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作為某俱樂部的會員,參加了俱樂部組織的寧波東錢湖一日游。早上7點在博物館的停車場上找到出發的車子,昨晚晚睡和今早早起讓我的頭一碰到座椅的靠墊就睡眼朦朧起來,然後一直迷糊到導游提醒我們杭州灣大橋到了。不是第一次路過的杭州灣大橋已經讓我沒有了想數清大橋欄杆上到底有幾種顏色的好奇心,倒是在橋上看到慈溪田地裡的水果大棚時,讓我回憶起了好幾年前隨著公司的質檢人員來過我們公司在慈溪的合作公司,當其他人在合作公司裡工作的時候,我卻游蕩在鳴鶴古鎮灰瓦白牆的民居間,游船在湛湛碧水的白羊湖上,虔誠的走進香火彌漫的金仙寺,也曾在壩上眺望著粗纊雄渾的東海,聽海浪一聲聲的拍打著堤壩,在海邊討價還價的購買著肉質肥厚的青蟹,這些場景如今依然清晰的歷歷在目,所以我一直認為慈溪是寧波下轄五鎮中最好玩的一個鎮了。中午車子停在了寧波市區內的天一閣廣場的城隍廟,說是城隍廟其實只是一個小吃廣場,在這裡,除了可以吃到可以代表寧波特色的湯團,還有很多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甚至連台灣的蚵仔煎也來插一腳,正不正宗另當別論,人氣還是很旺的。此時寧波的溫度突然增高,穿著T桖也覺得熱,殊不知同一時間的上海也是達到了29攝氏度的高溫。在天一閣吃完了中飯,我們驅車前往今天的目的地——東錢湖。車子剛剛駛入東錢湖,就看到依湖而建的白牆灰瓦的民居,它們或者後屋臨建於湖上,或者從房屋裡延伸出來的台階一直到湖邊,幾乎每家每戶前都靜靜的停駐著一條小舢板。好一幅恬靜的枕水人家風情。在連綿不絕的青山群抱中的東錢湖有西湖的三倍大,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湖面開闊,岸線曲折,現在被分為了谷子湖、梅湖和外湖,我們主要游覽的是谷子湖。游覽可以步行,也可以乘坐游船,我選擇了步行,想要沿著湖上的堤壩,來體味這被郭沫若譽為“西子風韻、太湖氣魄”的東錢湖。此時寧波的地面溫度有些高,光照也很強,還好堤岸變楊柳垂垂,我們在柳樹的庇蔭下,在湖面上吹來的清爽宜人的徐徐微風中,沿途欣賞也碧波蕩漾的湖面,傾聽這湖水敲擊著堤岸所奏響的“東錢湖春日進行曲”,偶爾也有一兩支載著魚鷹的小漁船劃入我們的視野。堤岸中心叫小普陀,小普陀上有一座觀音洞和霞嶼禪寺。觀音洞不是簡單的一個石窟,而是一段有點長度的石洞,後人在石洞兩側的甬道邊供奉著不同的觀音像。霞嶼禪寺最高處,矗立著一座3米高的石船,高高揚起的石帆上雕刻著“一帆風順”四個大字。我們登上石船的第二層,看到我們走過的那條白色堤壩在兩岸綠柳的映襯下,就好像一條白綠相間的玉帶,把如翡翠般沁綠通透的東錢湖一分為二。相傳東錢湖在2000年前就有記載,戰國時期範蠡攜西施退隱到東錢湖畔的伏牛山下,至今岸邊的村落裡還流傳著他們倆的愛情故事。東錢湖最早叫萬金湖,近代“五口通商”對外開埠,眾多寧波人漂洋過海,創造財富,曾湧現過一批叱詫風雲的寧波商團。接著走過了一座橋和圓通廣場,我們原路返回了,在景區門口和乘坐游船的團友回合,返回上海,告別了那一湖碧水,告別了承載著愛情和財富的東錢湖。

(東錢湖)

(寺中最高處的石船)

(霞嶼禪寺)

(湖心長堤)

(碧波蕩漾的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