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早上7點就起床了.叫了輛出租車,告訴司機到"有去太湖源頭班車的車站",四塊錢就到了(出租車起步價4元,小城地方小,只要在城裡,基本上不會超過4元).正好趕上8:30的班車(16路).汽車不一會就駛出了城.鄉間公路的兩旁不時地見到一蓬一蓬的竹子,而且越到後來,竹子越多,越密,後來才發現,當地人把竹子當莊稼一樣種,可能是為了竹筍吧(筍是當地的一大特產哦).所以你才能看到在平地上、山坡上、屋前屋後成片的竹林,密密麻麻的。在翠竹掩映下的茅屋也顯得格外清雅,我這才明白古人為何說“不可居無竹”。
景區是在山谷裡的。汽車在山路上蜿蜒了好一段,兩旁都是山。這裡的山,不同於北方的山的雄渾蒼勁,而是有另一種清秀和靈氣。滿山都是參天大樹和高大的竹子、蕨類植物,一棵挨著一棵,沒有一寸裸露的泥土,看遠處的山,就像渾身覆蓋著綠色的毛皮。若不是修了路,還真沒法進這山呢。
終於到了景區的大門口,只聽見一陣嘩嘩的水聲,才發現流水像關不住似的從景區裡噴湧而出,大門外就已經是五步一潭,十步一瀑了。往裡走,兩旁是郁郁蔥蔥的高大植物,谷底是巨大的石塊,山泉就在石塊中奔騰轟隆而下,在稍稍平坦一點的地方,就彙成大大小小的潭,水在這裡悄悄地打著旋,從石頭的縫隙中又悄悄的溜走。我早已迫不及待地脫了鞋襪,趟進一個晶瑩剔透的石潭裡,水淹到膝蓋,很涼,腳底是光滑的石頭。也有淺的地方,你可以坐在一塊露出水面的石頭上,吹吹山風,聽聽水聲。
一路上流水始終在我們身邊奔騰著。昨天玲瓏山上時隱時現的小股泉水和這裡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了。而玲瓏山上的臥龍潭和這裡的石潭相比,雖然都是至清至純,但前者是博大安詳,深不可測的,後者則是生氣勃勃,晶瑩剔透的。
一路上不知脫了多少次鞋襪,在多少個潭中嬉戲過,終於走到了山谷中較為開闊的地方,看見遠處的綠色山頂掛著一條白鏈,人說那就是真正的太湖源頭,再往後就無路可走了(其實後面還有大片連綿起伏的山嶺都沒開發呢)。
我們一鼓作氣爬上了頂,那裡也是一個石潭,當然,在它的上游有水嘩嘩地流進來,又從下游嘩嘩地流出去。這裡的水,出了名的水質好,既然是到了源頭,一定要嘗嘗這源頭水,才算是不枉此行。掬一捧入口,果真是甘甜清冽,用來烹茶,一定是上上之選,那是城市裡的自來水無法比擬的。
上山爬了大半天,下山只用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在山下的山貨市場逛了逛,都是買筍干、木耳、榛子、小核桃的,還有一些說不出名的干果,都炒得特別香,特別入味,比城市裡包裝精美、擺在超市裡出售的好吃的多(也有可能是爬山以後肚子餓了)。我們買了好多,不一會兒就吃完了。
還有一點忘了說了,山上游山民出售新鮮的竹筍,串成一串,放在郭裡煮,甚是鮮美,價錢也不貴,只要一塊錢一串,我吃了很多,用來補充體力、嘗鮮或是解饞,都是不錯的選擇哦。
回到城裡是傍晚五六點鐘,我們找了一個小飯館吃飯,又吃到兩樣好東西,一個是炒蕨菜,新鮮野生的,有一種淡淡的香氣(絕不是銅蒿或香菜那種有點藥味的香氣),吃起來鮮香嫩滑,和上海飯店裡做出的味道絕對兩樣。另一個是“霉菜螺螄煲”,開始還以為是霉干菜,
端上來才知道是紹興的霉莧菜根,江浙人應該都知道:粗粗綠綠的,莖裡都是汁水,很鮮,有股臭豆腐味。霉菜根和螺螄,都是至鮮之物,加上臭臭的味道,煮成一鍋,再放幾個紅紅的干辣椒,想想這味道就過癮,而且一鍋有紅有綠,看著就食欲大開。
有吃有玩,交通方便,消費低廉,讓我感到確實不虛此行。不過,別以為僅此而已,明天我們去的地方,將會更加打動你,那就是--火山大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