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 2009年五一前夕游武夷(二)>
2009年5月1日 上午 7:00今天是五一小長假的第1天,人應該很多,到了風景區門口才真實感覺到“中國的人口接近14億!”。不過,我們還好啦,該爬的山昨天都爬過了,今天是坐竹筏倒游武夷,不用去和人擠來擠去的,7:50的竹筏。
竹筏是6根1筏,2筏並1舟,上坐6人,外加2位艄公的一種代行工具。這裡,有個不知道是不是不成文規定的規矩——給艄公小費!!每人10元。網上有朋友說:可以不給,如果他們服務不好到終點去投訴。呵呵!出外游玩的人總是抱著“高高興興出去,平平安安回家”的心態,所以,給就給了,畢竟差不多1~2小時的行程都控制在艄公手裡。另外,終點人太多,就算有問題,不知道到哪裡去投訴。
另外,這裡有個聽來的小經驗:乘過竹筏倒游的人都不太願意爬山了。
不管怎麼樣吧,我們7:30到達風景區大門,坐上觀光巴士直接送到九曲溪的最上游,然後,在“候筏廳”等待上筏的通知。要上廁所的上廁所,1.5~2小時的行程中是沒有地方可解決內急的,如果怕濕鞋的朋友穿拖鞋,或者買個鞋套。溪裡的水很舒服,艄公很會聊,不過前半段都是黃色笑話和一些傳說,最好不要和老年人一起同一筏,而那些傳說就如艄公形容的那樣:“前人編出來騙後人,後人騙古人,古人騙我們,我們騙你們,你們騙家人的閑話”......呵呵,汗!後半段沒什麼東西可聊的,但你可以和艄公有一搭沒一搭的,但他們都在隨時控制行程,所以聊不了多少。我更多的是同艄公了解九溪最後的流向,艄公告訴我:流入岷江,最後到達台灣海峽。過去,山裡的人們將山裡的干貨通過竹筏運送到東邊的大城市販賣,回家的時候,丟棄竹筏自己帶著money回山裡,下次再扎一筏運送。以前山裡的人懂得生生不惜的道理,所以,不會大肆任意捕殺水裡的魚,山裡的獸,畢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過隨著經濟發展也很難說了!
九曲溪兩岸的看點:
1、懸棺
2、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懸崖峭壁、山上的洞穴
3、水裡大大小小的魚群
順流而下,深切敬畏著大自然的超能力,對自然力量的小視,無疑是自尋死路,有些東西可以改變,而有些東西是傾盡人力都無法改變的,那就是自然屬性。
九曲溪的終點站是大王峰腳下,很想上山去,可是大部分導游都說:那裡已經很少有人去了,山路上的蛇也越來越多了,沒有人願意帶路,因此也就沒有成行。另外,終點宋街上的商品,不咋樣,看看就可以了,至於要不要買,看個人自己了。
老實說,喜歡冒險的人,大概不會喜歡光在那裡坐1~2小時,還要花110元錢(門票100元,小費10元),那麼,我建議大家去青龍大瀑布,那裡是水量大落差大的皮筏漂流,聽說沒有觀光車費用——這已經排入我的個人計劃中。
對了,九溪漂流的最佳時間在下午2點以後,因為早上太陽從東邊升起,所有美麗風景都處於背光狀態,拍不了好的照片。
大約11點不到的時候回賓館休整,吃飯,睡覺到2點出發,去本次旅游的最後2個景點——大紅袍和水簾洞。
2009年5月1日 下午 2:00
如果說,上午還沒有感受到人多的話,那麼現在就已經充分感受到這一點了。上山的時候沒感覺,下山的時候是要搶車的。所以,人多的時段千萬別去,不僅照片拍不好,也沒地方可以讓年紀大的人歇腳,而且路上的水裡的石墩只有一條路,沒有往返2個方向,所以人一多經常交通堵塞,上不上下不下。
廢話少說,開始我們的大紅袍之旅。估計沒有多少人和本人的興趣一樣,我關注的是茶本身的風景價值,而不是大紅袍茶樹所在位置的周圍風景。這裡的風景應該說大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喜歡,群山環繞的一片茶園,在山的陰影下,涼爽的微風和著山澗小溪的叮咚之聲,拾階而上,到達茶園。據說: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給這3棵樹已經上了1億人民幣的保險。茶科所在茶園中已經蓋上了觀測茅屋,以前這長在峭壁上的茶葉是訓練猴子去采的,人是肯定上不去的,現在有了極限運動工具的幫助,應該沒什麼不可能去的地方。
站在茶園的矮樹下,聽著各個不同導游的解說,蠻搞笑的。
其中有位團員說:“原來這就是大紅袍呀,沒什麼嘛!”他的導游就回答:“所以才說:不看大紅袍是終身遺憾;看了大紅袍是遺憾終身,反正都會感到遺憾!”
還有位導游這樣講:“大家看看歇歇,如果不買大紅袍,買個大紅袍煮的茶葉蛋也不錯。”
看完了大紅袍,聽過了笑話,我們就該去水簾洞了。我事先有做功課,都說從大紅袍去水簾洞的風景很好,但前不久有團鬧出因為行走到水簾洞而遭到投訴的事情,所以現在景區內的這段路都必須搭乘觀光車。
水簾洞沒有水,而是一山中小廬,供奉的是武夷山的三位聖賢之人,傳承的是一種態度。
從水簾洞景區門口開始,走20分鐘的山路,再爬10分鐘的台階到水簾洞。年紀大和沒有體力的朋友們基本都放棄爬山到達最終目的地,基本走完20分鐘山麓,在山腳下的泉水邊坐著休息,等上山游覽的同志們下山。我背上行囊,將較重的東西丟給山腳下等待的同伴們,就跟著上山去了。
那是一所建造在山壁上的屋子,山壁內凹成半個乒乓球狀,風雨不欺,人煙稀少。山上有一條細細的水流從半空落入屋前的水潭中,好似零星細雨飄落的晚秋時節,山壁上刻著2個字——“活緣”。坐在屋旁的小木凳上,仰望天空,只看到一手掌大的天空,背後是山壁,前面是梯狀茶園。這就是一種態度,古時候人們求學之路幾多坎坷,只有那些不畏艱險,朝著目標永往直前的人才能到達這裡接受名家的指點,而那些聽到路途遙遠就放棄,矣或因山路艱辛則半途而廢,矣或體力不支的人都會在途中一一淘汰,而剩下能進的了茅屋門的學生才是剛經過了第一關——勇氣和毅力。這讓我想到曾經看過的一本書,書上說:“那些中途放棄的人,都是沒有抱著死也要完成的心去做,所以永遠不可能成功;如果抱定死都要去做的心情,那麼就會千方百計地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下午5點左右回到賓館休息,因為中午已經將房退了,只是將行李寄放在賓館裡,所以,回來休息吃個晚飯,大約7:50的樣子拿上行李出發去火車站。
2009年5月1日晚乘坐21:50“福州至上海”的k164次列車回上海
2009年5月2日 早上8:30到上海南站,整個行程結束。
<未完待續 見 2009年五一前夕游武夷 之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