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憶長安)

作者: 靜悄悄海

導讀思緒時而走在過去的路上,時而又拉回現實的生活。人在時空中穿梭!今天依舊在路上,隆隆的車輪聲在耳旁回響,窗外荒涼的戈壁,天空下著小雨。冷得一直在打哆嗦! 一位陽光大男孩,一位熱情的少數民族列車員。讓獨自的旅途充滿了歡聲笑語!-------擦肩而過的人們,在記憶中留下了彼此的笑容與笑聲 旅途中,有人下車,有人上車,有人離開,有人繼續前進。甘肅的這 ...

思緒時而走在過去的路上,時而又拉回現實的生活。人在時空中穿梭!今天依舊在路上,隆隆的車輪聲在耳旁回響,窗外荒涼的戈壁,天空下著小雨。冷得一直在打哆嗦!

一位陽光大男孩,一位熱情的少數民族列車員。讓獨自的旅途充滿了歡聲笑語!-------擦肩而過的人們,在記憶中留下了彼此的笑容與笑聲

旅途中,有人下車,有人上車,有人離開,有人繼續前進。甘肅的這段路程是如此漫長,貧瘠的土地讓這裡的人們風塵僕僕。家鄉給生長在他懷抱中的人們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有著陝西口音的學生們上車嘰嘰喳喳交談,讓我第一感受的是這片土地的聲音!

列車臨近終點,陌生人已熟悉,心裡有些擔憂下一段路途會是怎樣的情景與心情,一切都是未知?

從列車上走下來,雙腳真實地站在這塊土地上,過去一次次路過這個城市----西安,此時心裡對他依舊是模糊的,沒有特別的位置。

車站與久違的同桌相見,不免讓人生疏,這種感覺在傍晚時分就全無了,攜手七天的旅程從這個車站開始!

七天想了解一個城市和他的真性情是多麼的短暫,雖然行程匆匆,但我們暢快的自由自行走,這一切都感謝桌子,充分准備了旅游前的功課!

第一站華山,登華山是我多年的夙願。眾多的江河山川,為何獨愛華山, 直至今日問其原由,卻依舊無答案。 “登山不看景,看景不登山”,眾多的人選擇夜晚上山,我因為好奇,決定晚上登山,早晨看日出,桌子尊重我的決定。華山腳下的小店、旅館、飯店的生意興隆!我們吃了當地的野菜,和燒糊的稀飯,買了手套與保平安的紅帶子,租了電筒,在玉泉院拜了觀世音菩薩,桌子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而我是一個無神論者(這與我們生長的不環境同所決定的)但是這次我與桌子一起虔誠三拜觀音,求佛什麼,不重要了……

農歷三月十五,一輪圓月高高地懸掛在夜空中,仰望月色中的華山寧靜而深邃 。系上紅條帶,與眾多的登山人一同出發,桌子的帽子配上那條紅條帶,像“日本鬼子”。我們像回歸自然的孩子,笑聲好似至今依舊在耳邊、在華山間回蕩。學生是這個夜晚登山的主力軍,他們幾人結伴,或是集體組織,一路上他們的熱情感染著一同登山的我們!向上的山路是如此的艱難,但好在華山每走一段都會有驛站,讓筋疲力盡的人們稍作休息繼續攀登!華山山道狹窄,坡陡,很多地方要借助手套和道旁的鐵鏈向前。

上山的路越來越陡峭,每一段山路都有著不同的感受,有的道路狹窄的只能過一人,大家相互傳遞著:不要擁擠,有秩序的一個個走。自我感覺華山最險是蒼龍嶺(因為長空棧道,沒有開放,所以沒有去) 一條刃形山脊,勢若游龍而得名如置雲端。因此便產生了唐韓愈在此畏險大哭投書求助的故事,留下了蒼龍嶺上端“韓退之投書處”的勝跡。別笑古人的膽小,當置身於此,一陣風過,好似要變天,或是高山風大,眾人一片驚呼,自己也不禁害怕,趕緊抓住桌子的衣角,心裡踏實多了!登山要有持久的耐力與不放棄的韌勁,在上天梯時,坡陡成直角。因為是五一黃金周,人多,有人上去又下來,傳來的信息是:上面的人滿了,不能再上了。這讓前進中的我們開始猶豫,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孩子如撲戰場的英雄大聲召喚自己的隊伍,不要前進,他如同猴子般的敏捷登上天梯探個究竟,向衝鋒最前的號手,讓大家前進。本是有些擔心,但此時看著這位可愛的學生,我和桌子笑的已直不起腰來。繼續向前!繼續向前!

北峰就在前方,山路十八彎,看似一段很近的山路,卻好似沒有盡頭。要錯過日出了,心裡有些著急,但是 清晨的山上冷且人經過一夜的攀登也疲乏,臨時決定,停下來,等待日出。我們用照機記錄下,出日全過程----無憾了!

很多人看完日出後,就下山了,我們繼續向上。去西峰的山路較平緩,一邊登山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有千年的橡樹、松樹,有迎春花,還有清早在花瓣上玩耍的小蟲。桌子照的很細致,小蟲加上桌子的口水充當的露水,留在照機中。西峰沒有圖片上的陡峭,但是也不敢向山下看,暈!在高高的西峰上,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方便面(一碗十元),賽過神仙!

下山的心情格外輕松、歡快!看著才上山的人們,有一種艱難時刻我們已走過的驕傲!纜車載著我們緩緩下山,真想擁抱華山,與他吻別。山角下回頭再看華山,就像是和戀人最後的相望!

十二個小時的登山讓人消耗了大量的體力,美美睡了十幾個小時,陽光透過淡色的窗簾,照進屋子,伸一個懶腰,覺得全身都酸困。這一天的調整讓我們浪費了一個白天的大好時光,傍晚兩眼腫泡泡的出動了,開始了新的一天的旅程!西安的景點比較集中,鐘鼓、鼓樓、大(小)雁塔都在市區裡,可以利用傍晚的時間觀光。比較遺憾,當我們到雁塔,正好關門。照了很多夜色中的雁塔和雁塔前那尊大和尚(不知這和尚何許人)。傍晚雁塔前被稱為亞洲最大音樂噴泉廣場人山人海,桌子高舉照機照了模糊的幾個鏡頭,我也只看見了很多人的後腦勺。夜晚西安的街上依然很熱鬧:有年邁藝人拉弦,有學生給婚紗影樓拉廣告,在鼓樓旁的廣場有賣傳統剪紙,賣塤的(建議最好在書門院買塤,那裡的便宜,塤上的圖案還多)還有賣風箏的,一排排風箏如長龍在鼓樓上空偏偏起舞……和桌子肩並肩走在沒有人認識的城市中行走,心兒就像是徐徐晚風拂過-----美好!

除了市區的景點,區外分東、西兩線。東線坐公交車就可以到達華清池和兵馬俑。進華清池只要二元錢就可以將自己頭相印在門票上留作紀念,景點入口有很多的導游。我和桌子進門第一件事,坐在長凳上,拿出導游詞,此時的心早已飛進園中,怎有心思看文字呢?但為不讓桌子掃興,我還是假惺惺的看。就這樣無知的進入園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百年(千年的)的石榴。千朵萬朵的石榴花競相開放,池中的蓮花引來飛蟲駐留。楊貴妃沐浴的池子,已破舊,但此時此地在腦海中大家都在導演著那個流傳至今的凄美愛情故事,與政治無關。從古代史到近代史華清池是西安事變的發生地,有當時留下的彈痕,有蔣介石召集部下開會的舊址……曾經的愛情、戰爭在歲月的長河中已成為歷史,我們更多的是身臨其境,將過去書本上抽像的記載,具體化,生動化,清晰化。華清池中的廁所很別致還有一個文雅的名子“御淨軒”,還以為是什麼遺址,准備拍照留念,進去拿著照機又笑著跑出來……

兵馬俑是到西安必去的地方,這裡外國游客很多。我們在看台上俯視坑中排列整齊的士卒、戰馬。聽到了嗎?秦統一中國,吹響的號角聲、兩國士兵的撕殺聲、兵器的碰撞聲,戰車的轟轟聲,戰馬的嘶叫聲……震耳欲聾!強烈的懷古情懷油然而生。歷史退動著,一代代人,永不停歇,站在先人的遺跡面前,覺得自己就像是坑中的一個陶俑,站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向前走……

西線的路途要遠些,我們報了一個臨時團。導游是一位有責任心的姑娘!一路上有很多景點,我們只選擇了兩處:乾陵和法門寺。別人進景點,我們就在景區附近溜達。這裡的農民生活並不富裕,他們拿著假的古幣等等之類的東西讓你買,繁華的都市旁、有好的旅游資源,為什麼農民的生活還是很貧困?我買了一個老奶奶手工布藝品---小毛驢,很漂亮!到中午3點,才到我們要去的第一個目的地乾陵:無字碑,兩旁站有翼馬、鴕鳥、石馬,石人像的大道------“司馬道”,武則天立無字碑真如傳說:不設墓志,她將她的功與過,讓後人去評說。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625年)敕建並改名“法門寺”。法門寺地宮,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地宮出土的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目前發現的有文獻記載和碑文證實的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聖物。導游帶領先參觀了珍寶館,不像是在兵馬俑的博物館,我們可以不受限制的慢慢細品,在此如走馬觀花,人多又怕像在途中遲到的尷尬,所以一直在追找隊伍,最後我們還比伍隊先出來,唉!惱火,剩下僅僅的三十分鐘是自由活動的時間,這麼大的院子,怎麼夠時間。桌子虔誠的拜佛,我已無心情,我就這樣又一次與佛擦肩而過。法門寺是桌子最想來的地方,但這一天讓人遺憾。車駛在回去的路上,夕陽斜照在綠油油的莊稼地裡,景色美麗而祥和。

快樂、幸福的時光總是過的很快,轉眼七天的旅行,就只剩下最後一天,我要先於桌子踏上西去的列車,傷離別!

作為70年代未的我,對中國漢字書法尚存記憶的只是小學老師逼著寫過幾天的毛筆字,對書法一直沒有太多的接觸,或者說我的思想中沒有意識去感受與認識中國的漢字與書法。

走進書門院,讓人好像脫離了城市的喧嘩,古香古色的建築,筆,紙,碑貼,印章……讓人愛不釋手。進入西安碑林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孔廟舊址,其建置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院中綠樹掩映、庭院式建築群古樸典雅。正是因為西安碑林博物館擁有如此浩瀚的藏品,卓越的書法和藝術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所以被譽為“東方文化的寶庫”、“書法藝術的淵菽”、“漢唐石刻精品的殿堂”、“世界最古的石刻書庫”。我們用相機記錄下工作人員拓貼的整個過程,但有些的擔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拓貼,會不會對碑是一種耗損。我們細細欣賞,碑林讓我感到寧靜,感受著中國文字與書法的魅力。我們在院中照了很多照片,給桌子照的最為經典!

關於西安的小吃,是我來之前,最為關心。我是西北人,所以飲食上與陝西的差別不是太大。回民小吃賈三灌湯包和八寶稀飯、紅紅酸菜炒米,樊家的肉夾饃味道都很好,回民街背街上有買鹵牛肉的,極好吃,桌子愛吃,有點遺憾走之前沒有買點讓桌子路上吃。就本人口味來說:羊肉泡饃不像傳說的那樣好吃,覺得家鄉的羊肉湯配馕更有味道,還有一直發音不准、筆畫稠的biangbiang面,覺得沒有拉條子更筋鬥。現在路過肉夾饃店,我會因為懷念買上一個肉夾饃。西安之行也留下遺憾:沒有時間到城牆上騎自行車轉一圈;因為晚上登華山,所以沿途的風景也就錯過了,沒有給自己買一幅拓貼留做紀念。當然還有很多的小吃沒時間去品嘗。

要走了,靜靜地看著照機中我和桌子共同走過的路,留念、不舍湧上心頭。

提上行囊,沒有回頭!別了!我的戀人這片土地!


(平靜)


精選遊記: 華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