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新疆游之一。坐出租車旅行,上海飛往蘭州到達蘭州已是十點半了,看見拿著春秋旗幟的地接上前一看,他的接客單上沒我的名字!一問才知他接的是去九寨溝的團,再找,發現一個人的接客單上有我的名字。他就是接我們倆的,他抱歉的說:由於只有二人只能坐機場大巴去市區了。我們能說什麼呢,客隨主便。下了大巴吃了碗當地人都在吃的牛肉面感覺面不筋道。吃好開始游景點,我想車怎麼還不來?沒想到導游把手一伸攔了輛出租車就開始我們二人坐出租車的旅行,水車園、黃河鐵橋、黃河母親塑像白塔山,一些老景點,值得一提的是在黃河母親塑像前遇見了一位上海七十五歲的騎自行車老人朱賢俊,從上海騎過來花了二十五天,他准備上西藏宣傳世博會,回來後網上查了,他先前為了宣傳奧運已經二進西藏了,當然是單騎他還是奧運火炬手,祝賀他一路順風後對他的行為我個人認為沒意思。結束蘭州的旅行和導游分手後,離上火車的時間還早著呢,考慮到火車上沒洗澡找個地方把腳洗洗,來到了重慶足道館每人五十一百分鐘,上了,結果是洗過m次的我們都認為這回是最棒的,那個舒服啊。朋友說勝過做愛!期間服務員向我們介紹了吃手抓羊肉的好飯店,忠華手抓大王。進飯店先是一個大園風景不錯,朋友不愛吃羊肉,怕羊膻味堅持要在外面吃,我考慮到西北地區早晚溫差大,外面冷這時服務員說外面的樹上會掉蟲子,朋友一聽,乖乖的進裡面了,一進裡面一點都聞不到羊膻味,每個桌子都點手抓羊肉,來了半斤,〔三十五一斤〕我先拿起一塊,一囗咬下去感覺又香又糯又甜,那味道在上海是絕對吃不到的,實在太美了。吃完上火車去嘉裕關。



早上七點多到嘉裕關,開放時間為八點半,在等候的時間中,有一個估計是廣東人拿著他的相機對我的相機說,你這個相機到鳴沙山肯定完蛋,他有五六個朋友的相機全被沙搞壞了,我看看他的是卡片機被類似塑料的東西全包著,他說可以在水下拍,我的是索尼R1單反。心想我上那去買這個東東啊!再說沙漠又不是沒去過前年上寧夏沙坡頭俺也是這相機於是沒和他搭話,〔記住這小插曲〕。進入嘉峪關,聽導游介紹嘉裕關是明代萬裡長城的西端起點,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為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後期各代,長城沿線的重要軍事要塞,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歷史。它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明初,宋國公、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在河西走廊中部,東連酒泉、西接玉門、背靠黑山、南臨祁連的咽喉要地——嘉峪原西麓建關。關城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歷時168年,於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邊紀略》所記:“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長城築而後可守也”。嘉峪關關城布局合理,建築得法。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台等組成。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其周長640米,面積2.5萬平方米。內城東西二門外,都有甕城回護,面積各有500余平方米。甕城門均向南開,西甕城西面,築有羅城,羅城城牆正中面西設關門,門楣上題“嘉峪關”三字。關城內現有的建築主要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台和文昌閣。
嘉峪關關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寬約15公裡的峽谷地帶,該峽谷南部的討賴河谷,又構成關防的天然屏障。嘉峪關附近烽燧、墩台縱橫交錯,關城東、西、南、北、東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關地勢天成,攻防兼備,與附近的長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設施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御體系,又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一邊聽一邊拍感覺真的很雄偉。出來後馬上往長途汽車站跑,到敦煌要五個多小時,想早點趕到把莫高窟,月牙泉參觀完。明天自費去玉門關、雅丹和陽關。可惜長途汽車為了多接客等到了敦煌己經四點多了,只能明天去,玉門關、雅丹是去不成了。


早上起來打開手機,看敦煌的天氣預報,我的媽啊今天有沙塵暴!導游來接我們老樣子一個司機加導游加我倆共坐一輛轎車,我和他們說今天有沙塵暴!他們說沒有的,〔看來當地的預警機制很不完善〕。我無語,車子前往莫高窟,把相機寄存了,進入參觀用手機錄下了講解詞。莫高窟,敦煌莫高窟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而敦煌的盛名來自莫高窟。莫高窟是中國第一大石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鳴沙山東簏的崖壁上,南北長約有1600米。周圍都是戈壁荒漠,進入了莫高窟反而是綠樹成蔭,經過一個大牌坊,左邊是一個飛天雕像,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總計4500余身。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
十六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戰火四起,百姓流離失所,而河西成為相對穩定的地區。中原大批碩學宿儒和百姓紛紛背井離鄉,逃往河西避難,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尤其漢魏傳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興盛。敦煌是佛教東傳的通道和門戶,也是河西地區的佛教中心。河西各地的佛門弟子多來此地研習。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樂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開石窟供佛,莫高窟從此誕生了。之後,開窟造佛之舉延續了千百年,創造了聞名於世的敦煌藝術。
北魏滅了北涼,統一了北方,占據了河西。這個時期,敦煌比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佛教隨之盛行。北魏在莫高窟開鑿洞窟13個。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西晉以來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隋文帝收復河西時,相繼平息了突厥、吐谷渾的侵擾,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與繁榮。隋文帝平定了南方割據政權後,將 一批南朝貴族連同其部族遠徙敦煌充邊,給敦煌帶來了南方的文化和習俗。這樣,南北漢文化在敦煌融為一體,使敦煌的地方文化更加富有明顯的特色。隋文帝崇信佛教,曾幾次下詔各州建造舍利塔。詔命遠至敦煌。在最高統治者的提倡下,隋代雖存在了短短的37年,但在莫高窟開窟竟有77個,且規模宏大,壁畫和彩塑技藝精湛,同時並存著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
唐朝初期,在河西設肅、瓜、沙三州。河西全部歸唐所屬。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舉鏟除東西大道上以西突厥為主的障礙,確保了絲路之路的暢通。唐代的敦煌同全國一樣,經濟文化高度繁榮,佛教非常興盛。莫高窟開窟數量多達1000余窟,保存到現在的有232窟。壁畫和塑像都達到異常高的藝術水平。
唐朝興起的時候,我國西南部的吐蕃王朝日益強盛。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由鼎盛開始走向衰落,從此一蹶不振。吐蕃乘虛進攻河西,攻陷了涼州、甘州、肅州、沙州等地,自此,吐蕃統治了全部河西長達70多年。吐蕃也信佛教,莫高窟中唐洞窟中保存了大量吐蕃時期的壁畫藝術,藏經洞內保存了大量的吐蕃文經卷。
11世紀初,西北地區的黨項族開始興起,逐步強大。公元1028年取勝甘肅回鶻,繼而攻陷瓜州、沙州,稱霸河西。於1038年建立了西夏王朝。在西夏統治敦煌的一百多年間,由於重視經濟發展,使敦煌保持著漢代以來民物富庶,與中原不殊的水平。西夏統治者崇信佛教,不排斥漢文化,在文化藝術方面也有大的發展。至今,莫高窟和榆林窟保存著大量豐富而獨特的西夏佛教藝術。舉世聞名的“敦煌遺書”即在西夏統治時期(公元1036年)封藏於莫高窟第17窟內。
1227年,蒙古大軍滅西夏,攻克沙州等地,河西地區歸元朝所有。元朝遠征西方,必經敦煌。當時瓜、沙二州屯兵濟濟,營寨櫛比,屯墾農兵遍布黨河、疏勒河流域。敦煌一度呈現出經濟文化繁榮的景像,和西域的貿易更加頻繁。元朝統治者也崇信佛教。莫高窟的開造得以延續。現存元代洞窟約10個。自元朝以後,千裡河西逐漸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修築了嘉峪關明長城,重修了肅州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明王朝下令閉鎖嘉峪關,將關西平民遷徙關內,廢棄了瓜、沙二州。此後二百年敦煌曠無建置,成為“風播樓柳空千裡,月照流沙別一天”的荒漠之地了 ,所以說閉關鎖國是注定必然失敗的。
到了唐代,敦煌飛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歷程,完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了藝術的頂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畫滿了大型經變畫。飛天不僅畫在藻井、佛龕、四披上,大部分畫在經變畫中。佛陀在極樂世界正中說法,飛天飛繞在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衝雲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游。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彩帶,使飛天飛得多麼輕盈巧妙、瀟灑自如。
敦煌藏經洞被發現,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有一位叫王圓箓的道士,雲游化緣投宿於143窟,便在那裡居住了下來。王道士無意中發現一道用土磚封住的門,他用力打開,是一個小洞,有一丈多寬,洞裡有無數的白色包裹,排列得非常整齊。他打開一看,每一包裡有經十卷,其他還有佛幀繡像,平鋪在白包下面。這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四月二十七日的事情。一個道士卻住在佛窟中,從而撕開了敦煌百年的傷痛史,這不知道是不是佛教所說的緣分呢。
王道士很機詐,他想拿這些經卷去換錢。於是,他私下裡就運幾箱經卷至酒泉,獻給安肅道道台廷棟。廷棟也不知道這些經卷的可貴,王道士很沮喪,他把一箱經卷扔在酒泉,只好帶著其余經卷,化緣回去。
後來,有一個英國探險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原籍匈牙利、移民英國而為印度官員,由印度總督派到新疆來調查西北地理,他聽到這件事,就借調查地理為名,帶了一個翻譯悄悄地到敦煌去了。
斯坦因見到王道士,甜言蜜語,並說:“只要你答應下來,給你白銀三百兩。”王道士最初不敢答應,當他看到白銀,就一口答應了。斯坦因所看到的寶藏,大約有三種,第一種是用堅硬的紙張所寫的漢文佛經。第二種是藏文寫本。第三種,也是斯坦因最高興的,是一些古畫,絹上畫的全是美麗的佛像,顏色調和,鮮艷如新 。
他們怕外人知道,盜寶工作每天在晚上進行搬運,他們連續盜了七個晚上,完整的經卷二十四箱近萬卷,完好的絹畫和絲織品等五箱近五百卷,斯坦因雇了四十多頭駱駝才能運走。相隔7年後,斯坦因再次混入敦煌,又騙走了王道士私藏起來的570卷敦煌文物。這些經卷,斯坦因將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留在印度,成立西域博物館,而精品則入藏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這件事情轟動國外,其他的外國盜竊者和中國官僚接踵而來。將藏經洞中遺物全部翻檢,選取精華,廉價騙購大量藏經洞中文獻精品和佛畫、絲織品,總數約一萬余件,現分藏於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和集美博物館。伯希和曾為法國中國學權威沙畹的高足,當時雖只有27歲,卻懂得漢、俄、藏、突厥等13種文字,所盜的寶者數量中雖不及斯坦因多,卻是價值最高的,他精心挑選並盜走的遺書是最精華的部分,有許多孤本。
1911年10月,日本大谷“探險”隊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非法用低價換取了469卷寫本和 精美唐代彩塑兩尊。
1911年俄國人鄂登堡率團至莫高窟,盜走經卷一批。
在眾多的向敦煌探取手取寶的人當中,有一個姍姍來遲者,他就是美國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東方部主任 華爾納。他於1923年到達莫高窟,但這時的藏經洞已空了,再沒有什麼文書可取了,於是,他把目標轉移到了那些不能移動的塑像和壁畫上。用塗有粘著劑的膠布剝取了第320、321、328、329、331、335、372各窟壁畫26方,共計3.206萬平方公分。其中初唐畫有漢武帝遣博望侯張騫使西域迎金佛等,有關民族歷史與中國佛教史重要故事內容的壁畫多幅,及328窟通高120公分盛唐最優美的半跪式觀音彩塑。這批珍貴的藝術品現藏美國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真的是太能干了,我國的四大石窟藝術我都去過了,敦煌絕對是最棒的,導游再三強調,不准拍照可還是有人拿手機在偷拍,根本就拍不出的,不像我的寶貝索尼它不用閃光燈拍出的效果比用閃光燈拍出的還好,俺也老老實實的寄存了,我還看見有一個人用手去摸壁畫真為他們的行為感到羞恥!為了保護老祖宗的遺產目前敦煌對外就開放十個洞窟供游人參觀。下一站月牙泉。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 5公裡。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鳴沙山、月牙泉與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二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勝地。
鳴沙山,因沙動有聲而得名。古稱“沙角山”、“神沙山”。山有流沙積聚而成,東西長約 40公裡,南北寬約20公裡,最高海拔1715米。其山沙壟相銜,峰如刀刃,遠看連綿起伏入虯龍蜿蜒,又似大海中的波濤湧來蕩去,甚為壯觀。沙粉紅、黃、綠、白、黑五色,晶瑩閃光不沾一塵。如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聲,輕若絲竹,重如雷鳴。故“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
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古稱“沙井”,又名“藥泉”,一度訛傳“渥窪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積 0.88公頃,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質甘冽,清澈如鏡。千百年來沙山環泉而不被掩埋,地處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濁不涸,實數罕見。泉內星草含芒、鐵魚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風光十分優美。
鳴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來泉邊漫步,都會馳懷神往,遐思萬千,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進入鳴沙山已經有點風了,一眼望去感覺沒有寧夏沙坡頭美,沙坡頭的沙金黃色,而這裡的沙是白色的。導游介紹騎駱駝80元可以到鳴沙山最高處觀看整個全貌,還送到月牙泉,那就上吧,上到離最高處還有百米不到的地方駱駝不上了,要自己爬而且要買十五元滑沙票,由於在沙坡頭滑過我不想滑,回答是那怕你滾下來也要十五元,無奈買好沿著木板往上爬,還沒到頂木板沒了,踩在沙子中往上爬,那個累啊,好不容易到頂,我的媽啊一邊是懸崖,還刮著風看上去糊糊塗塗的。趕緊往下坐上滑板滑了沒幾米停住了,要靠手當槳往下,這算滑沙?回頭到月牙泉,導游在沙漠邊上等我,等我出來離導游還有十步不到的距離,導游站了起來准備一起回去了,我還沒有走到她邊上突然發現導游的臉一下子變得驚恐起來了,她用手指著我頭頂大呼!沙塵暴來了!我回頭一看,只見山頂上白茫茫的一片正向我們這邊吹來,五十米外就是電瓶車停車場,說實話我們還是沒它快,只感覺到裸露在外的肌膚被沙子一陣陣抽打著,坐上電瓶車,沙塵是一陣接著一陣,冷靜下來的我馬上意識到這是我這生頭一回,下回不知還會有沒有的時候,完全不顧在嘉裕關那個廣東人說的話了,掏出相機對著沙塵就拍了起了,當然還是留了一手〔用卡片機拍的〕。電瓶車開了,一路上只看見駱駝在狂奔,也親眼目睹了武打小說裡的沙漠狼煙,風卷起沙離地二米左右一排排的原地打轉冒著塵煙,等到了大門囗看見朋友的臉上全是塵埃,感覺自己的眼睛和嘴巴裡全是沙子,在外面等車的時候沙塵暴是越來越厲害了,天空都成黃色的了。到了敦煌市裡稍稍好了點,找個浴室洗干淨後就准備去柳園站上火車到新疆。由於沙塵暴的原因司機說他要親自送我們,這時我們才知道他是敦煌中國旅行社的王總,〔在此對於他們我表示深深的謝意!也和准備去敦煌旅游的朋友隆重推出敦煌中國旅行,真的很有人情味的〕,一路上沙塵暴越來越厲害了,車窗外沿著玻璃往下的是細細的塵土,緊閉的車內,鼻子還能聞到塵土味,剛洗好的頭上又有塵埃了,最嚴重的時候車停下了,因為什麼都看不見了,大概開了五十公裡左右過了一個山囗,突然天氣晴朗一切安然,請看下回:新疆之行!



(沙塵暴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