上!我們總要進去的,就買吧,80元/人,蠻貴的。不過,春天來這裡還是可以,別的時節就算了。門票中含擺渡,能到對岸看看走走特別在樟潭,對岸的村莊像浸在黃色的海洋中,還有好幾顆高大的樟樹及老房子,我們因為車不能過去,就不過江了。
在棉潭附近,又是一大片黃黃的油菜花,景色真好。
這一路就是在美景中行走,怪不得稱十裡畫廊,名副其實。
在深渡不到,又看到了買票亭,這段路的兩端都有人看著,不知當中是否有別的路能逃票,嘿嘿。
到深渡,結束了探春游。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