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去了一次揚州。我心裡一直比較喜歡揚州,覺得它不像蘇州那麼發達,大概可以保留一些古城和小城的味道。盡管這兩年它的城區越來越大,但總覺得那些古街小巷應該還在。前兩年去看過汪氏小苑,更覺得古宅得到了珍惜和保護,心裡很是留戀。
從另一個角度說,揚州是我曾經到過最早的旅游城市之一。那本《揚州導游手冊》被我反復撫摩了很多遍,啟蒙了我對中國旅游景點的認識。在武漢讀大學的時候,我甚至一直把那些圖畫當作故鄉的風景來回味。這種情感延續至今,演變成自己一直想在揚州投資買房。
這次去揚州,首先選擇瘦西湖。算起來,上次去瘦西湖已經是十八年前的事了,時值高考結束,晨霧籠罩,清風拂柳,這個揚州最負盛名的湖上園林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像。這次時節似乎不太對,柳梢枝頭都是光禿禿的,天空也是一片灰白。但是,跟當年不一樣的是,原來湖邊的民房都拆除了,大虹橋南面恢復了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修稧等景點,二十四橋和平山堂之間也恢復了園林景觀。整個乾隆水上游覽線連為一體,應該算是園林業和旅游業的一大功績。
我們的行程從卷石洞天開始,過大虹橋後沿長堤往北到徐園和小金山。這一段是有名的長堤春柳,右手還有荷浦熏風和四橋煙雨。奇怪的是,當年窈窕的柳樹似乎十多年來就沒再長過,細瘦細瘦的遠沒有想像中的風姿。湖對岸的樹木似乎也稀疏了很多,鷺島和荷浦熏風更像是小盆景。倒是徐園門洞旁的假山石橋,配上一汪湖水是很不錯的園林小品:湖面曲折,畫舫穿行,隱約風景就在前方,很有中國園林漸入佳境的味道。
因為果凍鬧著要坐船,也為了不讓他在岸上瞎跑,一家人就去吹台附近的游船碼頭。畫舫包船不到500米就要240塊,而簡單的電動船一小時只要35塊,看來文化就是用來吃的。四個人坐了電動船往五亭橋和二十四橋,剩下我一人獨自走路。在二十四橋碰頭後,他們下船游玩,我上船繼續開行。穿過二十四橋,遠遠可以望見棲靈塔,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借景手法。讀大學的時候,為了做民俗文化調查,我特地去過大明寺,那時候的塔還是個遺址,有和尚正在募款重修。如今,這塔從船上看過去倒是非常入畫。
從二十四橋到平山堂的水路,古詩詞說是“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可惜湖面結冰,船再也開不過去,只能原路返回,但依稀仍可見一些園林印像。只不過,這些景像明顯是新修的痕跡,風簾翠幕的浮華好像不是簡單復古就能再現的。當年去平山堂,從蜀崗山下往南望,厚厚的林木掩著一灣湖水,有船娘搖著木船招呼客人,其實也自有味道。重建的園林總覺得像贗品,不知道是修造藝術不到位,還是我的感官或心理有問題。
游船從二十四橋返回,往東是五亭橋和白塔。中國園林不以建築為主體,但絕對以建築為重點,這兩個標志性景點就是最好的例證。它們體量大、個頭高,使原本無山無險、狹仄無奇的湖水忽然有了起伏,是整個瘦西湖的重心所在。穿過五亭橋的橋洞,旁邊是我最喜歡的鳧莊,像水鳥一樣靜靜浮在水面,仰望著五亭橋。再往前就是吹台和小金山,游船也就到岸了。
下船後,去看了小金山下的月觀、玉佛洞,以及吹台上有名的框景三星拱照。隨後,家裡人去洗手間,我就讓果凍騎在我脖子上原路走出公園。走在長堤上,果凍晃著晃著竟然睡著了,把他放下抱在懷裡坐到長凳上,斜對面是長堤春柳的涼亭,游人一隊隊迎面走過,有風呼呼地吹。我給果凍擋住風,想到十八年前自己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一晃就已經拖家帶口人近中年。一個凡夫俗子的人生,大抵就是這樣吧。
十八年後的這次游歷讓我發現,那曾經如詩如畫的美景落到眼前,原來也就是一個平常的物像。雖不至於“相見不如懷念”,但記憶中的美景肯定是人為美化了,或者說添加了主觀的因素。如今,或許能客觀地作一些評價。
一說自然。瘦西湖說是湖,其實只是一條河,並沒有多少宏闊的水面。湖邊也是極普通的城市和農田,不像西湖有玉皇山這樣的美麗屏風,蜀崗和小金山只能算作城市山林的一種意像。所以從自然造化來看,瘦西湖所得實在太少,既沒有太湖的煙波浩瀚,也沒有西湖的山水相彰。那些構詞精巧的風景,像荷浦熏風、水雲勝概等等,其實更多是文人的情懷。如果要看自然風景,還是不要來的好。
二說布局。中國園林講究虛實相生、次第鋪陳。把瘦西湖放在古典園林角度看,這一點做得非常好。長堤春柳是序曲,到徐園和小金山就有了起伏;水面在此一折,風景畫卷次第打開。再經過吹台、鳧莊的鋪墊和眺望,就是全園的最高潮:五亭橋和白塔。隨後,舒緩的湖面將你引到詩詞意境的二十四橋,這裡北上就是全園的尾聲。最後蜀崗在望,棲靈塔曲終收撥。一切安排都勻稱停當,虛實有致。
三說植被。好像陳從周曾經說過,比較反感園林水岸都砌上假山石,好似滿口金牙,非常俗氣。當時,我立刻想起瘦西湖的柳岸青草,覺得所言十分恰當。瓊瑤的《青青河邊草》寫的就是揚州故事,標題很有揚州意像。但這次發現湖岸沒了十八年前的味道,這很可能是換了西式草種的緣故。近年去杭州,很喜歡湖邊的中國傳統草種,上海草坪雖然漂亮平坦,可終究不是中國氣質。瘦西湖的草應該也經過修剪養護,可總是不如鄉野雜草別具清新。
四說建築。中國園林講究的是不出城市而享山林之樂,所以建築所占面積一般不大。即使是何園、豫園,一般也就是百分之三十。但奇特的是,園林景觀的重點卻常常是建築。瘦西湖就非常鮮明,青山隱隱水迢迢之間,是那些別致的建築吸引著你的眼球。與西湖相比,建築之於瘦西湖更為重要,因為兩岸沒有山巒起伏作映襯,建築、樹木所勾勒出的天際線和輪廓,對景色就是決定意義的了。
當然,對園林而言,最值得評價的還有人文。只是這種東西不好戲說,更不能和其他地方作比較,所以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