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次去蘇州,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拙政園。)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王獻臣死後,其子一夜豪賭,將園輸給徐氏,其子孫後亦衰落。明崇禎四年(1631)園東部歸侍郎王心一,名“歸田園居”。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占地面積52000平方米,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份。
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處處是充滿著詩情畫意的青山綠水,時時是洋溢著溫情脈脈的家庭氣氛,全園體現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們苦苦追求的“人間天堂”。 游覽下來,感覺古人很懂得藝術,懂得生活,給每一個亭台樓閣取名大都引用名人的詩劇。我也終於明白了園林的藝術,就是不完美的東西才完美,搞個障景,就是要給你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早在小學的時候就知道蘇州園林的“移步換景”,今天才明白,如果帶上一份好的心情,走一步換一個步,處處皆風景。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只要心情好,一顆小花也勝似嬌艷的玫瑰,只要你愛對了人,情人節每人都過!

(經過拙政園的牆門和"通幽""入勝"腰門,就是拙政園的東部。)

(首先出現的,是蘭雪堂。)

((蘭雪堂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為三個部分:東部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以池島假山取勝,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園內建築物大都建成於清代,其建築風格明顯有別於東部和中部。拙政園沒有明顯的中軸線,沒有傳統的對稱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錯落有致,疏朗開闊,近乎自然,是蘇州諸多園林中布局最為成功的範例。 這也是它區別於其他園林的標志。

(這個應該是太湖裡的湖石。)
這裡上傳的圖片有限
更多圖片請瀏覽本人博客:http://***/dingdingzoutianxia
蘇州六行--拙政園的東部(2)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00550.html
蘇州六行--拙政園的東部(3)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0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