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回顧

作者: 上海的大力水手

導讀西藏,我被你感動 西藏以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惡劣的生存環境,讓許多向往它的人們望而卻步,人們經常可以通過圖片和風光片、書籍上對西藏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那都是像寓言故事“小馬過河”一樣,只能憑空片面想像罷了。今年4月我終於鼓起勇氣踏上了這塊神奇的土地,用五天的時間走過了拉薩、羊八井、日喀則,親身感受了什麼是高原反應,什麼使哺育了藏民族的雪 ...

西藏,我被你感動 西藏以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惡劣的生存環境,讓許多向往它的人們望而卻步,人們經常可以通過圖片和風光片、書籍上對西藏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那都是像寓言故事“小馬過河”一樣,只能憑空片面想像罷了。今年4月我終於鼓起勇氣踏上了這塊神奇的土地,用五天的時間走過了拉薩、羊八井、日喀則,親身感受了什麼是高原反應,什麼使哺育了藏民族的雪域高原總是充滿生機、蘊含希望,這就是每個從西藏歸來的人們收獲的沉甸甸情思和那些說不完的神奇和感動。。。西藏歸來不看佛西藏是一個全民信教的地方,一到拉薩市中心,你就會隨處看到手拿轉經筒,邊走邊轉動經筒的藏族善男信女們,他們口裡還在振振有詞的念著六字真言,行走在藏族人彙聚的八角街,不時會被轉經筒的銅砣打到,還很疼的。藏族同胞一生大部份時間都用來拜佛,寺廟門前從早上5點起就集聚伏地行大禮的人們,也不知道他們一天要做多少個,每次都是五體投地的膜拜,態度非常虔誠。在西藏寺廟裡沒有了內地寺廟的香煙繚繞,更多的是一盞盞長明的酥油燈。信徒們還從家裡拿來酥油加在寺廟的油燈裡.以表示對佛祖的崇拜之心.我以前中也進過無數的寺廟,看過無數的佛像,但是去過西藏的寺廟之後,才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這樣與佛教相關連的文化藝術品,是如此精湛絕倫,讓人嘆為觀止.當我走進布達拉宮,就如同走進了藝術的迷宮,這裡有千間房子,對游人開放的只有二十間,可是就是這幾間對我來說每一間都是藝術品的陳列室,各種和佛教相關的佛像、工藝品擺放得滿滿的,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和內地佛像不同的是這裡的佛像都穿著用絲綢制作的華麗“衣服”袈挲,這算是藏傳佛教的特色之一吧。布達拉宮的佛像有數千尊,佛塔上百座,全部都是用金、銀、合金鑄造,用鑽石、寶石鑲嵌其上的,比如一個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就使用黃金590公斤,鑲嵌的鑽石、寶石價值連城;在存放十三世達賴喇嘛靈塔的殿內還有用2萬顆珍珠、珊瑚、松耳石、瑪瑙等寶石串成的曼荼羅(壇城),壇城在布達拉宮也是多得數不清;更多的是用天然礦石碾成粉末繪制的壁畫“唐卡”色彩鮮艷經久不褪,僅在西大殿“司西平措”樓上的走廊就有698幅壁畫出自前後藏400多位畫匠之手,其它地方就更不用說了,太多了。。。 由於各寺廟內不准照相、攝像,對那種美的感受,我無法用幾個字描繪清楚,看過西藏的布達拉宮、大昭寺、小昭寺、扎什侖布寺、色拉寺、哲蚌寺等佛教勝地之後,我深深被藏傳佛教的博大精深而感動;被歷代工匠為人類留下的這份豐厚的文化遺產而感動;被那些保護藝樸的臉就浮現在眼前。簡樸的生活,西藏人的生活非常簡單,簡單到用酥油茶倒到熟青稞粉裡,攪拌幾下就是一頓主食。住的大都是帳篷或土坯房,磚房只有少數像小村子的地方可以看到。在我們從拉薩去日喀則的路兩旁,地裡只種青稞和油菜,沒有青菜和其它農作物,可能跟它的氣候和土質有關。還有以放養羊、犛牛為生的藏民,有的人家有幾十頭,有的人家有一百多頭,錢對他們來說沒什麼用,一頭犛牛可賣3000元,他們的錢也不用存銀行,有的甚至把錢拿來當座墊,他們把大部份錢捐給寺院。盡管清澈的江水從身邊流淌,他們還是蓬頭垢面的,衣服很髒,身上有氣味,在大太陽下我們都熱得脫掉外衣,穿著短袖了,他們還穿著棉袍,你可不能說他們不洗澡,身上髒,他會反說你“我的心靈比你干淨”,把你頂得無言以對了。飽餐了西藏這頓豐盛的精神大餐之後,我要說的一句話就是:西藏歸來不看佛。我眼中的藏族同胞西藏回來幾天,讓我魂牽夢縈的不僅是西藏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生活在常年受紫外線照射和風雨無序的氣候下過早滄桑的大人和高原紅般的孩子們,他們盡管每日只維持著最簡單的物質生活和基本飲食需求,還是一臉平和與世無爭的樣子。一閉上眼,那一張張純們,你若要和她合影,他們還會害羞,我把照片給他們看時,臉上還露出了驚奇笑容,非常有趣。西藏的氣候很怪,剛才還陽光燦爛的,一會兒就下起雨來,有太陽照射的地方很熱,沒太陽照到的地方又冷起來了。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我們走快一點,大腦就開始缺氧,頭痛難忍,可是藏民們還可以趨趕著犛牛奔跑。這是因為西藏人的肺都比我們的大一些。 在拉薩至日喀則的路途中,我們中午飯是導游發給每個人一個紙盒,叫“路餐”,裡面有一個蛋糕,一個面包,一個雞蛋,一個鹵雞腿,一根黃瓜。汽車停下來,大家下車找個地方開始吃午餐,在附近的幾個藏民陸續圍過來,在旁邊靜靜的看著我們這幫人,有大人,有小孩,由於高原反應和暈車,一點胃口也沒有,就開始把蛋糕、面包、雞腿、雞蛋給他們,僅吃了一根黃瓜,他們接過這些食物放進“懷裡”,後來同車的人也紛紛給他們食品,他們個個的懷裡都鼓起來,臉上開始露出喜悅的神情,男男女女靜靜地把整個車子圍了起來,奇怪的是只有當你把食品遞出窗戶時,他才伸手來接,你不給他,他不會主動來要喲,看到這一切我索性把准備在路上吃的東西都拿出來了,什麼榨菜也拿出來了,我想在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生活的人,無論如何也想像不到外面還有如此豐富的物質世界。他們的善良純樸臉就從那一刻就印在我的腦海裡了。小喇嘛的微笑當我們風塵僕僕的從拉薩到達在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時,已經是下午5點多了,每天下午6點全寺的喇嘛都到主殿集體頌經,快到6點時,從不同方向一下跑出幾十個7至10歲的小喇嘛來,他們都穿著黃色的外套(像毯子一樣)頭戴黃色帽子,樣子十分可愛,他們很好奇地看著外面來的客人,同時羞澀地將頭扭向一邊,因為有些藏族同胞不懂漢語,所以很難與他們交流。6點鐘的時候,他們除掉鞋子進去大殿開始頌經,場面肅穆壯觀。我可以說每個去西藏的人,如果能因為看到純淨的天空,美麗的風光,更加明媚的陽光照耀下命運迥異的生靈,讓世俗的人們獲得一點―――哪怕是短時間內―――高尚的情懷,從而在心態上有所調整,改變了對生活意義的看法,這也算是西藏給我們心靈的一種拯救吧。 拉薩――日喀則一路風光看不盡拉薩到日喀則雖然路途相距350公裡,由於路況差,其中有170公裡是土路,汽車竟要走10個小時,特別是行駛在土路上,晴天塵土飛揚,車裡的人們只好用濕毛巾捂著口鼻,雨天時道路泥濘,汽車上下顛簸,坐在後排的人就像坐在攪拌機裡,翻腸倒肚的,加上高原反應,真是對人的毅志力的考驗。往返兩地,路途上花了兩天,但就是在沿途,讓我們盡享了大自然的風光美景,一路上看山,看水。。。那山,西藏的山上沒有樹,只有低矮的草,主要是山的土質很薄,氣候的原因,高原缺氧,植物生長的慢,曾經政府獎勵大家種樹,誰種活一顆樹獎勵1萬元,都沒有能成功。一路上車時而經過四周是山開闊的平地,時而穿行在兩山之間,清晰的還可以看見山的鵝卵石。汽車走過一段,就是一段風景,美景讓人目不暇接。在開闊的地方就感到,天是那麼的低,雲是那麼的低,好像伸手可觸到,天空是那麼的藍,那種藍也算是“西藏藍”,其它的地方是沒有的。那邊遠處的雲怎麼天地相連,哦,原來那邊在下雨了,這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 西藏的天氣溫差很大,經常是時而下雨,時而又陽光燦爛,所以明白藏民們為什麼總是能穿著棉袍的原因。 翻越海拔5400米雪山。在拉薩至日喀則的途中要經過兩座海拔5000米的高山。第一次經過海拔5400米的山時,天氣寒冷。山上結冰,白雪一片山頂上藏人用彩色的綢布串成的彩色幡子在寒風中凜凜作響,地上還有許多小石頭堆。看到這一切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莊嚴肅穆,仿佛置身在塵世之外,忘記了自己是在哪裡了。當我們從日喀則返回拉薩時又經過這裡時,由於陽光燦爛,只見是綠色的青山,也就沒有那種感覺了。那水,一路上我們主要是沿著雅魯藏布江行走,雅魯藏布江,時而開闊平緩,時而狹窄湍急,清澈的江水,冷冰冰的。一彎清水從綠色的草地中蜿蜒流淌,綠色的草地上黑的犛毛、羊、馬自由自在地吃著青草,藏民們悠閑在其中放牧。草地上還盛開著紫色的小花和黃色的油菜花,到處都像一幅幅田園牧歌的風景畫。。。在這段道路上,司機師傅經常停車讓大家下車照相,所以我可以在冰冷的江水裡洗洗手,洗洗臉上的塵,甚至很放肆地朝江裡撒尿,連續10個小時下來都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居然忘記了高原反應和道路的顛簸。拉薩-日喀則一路風光看不盡,美麗的風景要用心去體會的,沒有不好的風景,只有不好的心情,西藏美麗的山水,如果不看一輩子後悔,看了一輩子不後悔。多少年後回憶起來這段經歷,至少我還可以自豪的說:西藏我來過了。



(喇嘛)



(朝拜者)



(當地小孩)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