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此前往四川有幸到桃坪羌寨,觀賞了一下羌族的建築模式,桃坪羌寨因典型的羌族建築、交錯復雜的道路結構被稱為“東方神秘古堡”,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築文化藝術“活化石”,是至今仍然保持著古樸風情的原始羌族村寨。世界上大多數古堡都是傳統的設東南西北城門或出口的建築程式,而桃坪羌寨一反傳統古城設東、西、南、北四門的建築形式,築成了以高碉為中心的放射狀8個出入口。而8個出入口又以13個甬道織成四通八達的路網。寨內人進出自如,而外來人卻如入八陣迷宮,非本寨人指引,不可通行。寨內的地底下,挖掘了眾多的引水暗渠,上蓋石板和土,一定距離間,留有活動石板,揭開即可取水。這些水渠方便、保密,在寨內編織成流經每棟碉樓的水網,為戰時提供了巨大的生存空間。桃坪神奇的路網、水網、房頂,組成了羌寨內地上、地下、空中三種立體交叉的道路網絡和防御系統,這也是桃坪羌寨建築的奇特之處。走入寨中,只見大多寨房相連相通,外牆用卵石、片石相混建構,斑駁有致,寨中巷道縱橫,有的寨房建有低矮的圍牆,保留了遠古羌人居“穹廬”的習慣。步入民居,只見房間寬闊、梁柱縱橫。整個寨子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布局嚴密工整。一重又一重的大山把小小的羌寨擁在了懷裡,一塊又一塊的石片築成了古樸堅固的羌人民居,羌族人勤勞聰穎,在無磚無瓦的情況下,把毫無生氣、有棱有角的石頭變得靈性起來,修築起了高聳的石頭碉樓,整齊的石頭房屋。羌人旁山而住,擇水而居,遠山冰雪融化而成的大溝就從寨邊奔流而過。 寨內的巨大碉樓,雄渾挺拔,屹立於比肩走袂的村寨中,高高低低,從數米到數十米,建築形式有四、六、八角,以土、石、麻筋、木為料,有的僅用土木。寨子是一處石碉與民居合二為一的建築群,片石與黃泥砌成的堅固經歷了無數的地震後仍完好無損。牆體和牆體之間的巷道深幽而神秘,因一些巷道上搭建了房屋,於是有了無數暗道,走入其中就像步入了歷史的迷宮。桃坪羌寨游玩最多的是觀賞其建築構造,游玩並不需要多長時間,游玩後坐車返回成都,到成都的時間還不算晚,於是立即趕到春熙路游玩,吃了點成都小吃,第二天早上先去武侯祠(錦裡),武侯祠核心景區很小,也沒什麼看頭,倒是外圍的景區因為舉辦燈會廟會而熱鬧非凡,錦裡古街更是與想像中的相差很遠,東西也貴,短短一條街基本沒做停留,隨後到杜甫草堂游玩,草堂公園很大,而核心景區也就是草堂本身所處位置也是很小,基本上成都這兩個有名的景點都沒什麼意思,都是大眾化的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