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四月,太原城裡也已是春風和煦。一次同學聚會,聽說起蒙山大佛值得一去。遂和妻小商定周日前往太原蒙山大佛。 慣例做功課,網上的新聞簡介不少,簡單摘錄如下以供將來可能前往的網友了解。一、蒙山大佛簡介 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區西南二十多公裡的蒙山,是中國最早鑿雕大型石刻佛像的山。據史籍載:西山大佛始鑿於南北朝北齊天保二年(公元五五一年),像高二百尺,比中外馳名的四川樂山大佛鑿於唐開元元年(公元七三一年)早一百六十二年。高度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於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比阿富汗巴米揚大佛(Bamiyan,高53米,已毀塔利班之手)高10米,論高度,晉陽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二、蒙山大佛的傳說 史書有載:“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二年在晉陽蒙山建寺,賜額開化”、“鑿石迎溪,依山刻像,歷時20余年,緯時造成”。可見中國蒙山大佛是由北齊皇帝高洋賜建,歷經高殷、高演、高湛和高緯四位皇帝的督建始成。隋時,文帝楊堅於公元602年為大佛修建佛閣,名曰“淨明”。唐時,高祖李淵常來蒙山拜佛,復賜名“開化”;特別是唐顯慶五年,唐高宗與武則天夫婦巡幸晉陽故地,親來瞻禮蒙山大佛,“禮敬瞻睹,嗟嘆希奇,大舍珍寶財物衣服”,回到長安後,還令宮內專門為大佛制作了一件碩大無朋的袈裟,派遣特使送至晉陽,並在晉陽百萬僧俗的矚目下為大佛舉行了披袈裟儀式,袈裟上裝飾的金銀珠寶“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燭山川”.一時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國廟,在百姓眼中至靈至寶,倍受尊崇。其社會和歷史地位可見一斑。這令中國蒙山大佛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顯得尤為光鮮靈異! 弘顯八百余年,神奇的傳說故事歷久彌新
從佛教文化來說,隋唐時期,晉陽佛教文化頗盛,高僧雲集,曾為中原地區重要的佛教中心。早在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二年便開始在山西建立寺院。魏晉南北朝時期,山西湧現出了法顯、慧遠、曇鸞等一代高僧。隨著幾大佛教宗派的確立,山西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則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廟之一。在海外,特別是日本、韓國及東南亞佛教界,都將蒙山大佛稱為“交城蒙山大佛”,因為位於山西省交城縣的玄中寺就是佛教淨土宗心目中公認的祖庭。其實,佛教淨土宗的早期道場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開化寺,因為年代久遠,才有了海外佛教界所稱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誤說。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認為其歷史悠久居中國佛像之首。相傳唐高祖李淵在做太原留守時,一日參拜蒙山大佛後,當晚即得一夢,夢中竟見佛光普照,醒後以為祥瑞,從而更加堅定了起兵的決心。遂兵興晉陽,終成大業。如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即源於此。這些無疑又為蒙山大佛披上了一層絕世神秘的面紗。
一朝就地遁形,從此隱世600年
中國蒙山大佛自問世以來,倍受皇家關寵,僧眾喜愛,為弘揚和傳播佛教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朝代更替、歲月變遷,曾經顯赫一時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在飽受戰火損毀和大自然風霜雨雪的剝蝕後,終於在元朝末年(公元1368年前後)閣傾像塌,大佛的頭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經崩落,從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閣遺基就被掩埋於山石、殘磚和泥沙之中,不為後人所知。直到公元1980年,太原市南郊區地名辦公室在一次地名普查中發現了大佛的遺跡。蒙山大佛一經發現就引起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廣泛關注,世界各地的佛教界也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 社會各界推崇,打造吸引世界的新名片
自從1980年蒙山大佛被發現以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對蒙山大佛給予了高度關注,並通過各種渠道為大佛的修復保護和開發鼓與呼。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田東輝所長認為,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跡,他說,這樣一尊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無法比擬的;國務院津貼工程技術專家馬啟元先生認為,蒙山大佛的文化研究價值和社會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中國文物學會李瑞森副會長被大佛的恢弘氣勢所震撼,說蒙山大佛不僅是太原人的大佛,更是全人類的大佛,是世界摩崖石刻藝術中的精品。 三、發現歷史 塵封600年的大佛重新現世,應該感謝2位普通的太原市民。 1980年10月,55歲的王劍霓當時在市政部門工作,被抽調參加全國地名普查。在一次太原市地名普查中,“大肚岩”這一地名讓王劍霓感到十分奇怪。他再次上了蒙山。這一次,通過在當地百姓中尋訪,王劍霓了解到,附近不少地名中都包含“寺”字。這一發現讓王劍霓更加堅信,自己離大佛已經不遠。這之後,王劍霓在當地村民陪同下,開始在附近山中尋找高大石崖———他意識到,要鑿200尺高的坐像,必須有至少同樣高度的山岩。當他們來到“大肚”崖前,王劍霓眼前一亮,山崖中央,出現一個巨大的佛胸.於是王劍霓立刻請有關部門進行實地勘測,勘測後發現大佛頭部失去蹤跡,胸以下部分埋於山石碎瓦斜坡中,因為當時的勘測條件落後,這個發現也就不了了之。 王劍霓的意外發現引起了李晉祥的極大興趣。一九九五年,熱愛文物古跡的李晉祥老人從山西省公路局退休後,憑幼時父輩講述的關於蒙山大佛的傳說,前往荒山野嶺間觀瞻蒙山大佛,但四處打聽均沒有結果。一九九七年,經過近兩年的艱苦探訪,李晉祥老人終於在蒙山一處人跡罕至的山頂找到了蒙山大佛石刻遺痕。看到大佛滿身傷痕的模樣,老人決心投書有關部門,以引起社會對大佛的重視。1997年的一天,李晉祥來到蒙山,找到那塊奇怪的岩體後,組織村民將周圍的沙礫進行清理,並在沙礫中發現一個長度約為成年男子身高一般的手指形狀的雕刻。2005年8月,李晉祥寫給中國國家文物局的信件被轉至山西省文物部門和太原市市長辦公室,省文物局隨即責成市文物局督促當地政府,加大對大佛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於是,蒙山大佛始被“發掘”出來。 周日晨起,858路上車(到羅城),約1小時後化肥廠下車(公交沒往前走,原因後來調查可能是路面毀損嚴重),路邊不少去蒙山景區口的面包車,20元包一輛。20分鐘後很快到達蒙山景區門口。在一條河道邊上下車,對岸是一個很大的停車場。前望進山山門、地圖牌都已經矗立。山門建在一條干涸的河道上方,進入景區就是順著河道前行。四野是群山環繞,初春的綠色還不是很濃郁。河道邊上的小樹已發出黃色的小芽。 小貼士:停車場建有一衛生間,干淨整潔。 山門是4個立柱橋聯牌樓,規模不小。不收門票?!這是初來此地的一個驚訝處,可能將來會收吧。進到大佛腳下的寺底村還有一段路程,遂買來回的電瓶車票10元/人,上車行進在山谷之中,10幾分鐘後到達寺底村。看看來往的電瓶車,標識上竟然是2個公司的車。 下車即繼續在村子中行走,高高低低的繞行中向山上進發。寺底村不大,稍走走就出村了。還看見平地上正在訓練景區保安人員,其中一排的小伙子由低到高估計從1米5到1米9,逗得我們直發笑,估計是大部分是本地村民。新開發的景區,路況不錯。出村豁然開朗,走到了山谷之中,周邊全是山。路邊有不少新砌的假山假石,有假山圍繞清澈的小水塘,一側假山門下大石頭上看見一朵碩大艷麗的鮮花,孩子歡叫著奔過去,遺憾!是盆點綴的假花。但是有水就是好地方,久居北方,見山頗多,有水確實少見。 過了水塘繼續上行,沿著小溪,三三兩兩的游人穿梭在林蔭道中。路邊還能看見山西特有的灰色煤灰,這偏遠山村的怎麼也有這顏色,綠化還得加強。 前行20分鐘(期間孩子很在溪水形成的小沼澤地裡亂跑了一會),千米外前方山坳中豁然出現一個巨大的佛像。背山而坐,面容慈祥,越走越近時看清是一坐像。因聽先來過的同學說過,他來時看見頭像還沒有,後山上尚擺放著幾個碩大的新刻頭像;現在即使遠遠看去,明顯身軀有錯落的風化傷痕,而頭像完整無損是新落成了。即便這樣,也引起游人們遠遠的驚嘆,真大! 沿著石砌的台階上行,很累人的爬。從山腳到山頂是三個平台,台階應該有三百多級左右,孩子明顯快在了前面,喊不住的時候已經融入了最高平台的人群中。頂禮膜拜大概就是這麼來的,頭頂是大佛,氣喘吁吁地走上最後的台階,大佛就在眼前。塵封600年的摩崖石刻大佛,軀干完整,胳膊手型明顯,肚腹部分有明顯圓形。想起新聞上說發現時,碎石堆砌,胸腹處還長著茁壯的草,頭顱不知何處…… 可惜了啊,這等世界佛教、奇跡的石刻就這樣靜靜地坐守在晉陽城的西南山中,看著人世間的風風雨雨和滄桑變化。太原別稱龍城,晉陽是兵家必爭之地,帝王將相輩出之地,擁有此雄偉的塑像卻600年湮滅在荒山野嶺中,談起來不得不說是是山西人、太原人的心酸事。張王李趙遍地劉,三大姓張王趙都是自山西發源,而太原又是中華盛世的唐朝李家發源地,此大佛盛於唐,失於元,現於今,真可謂是歷盡滄桑得見天日。 大佛下平台上,熙熙攘攘游人擁擠,不少人在叩拜大佛。鐵圍欄上,掛著不少信徒的有求必應牌和紅布條。忙於拍照,孩子在一側玩信徒們捐贈的大鐘。佛像修繕似乎已經完工,佛像腳下還有打樁機在轟鳴,可能是在加固台基。大佛頭頂的山上,還有工程隊的幾頂帳篷,看來還有工程。 我去過樂山大佛2次,相比樂山大佛,看看實際的蒙山大佛,如果是淨高(腳到頭頂)肯定不到63米;帶上佛像的台基應該可能有(樂山大佛是否也帶腳下的基座算起,不知道了)。因為樂山大佛在山腹中雕出,山比佛高,臨江而立,參照物有壓迫感,似乎給人印像震撼得多。蒙山大佛頭頂藍天白雲,佛比山高,參照背景都是博大物,氣像則是悠遠的感覺。 望下山,人潮湧動,左側是新修盤山公路,右側是村中沿溪小路。遠看層巒疊嶂,山西特有的灰綠色植被綿延開去。想攀登到大佛頭頂山上去,遂問及左側一小路,施工人員回答,不讓上。想想將來最好在大佛頂上開辟觀景台,那也是一道很好的風景。 看看人越來越多,准備下山。孩子對燒香感興趣,叫喚要燒。據說小孩燒香不好,沒有答應,但順便問了問價錢。半米長,手指粗的香,10元3支,便宜啊!要在隨便個佛教名山大廟,咋地也要10元20元1支,看來村民還在淳樸階段。 下山就走右側小路了,原本以為就是一佛像看看,走下去才知整修得不錯,又是一小處風景。山石間有清澈的泉水湧出,順著山勢,形成了好幾個翠綠的水塘,有水草絲絲絮絮地往下流,邊上是高高低低的石頭。孩子拿著礦泉水瓶子,跑上跑下地玩。最有特色的是衛生間,竟然是很多大石頭堆砌成,走過去時根本不知道那石頭下、石頭裡是現代化的衛生間。山西旅游界能意識到這樣,非常的欣慰。天然的山泉水在太原罕見,能在佛旁有泉水一注,頗有靈泉點睛之處。 繼續下行,走到山腰一平壩上,有大面積的果樹園。邊上是寺廟(好像叫開化寺,和市區有名的寺廟及繁華街道同名。不感興趣也就沒進去,看看應該沒有僧人),還有一座全國僅存一例的唐宋建築風格過度的連理塔(可惜上部已毀損)。果園中有一顆被纏滿紅布條的盤枝古樹。站在院中小路回看大佛,藍天白雲下,佛在山中安然獨坐,青山綠水,風拂樹搖,心曠神怡,好一個去處。 寺底村有不少農家樂似的小飯店。出發時沒有想到,帶了不少吃的,敢情沒有必要。走過一個牆洞,就又回到了村中。看來上山的路從右走,走台階去膜拜,下山的路在左面,戲水看廟回望大佛,設計不錯。 回程依舊是電瓶車,路上還是有很多步行到村的游客,多是青年學生;不收門票,公交可達,踏青賞綠,對閑暇的大學生們來說是最好不過的選擇。路過一座不大的御駕橋,看看沒什麼特色,可能就是取名唐高宗或者李淵等走過的意思吧。山門外還是20元包車到化肥廠公交站點,858路回到高新區下車。 總體的做個總結吧: 1、大佛評價:歷史悠久,可謂國寶級石刻。網上有宣傳蒙山大佛世界第一大佛的,說實話,論年代可說是最早較大的露天大佛;論規模高度,比臨三江的樂山大佛要低一些,小一些,且頭顱是後加的;其它外露部分風化嚴重。至於風水,倒是感覺蒙山大佛憑山高於山,四野是連綿不斷的山脈,比起還有水文地質作用深陷山腹中的樂山大佛,蒙山大佛更有高遠深邃的歷史感和優越性。 說是世界第二大佛,感覺更為妥當。 2、景區評價:規模還算可以,景區規劃很好。類似溪邊路的土壤不好的細節,將來可加大綠化解決。大佛頭頂應該開發出一覽天下的觀景台,如果不是帶著孩子,肯定自己要偷偷找路上後山看看。 沒有門票,沒有騙人的和尚道士,燒香價格低廉,路邊執勤的村民有問必答態度和藹,相信農家飯店價格也不會宰人。蒙山景區尚在旅游啟蒙階段,值得概嘆,還是佛前淨土。 3、交通情況:進山路況不錯。 市內交通:市區去晉源區羅城鎮的公交車都可乘坐。據說有的走新晉祠路,有的走舊晉祠路,據實地調查,好像沒有走新晉祠路的。太原人都知道,舊晉祠路碾壓嚴重,坑坑窪窪,灰塵滿路,實在很髒。回來後,聽說五一前舊路已經在封閉修路,真是個利好消息,因為拉煤車、坑窪路和煤灰的天氣,山西飽受了一些無知的外省游客多少不滿的言語(可誰考慮,犧牲山西環境的時候,為京津唐、江浙滬的煤電乃至國家創彙、經濟發展,在國家的調控下山西無私的貢獻了多少)。 A、市區可達羅城的公交車: 5路:夏季:05:40-22:00 冬季:05:40-22:00 1.5元 下元 - 三益公司 - 太紡宿舍西 - 光華街東口 - 和平裝飾家園 - 沙溝 - 省建六公司 - 義井北 - 招呼站 - 義井 - 十六中 - 北堰 - 制藥廠 - 化工廠 - 董茹 - 金勝 - 一電廠 - 化肥廠 - 太化俱樂部 - 太化二中 - 羅城(共21站) 308路:夏季:6:15-19:30 冬季:6:30-19:00 2.5元 上行:火車站 - 廣場 - 並州飯店 - 青年路口 - 大南門 - 省人大 - 迎澤橋東 - 迎澤橋西 - 後王村 - 大王村 - 省中醫學院 - 招呼站 - 省直分校 - 省警校 - 長風停車場 - 南屯 - 西峪東街 - 南堰 - 武家莊 - 董茹 - 金勝 - 一電廠 - 化肥廠 - 太化俱樂部 - 太化二中 - 羅城 - 古城營西 - 亂石灘 - 楊家村 - 園藝學院 - 西鎮 - 308路招呼站 - 晉祠賓館 - 晉祠公園(共34站) 下行:晉祠公園 - 晉祠賓館 - 308路招呼站 - 西鎮 - 園藝學院 - 楊家村 - 亂石灘 - 古城營西 - 羅城 - 太化二中 - 太化俱樂部 - 化肥廠 - 一電廠 - 金勝 - 董茹 - 武家莊 - 南堰 - 西峪東街 - 南屯 - 長風停車 - 省警校 - 省直分校 - 招呼站 - 省中醫學院 - 大王村 - 後王村 - 迎澤橋西 - 迎澤橋東 - 省人大 - 新建路口 - 大南門 - 青年路口 - 並州飯店 - 廣場 - 火車站(共35站) 839路:夏季:06:00-19:00 冬季:06:00-18:40 2元 下元 - 三益公司 - 太紡宿舍西 - 光華街東口 - 和平裝飾家園 - 沙溝 - 省建六公司 - 義井北 - 招呼站 - 義井 - 十六中 - 西峪東街 - 南堰 - 武家莊 - 董茹 - 金勝 - 一電廠 - 金勝村 - 化肥廠 - 太化俱樂部 - 太化二中 - 羅城 - 古城營西 - 839路招呼站 - 古城營 - 古城營村委會 - 晉源北關 - 東關村(唐城公路) - 東城角村 - 龐家寨 - 汾東南路 - 昌盛西街 - 小店 - 昌盛東街 - 經濟開發區(共35站) 848路:夏季:06:00-18:30 冬季:06:00-18:00 3.5元 上行:火車站 - 廣場 - 青年路口 - 大南門 - 迎澤橋西 - 後王村 - 大王村 - 省中醫學院 - 省直分校 - 省警校 - 長風停車場 - 南屯 - 南堰 - 董茹 - 金勝 - 一電廠 - 化肥廠 - 羅城 - 亂石灘 - 楊家村 - 園藝學院 - 西鎮 - 晉祠公園 - 三家村 - 王郭村 - 南化 - 青陽河 - 棗園頭 - 北邵 - 南峪沙河橋 - 姚村 - 西邵 - 固驛(共33站)
下行:固驛 - 西邵 - 姚村 - 南峪沙河橋 - 北邵 - 棗園頭 - 青陽河 - 南化 - 王郭村 - 三家村 - 晉祠公園 - 西鎮 - 園藝學院 - 楊家村 - 亂石灘 - 羅城 - 化肥廠 - 一電廠 - 金勝 - 董茹 - 南堰 - 南屯 - 長風停車 - 省警校 - 省直分校 - 省中醫學院 - 大王村 - 後王村 - 迎澤橋西 - 省人大 - 大南門 - 青年路口 - 廣場 - 火車站(共34站) 858路 夏季:06:20-20:00 冬季:06:20-20:00 1.5元 高新開發區 - 高新區北口 - 春天時尚廣場 - 長治路口 - 長風橋東 - 麗華苑 - 長風橋西 - 南屯北 - 南屯 - 義井街 - 義井 - 十六中 - 西峪東街 - 南堰 - 武家莊 - 董茹 - 金勝 - 一電廠 - 金勝村 - 化肥廠 - 太化俱樂部 - 太化二中 - 羅城(共23站) 羅城到景區3公裡,私人面包車基本是5元1人,20元包一車。 B、若是市區打車去,費用白天起價8元3公裡,之後每公裡1.2元。距離有20公裡左右。 C、自駕車 北向來的,高速路長風街東口下,一路直行,過長風大橋,左拐向新晉祠路,羅城收費站出去,拐彎就到。 南向來的,高速路按照路牌指示,在機場附近環線,左行向晉祠方向。 景區停車10元。電瓶車上下接送,10元/人,景區到寺底村大概也有5裡路。景區游玩時間2小時足矣。 還有一個門票問題,目前是免費。感覺門票還是應該要收。都是免費,對於景區開發和保護不利,其實對游人更不利。而且蒙山大佛的歷史和規模,作為太原直觀的名片風景區是完全可以的,至少相比晉祠,沒有提前做功課或者請導游,晉祠根本就是白去;而蒙山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名片有門票無可厚非。目前的景區情況感覺20元比較合適,如果增加了觀景台等等或者和周邊還有連片的景區路線連接就更好了。

(蒙山大佛景區山門)

(上山路上遠眺)

(大佛正面,香煙繚繞)

(下山途中的小池)

(山腰平壩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