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雪域高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有車一族,前往觀光、拜謁。僅僅在四川的藏區就有九寨黃龍、川西北大草原、海螺溝、稻城亞丁等數不清的人間極品之地。我們這個成立於去年的車隊早就准備在今年去紅原若爾蓋大草原,為此還購買了一些書籍、雜志,提前對我們的行程做了精心的計劃,並根據計劃采購了齊全的野外裝備(雪地帳篷、睡袋、充氣墊、野炊用具、野營工具等)和充足的飲食,計劃甚至細到了規定要帶多少可直接飲用水(高原的開水只有80度)、SPF指數要達到多少以上的防曬霜等等。以至於各車在出發之前已經差不多被各種物資塞滿,更像是貨車而非家轎了!
終於盼到了國慶大假這7天!
10月1日一大早6:15起床,7:30我們五輛車組成的車隊就已在青城大橋外的成阿公路的起點了,可是卻立即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場大堵車中,本來雙向雙車道上卻擁起了單向三排車,而且擁堵的車輛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後來見報上說當天從繞場壩到都江堰市區堵車近萬輛,甚至於驚動了副省長、省交通廳、省交管局前往調研解決。
緩緩前行了半小時,旁邊忽地駛過一輛警車,邊走邊用喇叭規範眾車排成單列,不准超車。我急打方向,偏出車列,緊緊跟上警車。前有警車開道,速度立即與剛才蝸牛般的爬行不同,有時甚至達到60邁。稍頃到了前方車禍現場,警察命令對方來車全部停下,引導我們這一向車先行通過,以緩解這一向的交通壓力,我第一個衝過堵車點,後面跟著一長溜大奔、雅閣、奧迪等名車,由於不准超車,我的小吉利竟然在相當長的一段路上成了領頭車,在溝深流急的岷江峽谷彎道上,我以6、70邁的速度飛馳,直到過了漩口,龐大的車隊由此開始分流,一部分經漩口去了三江,前行至映秀又有一部分拐去了臥龍、四姑娘山,過了汶川分流一部分去米亞羅,剩下繼續往茂縣走的車目的地基本上都是去九寨溝了。我們沒有選擇通常經米亞羅翻鷓鴣山去紅原的路,而是經黑水翻羊拱山去紅原,因為行前電話咨詢當地人得知前者翻鷓鴣山時有20多公裡的碎石路,而後者雖遠20多公裡,卻全程是水泥路。在茂縣用過午餐後已經將近2點,聽人說阿壩有四絕:汶川的蘋果、松潘的蔥、南坪的妹子、茂縣的風,這最後一句說得就是每天兩點鐘,在茂縣的岷江河谷都會突然刮起一陣大風,這風來時無蹤去時匿影,仿佛是地底下鑽出來的一樣,是為怪風。果然,當天兩點,這股怪風如約而至,說不上飛砂走石,也堪稱狂風呼嘯。迎著大風我們又上路了,一路無話,下午4點到達黑水,各車加油後出黑水即進入奶子溝80裡彩林區,車有如是在秋天的童話中輕輕地駛過。由於這是條才修好的支線路,一路基本上沒遇到車,一路走一路停下拍照,6點鐘我們到達羊拱山山頂,山埡口海拔3600米,已有一堆一堆的積雪,這是登上青藏高原的第一級台階。在車上壓抑了一天,這時跳出車外,迎著令列的山風,對著西方壯麗的落日紅霞,我情不自禁的大呼:青藏高原,我來了!
站在山頂,極目四望,西南方與我們比肩的是鷓鴣山,正南方向是四姑娘山,從這裡看四姑娘,頗似在松潘的雪山梁看岷山主峰雪寶頂,兩者景色都與美國Paramount(派拉蒙)電影公司商標圖案中的雪峰極為相似。不過周圍的雪山、雪景與我們今年五一大假時在夾金山見到的景像相去甚遠。
當時我們原計劃只在四姑娘山游玩兩天,但第一天從雙橋溝回日隆的旅店後聽旅店老板講距此地只有50公裡的夾金山更原始、更壯觀(直到今天我仍很感激這位老板的介紹,讓我有機會見到平生最壯觀的茫茫雪山奇景!我也想借此文介紹大家春到夾金山探險、秋在四姑娘山觀光,一定會不枉此行的!)。想想這座當年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雪山的名氣,我們還真想見識一下它。於是我們改變行程安排,駕著我的小吉利單車闖進夾金山,所謂“闖”,是因為這要有膽量的,50公裡的上山碎石路上,我們來回只遇到6-7輛車,可謂是人跡罕至。一路上邊開邊停車搬開攔路石,一直到達3600多米的雪線,見一輛渝A牌照的桑2000停在那裡不敢繼續上行,連素以膽大著稱的重慶崽兒都停車了,我也不敢貿然再開。下車眺望當年紅軍翻過的埡口,內心覺得冒了這麼大的危險開到這裡卻差這麼2-3公裡山路而到不了山頂真是莫大的遺憾!正巧後面上來兩輛日隆當地藏族人開的旅游小面的,他們鼓勵我說:你放心,和我們做伴一起上去,有我們在你還怕什麼?雖然與他們素不相識,但基於對藏族同胞的信任,我們還是跟他們踏上了皚皚白雪覆蓋的衝頂之路,怕什麼?萬事有他們呢!越是艱險之地,人類之間的信任和相互依賴才越是最真誠的!不分國籍和民族。我很快就向當地司機學會了如何在雪地上開車,由於沒有防滑鏈,我只能靠著山壁找浮雪面前進,而不能沿著前車壓出的車印走,因為被壓出的車印上,雪被壓成了冰面,輪子上去容易打滑;同樣,也要將車掛在2檔慢慢開,因為低檔位的大扭力很可能會讓車輪在松軟的雪地上轉出坑來。終於開到離埡口還有100多米處,前方有許多半車高的雪丘,無法繼續前行。我們只好棄車,冒著漫天的風雪沿靠山壁一側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了埡口處。在埡口向四周了望,才發現隔山如隔世!山北邊(我們上去這一邊),白雪皚皚,一座座巨大無比的雪山連綿逶迤,埡口以南卻一片郁郁蔥蔥,全是只有1000多米的丘陵,這4118米的夾金山就像一道突兀的屏障似的,守護著青藏高原的門戶,任由南北狂風的呼嘯,我自巍然不動。怪不得它海拔與日隆、雙橋溝裡差不多,可是風雪卻大得無法比擬!在埡口處的風力起碼有7-8級吧,緊扣在我頭上的旅游帽,就由於帽沿大了點,旋即被風雪卷走,沿雪坡一直滾到7、80米開外,我凄楚地意識到幾年來伴我走南闖北的這頂李寧帽將永遠和那些紅軍老前輩們一起長眠在這風雪夾金山上了!
言歸正傳,下得羊拱山,一路走到襄口,我們五個車中居然有一車開了鍋,一車剎車片告警,沒辦法,天已漆黑,還有將近100公裡才能到我們今天的目的地――紅原縣城,為了確保大家今晚有地方住,只好讓他們三輛車慢慢開,我們兩輛車先行去定房間。在四周一片漆黑寂靜的空原上開了將近2個小時,在不經意之間,轉過一座山拐,突然迎面撲來的燈火讓我們一陣狂喜又一陣解脫,在14小時長驅500余公裡後,前方就是我們溫暖的家――紅原。
(2)
一覺醒來,站在紅原街頭,開始品味這裡的一切。紅原縣城不大,也不繁華,但是城市規劃建設得還不錯,整個城市比較干淨、整潔。昨天晚上幾條主街兩旁的掛的樹燈頗有節日氣氛,也讓人有成都光彩工程的感覺。清晨的天空,萬裡無雲,空氣令列而干淨,能見度極好,可以毫無障礙地看清四周的山包。但是我知道,那些山包看著近,沒有2-3個鐘頭是走不到的,草原上就是這樣!高原與城市的經驗是不同的。
昨天白天基本上都是在岷江峽谷裡行車,兩旁景色也比較單調,今天開出紅原才真正領略了草原風光。一條筆直的柏油路,兩旁是一片又一片大草原,湛藍的天空中鑲嵌著朵朵白雲,在這藍天白雲下面,黃河的支流――-白河曲像一根銀色的絲帶逶迤地纏繞在路旁,略微枯黃了的草原上是一群一群黑色的犛牛、白色的綿羊,不遠處牧民的房子、帳篷上裊裊升起的炊煙,遠處山坡上隨風飄揚的經幡,我們的人車似行走在這自然的油畫之中!盡管我們去年才去了康定的新都橋、塔公草原,可是這裡的草原更廣闊、更有油畫感,更像是在天堂裡行車!對我們心理、視覺的衝擊也更難用語言表達!
我兒時的夢想就是在一望無垠的大海上駕舟遠航,而今天,此情此景又與這兒時的夢想何其相似!我就像一個領航的船長駕駛著一葉鋼鐵船舟在無際的草原上劈風斬浪,後面跟著我們小小的艦隊。
在路況、能見度都很好的情況下,想當船長的人還為數不少,可是這並不能說在草原上飆車就沒有危險,有些車在直道上飆得太快,習慣了收不住腳,在山坡的彎道上也不減點速,所以一路上還是有幾起車禍,其中最觸目驚心的一起就是一輛美國福特公司最新的“探路者”越野車的屍體橫在路邊,整個前部車頭已經完全不見蹤影,只剩下車身在那裡無言地訴說著剛才發生的一切!以如此頂級越野車,撞毀成這般模樣,即使有再多的安全裝置也是無濟於事的!本來大家辛苦工作了很久,放大假出來愉悅一下身心,宣泄一下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卻發生如此不幸!人的生命在自然面前永遠是脆弱的!
據說紅原最美、最有詩意的是它清晨的炊煙和經幡,由於趕路,我們沒能近看,可是現在我可以說若爾蓋草原以其巨大蒼涼為特色,而紅原草原應該就是它的富饒悠閑取勝了!草原哺育的兒女很快就以他們豪爽質樸的心懷征服了我們,當我們的車駛過路邊的人們,他們無論男女老少,抑或是手裡正在做著什麼,都會主動向你揮手示好,在寬廣的草原上遇到這些草原之子時我才能最深切地體會到“祖國母親”的確切含義!這種感受遠比看見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時來得真切!
這裡就是我的祖國!這裡就是我的天堂!
我們的車隊在紅原和若爾蓋交界處著名的瓦切鄉停下。在這個號稱“用長江水煮黃河魚”的小村莊,我一個人長時間靜靜地佇立在白塔林中,任由自己的思緒放飛。離此不遠一個叫查真梁子的小山竟成了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兩條小河從山兩側彼此距離不遠的地方同時出發,分別彙入長江黃河,經過幾千公裡跋涉,它們的大洋出口卻相距幾千公裡,但最終還是重又彙聚在一起。這是自然的輪回,也應該是人生的輪回!
紅原草原美,而瓦切牧區又將紅原之美體現到極至!一棟棟代庭院的藏家別墅和諧地點綴在周圍的景致中,頭頂上永遠不知吝嗇的藍天、白雲,地平線上近處四周徜徉的犛牛、綿羊、藏家樓的紅牆黑窗白經幡,稍遠處的大片白塔林,遠處金黃的山嶺,讓這裡成為天然的菲林謀殺地!我們盡情地拍了一張又一張!
這裡的人們一代又一代與自然和諧相處著,反倒是我們的到來破壞了這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越來越多游人的到來不僅產生大量在高原不易降解的垃圾,而且使這裡的人們越來越商業化!在這裡,當游人覺得理所當然、習以為常地給當地人錢時要特別小心,因為你的這一舉動很可能會改變一個原本樸實的人的觀念、信仰和他今後的人生態度! 在瓦切附近的一片草原上我們下來拍照時過來兩位騎馬的藏族同胞,可是語言不通,無論我們怎樣示意我們想騎他們的馬,他們都不明白,不一會又騎過來幾位藏族同胞,其中有一位略懂漢語,明白了我們的意思,可是又不知道他們擔心什麼,不太願意讓我們騎。直到我們拿出五元面額的紙幣告訴他們騎一次給五元,他們才意識到可以掙錢!於是,我們每個人都享受了一次策馬在草原上狂奔的機會!和他們聊天才知道他們是從鄰近的阿壩縣游牧過來的,據他們說,阿壩縣沒有開放,而紅原縣開放了,所以他們很羨慕紅原這邊的殷富,我深切的感到他們的商業意識是多麼的淡漠,因為不久有一些車輛陸續停在路邊,很多人下來玩耍,可是這些藏族同胞們並不上前招攬騎馬生意,即使我們提醒他們也不見他們有所行動。我們有幾位同伴居然把馬騎到了我們看不到的遠處山坡下的河邊去享受那種飲馬河邊的感覺,半個多小時以後才珊珊歸來,我原以為這些藏族同胞會在這“騎馬一次”的說法上給出其他多種不同的解釋來扯皮,好讓我們多給些錢(騎這麼久也是該多給的,我就是這麼想的和防範的,所以我只騎了5、6分鐘跑上了一個山坡就趕回來了),可是事實證明我的這些“以為”是多麼的多余!直到今天我都認為一輩子也不再會有只花5元錢就可以騎半個多小時馬的好事了,因為我們可能永遠改變了這群質樸的人,通過他們還會影響更多的人!人類文明的進步就必然伴隨人本性的退化!香格裡拉已經不多了,我們是不是該保護這些少的可憐的淨土呢?不僅僅是自然的香格裡拉還包括人性的香格裡拉!
下午,我們到達今天的宿營地:若爾蓋縣唐克鄉境內索克藏寺旁邊的黃河第一灣。這裡是我們四天旅程中名氣最大的景點,可是我覺得這裡也是管理最差的!這裡人的商業意識濃到了連當地的喇嘛們都到處設點收費,這還不算,很多人在河邊搭帳篷露營時不時有當地人自稱是收費的來要錢,晚上1、2點鐘還有收費與拒繳的爭執!這些讓游人惱火的事情不談也罷!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在野外就著帳篷露營,當地晚上氣溫0度左右,運氣不好可能還有冰雹、雨雪,可是我們這些城裡人還是抱著與大自然較量一番的精神義無反顧的安營扎寨了!
全長5千多公裡的黃河,在從海拔4500米左右的青海玉樹地區發源後,經過約1千多公裡的跋涉來到四川。這時還是清清的河水在我們腳下這個地方突然來了一個270度以上的大轉彎,由西向北沿著川甘邊界向中游的黃土高坡流去。在這最初的1千多公裡的流域,黃河一路上彙聚了千百條小河流,這千百條支流在他們流經的流域上切割出一條條美麗的曲線,造就出一片片水草肥美的土地,哺育了眾多的華夏民族。這一水系的流域和長江流域的發源地――可可西裡一起都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水塔。母親河流到這裡時還遠沒有在它中年時那麼咆哮、奔流,它還像一個剛剛發育成熟的少女,靜靜地從我們身邊淌過,黃河中鯉魚多而且傻(可能是因為藏族同胞從不吃魚的緣故吧!),連我這種從未釣過魚的人,一杆下去,5分鐘就有一條金色的黃河鯉魚上鉤了!據說每天清晨,來自瓦切的老板都要在這裡向河對面的甘肅漁民買走幾百斤魚,看來,在瓦切至少黃河魚是貨真的。
高原就是這樣,白天日照強烈,人穿件毛衣都覺得熱,可是一旦太陽被遮住又冷的打哆嗦!傍晚我們就穿上所有能穿的衣物,在旁人羨慕的眼光中拿出我們裝備齊全的野炊用具,全家宴畢,又拿出早已准備好的柴草,升起了第一叢篝火,我們十幾個人野性勃發,在這廣闊草原的無盡夜幕中,伴著遠處不時在天地之間劃出的閃電,我們圍著篝火又唱又跳,盡情地燃燒著我們久違的激情!這是人類最原始最純真的人性!多想讓這激情的時刻多延續一會,等柴草快用完時,我們想到了高原天然燃料――干牛糞,可無奈的是,草場上白天一堆堆比比皆是的牛糞在今天晚上就是不願被我們找到。等燃燒完激情和柴草後,我們很快又鑽入睡袋,在這高原如墨的寒夜中傍著母親河的波濤聲沉沉入睡了……
(3)
昨天晚上當地刮大風下了小雨雹,可是我們的營地經受住了風雨的考驗。下半夜裡約五點,我被凍醒,知道降溫了。我已冷的無法入睡,干脆穿衣起床出帳去准備看日出。凌晨的天空,繁星似錦,這是城裡無法見到的夜空,我呆呆地仰望著它,仿佛是進入了童話世界一般!
草原的日出在6點一刻就來臨了,這時大地飄浮著一層薄霧,黃河上已有一位漁翁出艄了,活脫脫一幅漁歌唱早圖!太陽很快升上山頭,金色的陽光頃刻間驅散晨霧,毫不吝惜地撒滿大地,給山巒和佇立仰慕它的芸芸眾生鑲上一層金色的外殼。這一刻我仿佛覺得已成仙升天!
看完日出,我們放下一只漂流瓶,其內留條“同飲一河水,共愛一個家”,以此帶去我們對下游同胞的祝福。簡單早餐後,我們就告別黃河第一灣馬不停蹄的奔向下一站――若爾蓋。這段路只有60多公裡,可是由於在修路,與我們前兩天經歷的路況簡直不能同日而語,而且這一路也讓我們見識了若爾蓋大草原的巨大蒼涼,同時這一路也是氣像萬千,短短60多公裡,我們開了將近3個小時,一會兒在太陽下暴曬,一會兒在沙塵中穿梭,一會兒接受暴雨的洗禮,一會兒又忍受冰雹的錘打,這裡的天就像一個喜怒無常的娃娃臉!我曾在途中下車,爬上路邊一座山丘,看著那一片又一片比成都市區還大的曠野草原,一輛又一輛飛馳而過的汽車在其身後卷起漫天塵土,眼前這一幕仿佛就是美國西部片中的鏡頭。這無比艱險中隱藏著的一塊塊巨大蒼涼的草原給了我心以巨大的震撼!說它蒼涼是因為這一路上除了路上的車輛和一段路上有正在修路的工人外,幾十公裡就幾乎見不到人煙。後來知道,在若爾蓋一萬一千多平方公裡的境內只有幾萬人,平均每平方公裡只有幾個人,真可謂是地廣人稀!在這樣的地方和如此的爛路上如果是單獨行駛將是很危險的,這一路也成了許多車的滑鐵盧,有翻下路基的,撞上石頭的,底盤掛破的,而被扎破輪胎的車輛更是隨處可見,在這渺無人煙又沒有手機信號的地方,人人自身難保,何談救人,這時,同伴車輛將是你的希望所在!路上有一段修路堵車,有些心急之人依仗車好,想從山谷中另辟蹊徑,先是一輛豐田“沙漠王子”率先拐下道路,另一輛“切諾基”見此也隨即跟進,可是才下坡兩、三百米,就雙雙陷入沼澤。在大家的一片哄笑中,“沙漠王子”依仗強大動力終於原路返回,而可憐的“切諾基”卻怎麼也上不來了,車主出價一千請人拖它上來卻無人敢掙此錢!這也算是這段枯燥旅途的一段小小插曲吧!
中午我們各車終於平安抵達草原深處的若爾蓋縣城,若爾蓋縣城比紅原縣城無論從規劃還是建設上都差的太遠,街道上髒而且亂,灰塵滿城,由於地處地震多發帶,這裡的建築最多只有3層。有意思的是,吃飯時我坐在路邊數了一下街上經過我的車輛,驚奇地發現,十輛車中有八輛是川A的牌照,另外兩輛是當地的拖拉機!據說當天有3、4千輛外地車湧入若爾蓋,滿街都是到處亂轉想找個住宿地的外地車!我們幸好提前找了當地朋友預訂了房間。
午飯畢,我們當地的藏族朋友堅持要當向導,帶我們去熱爾大壩和花湖,沒想到我們又踏上了一條與我們上午走過的長度相當、但卻更為惡劣的路!對這條路,我每次一提起都覺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它!我只能說這一路我們像是來回開了5個小時的“推土機”!但這條路在地圖上卻清清楚楚地標明是一條四川到青海的213國道干線!來之前也看到有些曾來過這邊的朋友寫的文章,文章中主要提到若爾蓋境內景致的壯美,順便也提到當地路況差,可你再怎麼預有心裡准備,也完全想像不到這條國道的艱辛!以至於,兩年來一直跟隨我們南征北戰卻從未叫苦的兩個女孩終於受不了這一整天 “揚灰水泥簸箕路”的折磨,留下了委屈的淚水!據說這段國道從若爾蓋一到甘肅境內路況就天壤之別了!可見四川、甘肅兩省對旅游產業認識上的差距。
心理默念著“絕景總在人跡難至處”的信仰,我們終於在神經和耐心崩潰之前到達了熱爾大壩、花湖景區!藏語中這所謂大壩就是漢語大草原的意思。在這2千多平方公裡的大草原上星羅棋布地點綴著大大小小上百個高原湖泊,比較大的有三個,花湖是中間較小的一個,大概有幾十平方公裡。據說每年7、8月份,花湖裡的水草開滿了各色鮮花,這是花湖最美的季節,也是它名稱的由來。可是最近幾年由於環境和氣候的變遷,花湖越來越小,現在的花湖只有以前最大時的2/3了!高原的生態是最脆弱的,一旦被破壞就不太可能再被恢復了!今天我們這一路上也親眼見到昔日草肥水美的若爾蓋大草原已經明顯出現草場退化、沙化的現像,今年春季竟然出現了歷史上第一次沙塵暴!幸好還沒有危及到旁邊的紅原縣和九寨溝縣。如果任由這種沙化趨勢發展下去,幾千年來都一直號稱是天府之國的成都在3、5年後也會像今日之北京一樣,這絕非危言聳聽!不過,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認識到了草原沙化帶來的後果,牧區已經實行輪休制,盡量養護草場,還成立了許多治沙、治鼠的工程隊,令人敬佩的是,其中還有一些是從成都去的志願者,讓我們向他們致敬!如果明年報上沒有提到四川的沙塵暴,那應該就是對這些人辛勤工作的報答!許多旅游者也像我們一樣有著強烈的環保意識,這一路上產生的垃圾我們基本上能隨車帶回成都。如果每個人都能有如此覺悟,青山綠水不是就能夠永遠駐留嗎?人類才不會被取消球籍!這也是本人寫此文章的初衷!
我們車隊裡的所有人因為連續走了10多個小時的爛路,精神被壓抑的太久,車到花湖剛一停穩,我們就撲入草原,請注意,這是真正的撲入草原!因為有一位女同胞連跑十幾步已經陷入沼澤區,等她發現危險時兩腳已經越陷越深!一只腳拔,另一只腳卻陷得越深!幸好旁邊有一塊干草堆,她手趴在上面,我們蛙跳過去才救她上來!之後她坦言真正理解了紅軍過草地的難處,她才走了十幾步就這樣,當年紅軍可是走了十多天!她自我感覺腳下的沼澤洞穴像是要拼命將她的雙腳拽進去!這前後可能只有10秒鐘,1米70的她,兩只大腿上都全是黑泥!險些成了先烈!
也許是湖區的水氣較重的緣故吧,花湖上空的雲層較厚也較多,不是那種草原常見的天高雲淡日照強烈的天氣,而湖對面幾十公裡外的山巒上就撒滿金色的陽光,山坡上成群的牛羊點綴其上剎是好看!
花湖上建有一千多米的棧橋,可以直達湖中,我一個人靜坐在棧橋盡頭的亭中,由於交通不便,能到達這裡的人不太多,所以四周極其安靜,在這裡體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交融是最合適的。我個人覺得,花湖地區雖然不是神山聖湖,但由於它海拔只有3500米,其周圍還能融入草原和大量動物、鳥類等生命的存在,使它不同於西藏那些動輒4、5千米的神山聖湖,那裡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生命在當地幾乎是不存在的!當然,對風景人各有所好,荒涼也自有它的壯麗所在。但對我個人,我更偏好自然與生命和諧共處的所在!
如果不是若爾蓋路太爛,我會將熱爾大壩花湖景區列為我所到過的所有景點之首的,現在它只好屈尊排在紅原、瓦切牧區之後了!
草原美,草原上的人更加好客、豪飲,晚上回到若爾蓋後,我們的藏族朋友非要帶我們去品嘗正宗藏餐,盡管我們已經極度疲勞,仍難卻主人盛情。去後,不管男女先飲了幾杯青稞酒,也見識了粀粑、三炮台、酥油茶等藏家食物,不勝酒力的我,在幾杯青稞酒下肚後即人事不知的睡到第二天早上8點鐘!
(4)
今天是我們旅程的最後一天,原計劃起大早出發,可是昨晚的酒精耽誤了我們。想到今天這將近七百公裡的回家路,我們不由得加快了速度。一路上,邊走邊撿來時漏耍的景點補照些照片。紅原縣城旁邊的月亮灣景區是每年七月份紅原犛牛節的舉辦地,是藏族同胞耍壩子的地方。貫穿紅原縣境內的一條黃河的支流――白河曲在這塊平壩上蜿蜒崎嶇,切割出一條條似彎彎月牙一般的河道。一位中國著名攝影藝術家在他所著的《中國最美的五十個地方》一書中就有一幅在此拍攝的圖片。可見此地景色之絕!
我們中午還在紅原草原上著名的龍日壩野炊了一次,第一天晚上曾經經過這裡卻因天色太晚而未能一睹它的風采。盡管這幾天滿目看到的都是草原,可公平地說,這裡還是有它獨特之處:它將雪山、草原、河流、森林等集於一身。遠處清晰可見的鷓鴣山、羊拱山環繞在其兩側。車過刷經寺和刷馬路口後開始翻越鷓鴣山,車外的景色也由高原特有的陽光、草場逐漸轉變為山區的雲霧繚繞、細雨霏霏。
人已經離開草原,可是心卻永遠留在那片愛原上回不來了!再加上在3500米的高原連續開了8、9個小時的車,精神開始有些恍惚,以至於有一次差點開出崖邊,而車輪下邊就是千丈深淵!在4300多米的山埡口我將車上所有的哈達全部獻給了山神,感謝它保佑我大難無事!一番祭拜祈禱之後重又振作起來開始下山。
翻過山來,這幾天一直干燥的鼻孔明顯感到濕潤好受了許多,我心裡明白:接近平原地區的邊緣了。這時的窗外已經開始展現米亞羅那壯麗的百裡彩色畫廊。盡管前面還有三百多公裡的山路要走,此地海拔也還有兩千多米,可是我們都有這種錯覺:快到成都平原――我們的家了!這幾天來的艱苦跋涉讓我們每個人都掉了幾斤肉,這時的我們,對家有了一種特別的依戀之情!
回首這四天草原之旅,在這一千四百多公裡艱險路途中,我們和我們的座駕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高原,征服了寒冷、缺氧、暴曬、沙塵、雨雹……,最高到達4300米,最冷-6度。
對於那些喜歡探索人文、宗教、藝術的朋友,這一路上也會發現許多可去之處,像理縣的桃岼羌寨、瓦切的萬像大慈法輪林寺、第一灣的索克藏寺等都是你接觸藏傳佛教、羌族風情的好地方。由於本人對自然景觀的崇拜遠甚於對人文景觀的仰慕,加上又心存對這些地方停車、門票亂收費的芥蒂,所以只是路過其地而不入其門。
這一路上我們所遇到的父老鄉親,不論認識還是不認識的,都向我們展示了當地的質樸人情。應該說,除了米亞羅和瓦切比較富庶一點外,其他地方還不富裕。可喜的是,近年來政府已經加大投資力度,明後年區內主要公路全部“沙改油”,鷓鴣山隧道也將通車,天塹將很快變成通途。但願那時的川西北高原能夠更加天藍、水碧、草殷、人富,在自然與人的和諧中向世人展示一幅現代香格裡拉的動人畫卷!
青藏高原,我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