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09年5月4日)上午10時坐在去西安的大客,把昨天偷賴未寫的白馬寺感知在wm5系統的彩屏手機上寫下來,屏幕小寫起來不太方便,但凡事要認真,什麼就都能做了。
昨天下午二時游過白馬寺後乘58路去了關林,關林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叫關羽的首級墓到是更能理解,只不過封建社會,等級觀點分得非常清楚了,皇室死了埋的地方叫“陵”,王侯將相死了叫“塚”,百姓死了叫“墳”,聖人之墓叫“林”。由於歷代皇帝都對關爺加封,到了清康熙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林”,也就有了關林之說,皇帝為啥加封呢,很簡單是為表彰先進工作者或叫勞動模範,而關羽不僅是一個先進工作者,而且是甘於奉獻的人,而且更是一位誠實守信的道德楷模,他忠於他的主公,忠義之氣衝天,這樣的人哪個做領導的不喜歡呢,要推廣他的精神,號召天下人來學習就不足為奇了。
號召天下人學習,光發一個聖旨文件還不行,今年學明天就可能忘了,立個傳記也不到全到位,還得來一個“載體”呀,讓人學習有個實實在在感受,怎麼實踐呢,最好的方法是樹個碑,塑個像,建房子,讓他的形像放出光芒,這就有了一座廟,這實質也就成了教育基地了。所以說關林又是一座廟,由於歷代皇帝的抬舉,關羽的地位節節攀高,關羽大帝的碑文,履次刷新,這也是老人家有生之年未曾想到,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和忠實實踐主義者,今天碑文如下:忠義 神武 靈佑 仁勇 威顯 關聖大帝林。不僅褒獎了生前的功績,同時又表彰了死後造福於民無形的業績,許多的敬奉關羽為財神爺的人,特別從商之人都得到了回報。歷史就曾有一傳說,有一百姓從商後發了財還願的事例記載。拜關帝爺倒真是相當靈驗的,但囚於無可統計,多少人得到福佑沒有實實在在的量數。
但關林對於洛陽人確是實實在在的造福,全天下關帝廟也是造福於它的一方人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百姓福祉是切實存在的。
關羽現在的地位是帝又是聖人,文聖人孫子,武聖人就是關羽了。這樣一個從桃園三結義以百姓身份走出來的武將有這樣地位,這是後世子孫們無從企及的,這個意義上說,關羽就是成了一個後來人不可企求的化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