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之旅:“定遠””紀念艦上的哀思
終於來到威海了,從跨過雙島大橋的那一刻起,就使人在寧靜的海風中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氣。用潔淨、雅致等字眼遠遠不能表達對威海的第一印像。威海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文化教育區嶄新的建築就如大海般的通靈鮮活,讓人感受到一種生命脈搏的流動。我對大海的情結一直存在心裡,然而最讓我永生難忘的是在威海參觀定遠艦時的那一刻震撼。
小時候,甲午戰爭在我的腦海裡就是好人打壞人,失敗了。但是電影裡鄧世昌開著軍艦撞向敵艦的那一剎那,那個光輝偉大的形像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不滅的印像。上中學課本裡有關甲午戰爭的那一節我學得特別的仔細,那時候我才真正的懂得甲午戰爭為什麼會失敗,對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和慈禧太後是恨之入骨。對那段歷史感覺十分的遙遠,對北洋水師的了解不是很多。
那天天下著大雨,我懷著一種崇敬的心情跟著導游登上了定遠艦的紀念艦。該艦是由威海北洋水師旅游有限公司投資建造,嚴格按照當年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的主尺度等比例復原建造。
北洋水師的旗艦“定遠”號是清政府向德國訂造的一艘排水量達7335噸的鐵甲艦(戰列艦)。歷史上的“定遠”艦,是19世紀工業文明的產物,因為武備強大、防護完善,一度被譽為“亞洲第一巨艦”、“遍地球一等之鐵甲艦”,見證像征了中國海洋上一段輝煌的往事。這艘軍艦又因濃濃的甲午風雲,和在甲午海戰中的不屈表現,贏得了“永不沉沒的‘定遠’”之稱,成為國人心目中的一座海上圖騰。該艦最後在威海衛軍港內自爆沉沒。
“定遠”紀念艦將長期停靠在威海港,作為一艘特殊的軍艦博物館,向社會開放。復制的“定遠”號紀念艦,外觀與歷史原艦完全相同,艦上各種武器裝備一一復制,齊全逼真,許多著名的歷史場景也都紛紛還原再現,如臨其境。 展區內保留了一些歷史文物、武器設備以及當時的生活區等。船艙內安靜的氣氛、保存完整的文物、裝備精良地武器都讓人感受頗深,歷史的回憶又被再次喚起。定遠艦濃厚的西洋氣息、精致的生活器具同樣吸引了大家。百年煙雲沒有衝洗掉戰士們曾經的努力,在烈士祠堂我們又一次見證了愛國英雄為國家統一和富強而作出的巨大犧牲。精彩的電影讓我們清晰直觀地感受到了戰爭現場的激烈和戰士們犧牲的悲壯。
登上這艘戰艦,恍若跨越時空,百年往事歷歷在目,甲午英雄的故事、鐵甲巨艦的雄風、黃海大戰的慘烈、亞洲第一的強國夢都彙聚到這裡。定遠艦在近代海軍史上是一個標志,是中國近代海軍發展到頂點的一個像征。這艘不屈的戰艦警示後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下面是後來我查閱資料之後了解到的當時的戰爭情況)
1894年9月17日,爆發了黃海海戰。那天,“定遠”艦和“鎮遠”艦的士兵操練之後,正要去吃午飯。忽然,海面上出現了日本艦隊!北洋艦隊立即迎戰。但是,在忙亂中,旗艦——“定遠”艦卻把應發的信號發錯了!應發的信號為:“縱列”!結果誤發為:“橫列”!致使整個艦隊橫著迎向日艦。如果“縱列”迎敵,可發揮兩鋼鐵戰艦“定遠”和“鎮遠”的威力。而日艦以單縱列逼近,並派出4艘戰艦攻擊北洋艦隊的兩翼。避開“定遠”和“鎮遠”這兩艘鐵甲戰艦。
12時50分,“定遠”艦與“鎮遠”艦開始炮擊!“鎮遠”艦一下就擊中了日本的先鋒艦。12時55分,“定遠”艦的了望台被敵擊中。丁汝昌當時正在了望台上指揮,不幸負傷。
劉步蟾接替丁汝昌,臨危不懼,指揮若定。“定遠”艦的炮火准確地命中敵“松島”艦,敵屍體橫飛!後又擊中敵“比睿”號的甲板,敵死傷50多人。13時25分,“定遠”艦的炮火又摧毀了敵艦“赤誠”號的炮塔。
13時30分,日本艦隊改變隊形,將北洋艦隊包圍起來。北洋艦隊的形勢極為嚴峻。激戰至14時,北洋艦隊的“超勇”號、“揚威”號、“致遠”號、“經遠”號,被日軍擊中,相繼沉沒。其時,戰場上只有“定遠”、“鎮遠”、“靖遠”、“來遠”4艘戰艦,同仇敵愾,與敵死戰!
15時,日艦以優勢兵力包圍上來。敵“岩島”號、“橋立”號、“千代田”號、“扶桑”號、“松島”號大型艦只,緊緊包圍“定遠”與“鎮遠”;敵其他艦只包圍“來遠”與“靖遠”。這樣,北洋艦隊被日軍分割開來。但是,“定遠”艦長劉步蟾,“鎮遠”艦長林曾泰,沉著指揮,給日軍以迎頭痛擊!
15時30分,“定遠”大炮擊中敵“松島”艦甲板上堆放的彈藥,引起大爆炸!敵屍骨橫飛,死傷80多人!敵艦大火熊熊,濃煙滾滾,倉惶逃命!
17時,“來遠”與“鎮遠”又再次衝向日艦,受傷累累的敵艦驚心掉膽!此時,夜色正漸漸地染遍大海,日艦懼怕遭受魚雷襲擊,慌忙棄甲曳兵,逃離海戰區域。至此,5個小時的海戰結束了。
“定遠”艦與“鎮遠”艦,勝利返航!創造了“以少打多”的奇跡!
“定遠”與“鎮遠”返回威海衛後,由於李鴻章嚴令:“不得出海作戰”,導致日軍愈加猖狂!1895年2月4日夜,狡詐的日軍以魚雷艇偷襲北洋艦隊。“定遠”艦在擊毀一艘敵魚雷艇的同時,自己也被敵魚雷擊中。2月9日下午,為避免“定遠”艦落入敵手,丁汝昌悲痛地下令炸沉“定遠”艦。那天晚上,劉步蟾也悲痛地自殺了。2月11日,丁汝昌拒不投降,亦悲憤地自殺了!
可恥的牛旭昞等,卻向日軍交了降書,並將北洋艦隊的11艘艦只也拱手交給了日軍。其時,“鎮遠”艦也在11艘軍艦之列。從此,“鎮遠”艦被迫加入日海軍聯合艦隊。
1911年,“鎮遠”艦被停泊在日本的橫須賀,作為練習的炮靶。1912年,“鎮遠”被拖往橫濱,解體拍賣。至此,“鎮遠”艦結束了其悲壯的一生。
如今,沉沒於黃海海底的“定遠艦”已經化作了碎片,無從打撈,定遠艦也作為一段歷史的代名詞而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當我看到日本人把定遠艦上的有用的東西搬回去做了他們的餐桌,門窗等的照片後,一種仇恨,屈辱,悲憤之情充斥了我的胸。憤怒的烈火在我的心中熊熊燃燒。我想如果當時我在戰場我也會像英雄們一樣與日寇拼命的。凝望著英雄的遺像,傾聽著英雄的故事,我仿佛親歷了現場,目睹了歷史的重演,再沒有什麼能被這個更讓人震撼的了。
心情沉重的我走出船艙,團隊的人都不見了,原來他們正在那裡興高采烈地拍照留念。我在下船後,我打著雨傘,心情沉重的樣子和“定遠”紀念艦一起被拍照的同伴當作了背景,後來她回家後給我發來了她的那張照片,一個永遠的一瞬間。
以後我還會去的,那時我要帶著我的女兒,我要讓我的孩子了解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以及那段屈辱的歷史。一定要讓我們的中華兒女情系祖國,追求統一,反對分裂,抵御侵略,英勇的先烈們為爭取民族獨立維護民族尊嚴譜寫的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要永遠被世人銘記。
威海又像我們整個民族,無論經歷過多大的災難,只要是石頭在,火種就不會熄滅。不遠處的街頭,民族英雄鄧世昌的銅像巍然屹立,英姿颯爽。當今的威海人在灑脫和豪爽中從來沒有忘懷過殷殷血火,平淡和寧靜中不乏現代熱潮的奔湧。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現在的威海港,還是國內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旅行社的小張告訴我們說,這裡僅通往韓國的貨輪每周就有四次。旗幡飄飛,海天一色,汽笛聲聲裡,來去都是滿載。威海,如今才可以真正說得上是氣可吞天,威鎮海疆。
朝著大海,我頓時省悟,威海人正是因為面對大海,才能擁有大海、擁抱大海。海的風骨、海的精神,構築了威海城市的靈魂。也正是歷史的沉重負荷和未來的美好悠遠在威海這個坐標上重疊,威海人才具有如此廣闊的胸懷和氣概,而有了這種氣概,就一定能把握今天,召喚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