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十日談(三):清邁,這樣的小城故事

作者: 狂愛CTU

導讀泰北十日的游記和照片詳見: http://***/wulihui 泰北十日談(一):今天一起出發吧 http://***/s/blog_4b67a35e0100d2b1.html 泰北十日談(二):走一走素貼與蒲屏的尋常路 http://***/s/blog_4b67a35e0100d2fd.html 泰北十日談(三):清邁,這樣的小城故事 http://***/s/blog_4b67a35e0100d2op.html 泰北十日談(四):大像,叢林和竹筏 http://***/s/blog_4b67a35e0100d2t6.html 泰北十日談(五):PAI,世界的一個小 ...

泰北十日的游記和照片詳見: http://***/wulihui

泰北十日談(一):今天一起出發吧 http://***/s/blog_4b67a35e0100d2b1.html

泰北十日談(二):走一走素貼與蒲屏的尋常路 http://***/s/blog_4b67a35e0100d2fd.html

泰北十日談(三):清邁,這樣的小城故事 http://***/s/blog_4b67a35e0100d2op.html

泰北十日談(四):大像,叢林和竹筏 http://***/s/blog_4b67a35e0100d2t6.html

泰北十日談(五):PAI,世界的一個小小角落 http://***/s/blog_4b67a35e0100d3xl.html

泰北十日談(六):素可泰,一花一世界 http://***/s/blog_4b67a35e0100d4fx.html

泰北十日談(七):清道山中一日長 http://***/s/blog_4b67a35e0100d6ik.html

泰北十日談(八):MO ROOMS,清邁的概念旅店 http://***/s/blog_4b67a35e0100d74d.html

泰北十日談(九):最後一件奢侈的事 http://***/s/blog_4b67a35e0100d7mn.html

不少國人知道清邁,恐怕因為鄧麗君之愛與之死的緣故,再加上那首溫婉甜蜜的《小城故事》,所以在我們心目中,總覺得清邁乃是一個“充滿喜和樂”的小小城市。但在這次作旅行攻略的時候,我才了解清邁同時還是泰國第二大城市。想一想,好像無論如何,很難將一個國家的第二大城市與“小城”聯系起來。然而,當我們到達清邁並在此周周旋旋、盤桓數日之後,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清邁,仍然是我們當年心意中那個有故事的“小城”。

這裡面的原因,在我們與一個偶遇的奧地利帥哥的攀談中可窺一斑。當我們向帥哥介紹自己來自中國的成都時,帥哥問我們“成都是個什麼樣的城市、是大城市嗎”,我們說“是中國西南部的大城市”,帥哥又問“有多大,有沒有200萬人”,我們答曰“far more than”,帥哥遂先作驚詫狀,繼而恍然大悟:“哦,對了,中國人口本來就很多很多很多......”

——所以,中國即使中等城市,人口也是很多很多的,若是旅游熱門之地,則必然人流湧動如潮。而眼前的清邁城,人口僅僅十余萬,即使是國家第二大城市、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卻仍然幸運地保留了她安詳、閑適的小城風貌。清邁分為老城和新城,老城四四方方,有完整的護城河與殘留的城牆環繞,新城則圍繞老城向四方擴展,新老城之間以一河作隔。但老城與新城僅從建築上看並無太大差異,整個清邁城,以我們所見範圍,除了少數幾間高級酒店,很少見到高層建築,多是五層以下,甚至二層小樓與平房,這也使清邁有別於我們國內的所有大城市。


(街景)

老城裡更是難覓高樓蹤影,在這個特別悠閑的活著的老城裡,林立的乃是寺廟。佛教氣氛之濃厚從寺廟與佛塔的數量即可印證,老城到底有多少寺廟,我們沒有數過,據說上百座,事實上要逛遍老城的所有廟宇並非易事,因為數量實在太多了,真正是“三步一塔,五步一廟”啊。逛老城,只要天氣不是太熱,最適宜的方式應該是步行,LP上甚至設計了經典的步行路線,告訴我們那些“不可錯過的寺廟”。這條路線從東北角上的清曼寺開始,經過了帕辛寺、契迪龍寺、大佛塔寺、三王紀念碑等著名景點。雖是“著名景點”,寺廟裡卻多是清寂幽然,有的甚至空無一人。而大多數寺廟其實大同小異,給我留下深刻印像的則有三處,一是清曼寺的大像塔,這座泛著斑駁黑白色的像塔在一眾金壁輝煌的廟宇中顯得格外有資歷和歲月感,不愧是清邁最古老的一座寺廟;二是帕辛寺的主殿,堂皇皇如西方的教堂,中間並擺放著百來只座椅,倒像是老城的人們前來聽取布道的所在,而佛像旁側則是我至今未解的一個謎,那裡有一尊真人大小的“僧人”,盤坐著,我觀察了十數分鐘,竟然分不清此是真人、是塑像、還是“遺體”,若說是塑像,則比杜莎夫人的蠟像更加逼真,若說是真人,則聖僧坐功之深厚令我嘆服不已,若說是坐化的遺體,其保護技術則讓我頓感神秘深奧與毛骨悚然,這未解之謎至今令我迷惑,查詢萬能的網絡也未得解,殊為遺憾......帕辛寺裡還有一處不可錯過的偏殿,鮮紅色的殿宇本就少見,更加上殿內四壁鮮艷卻斑駁的壁畫,十分漂亮,引人流連;而最後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處寺廟,名氣並不大,但卻是老城眾多廟宇中唯一一座再生柚木材質的寺廟,與金色的廟宇相比,我更加喜歡這種透著古意和禪意的深棕色建築,總覺得更具有想像中的東南亞氣質。

清邁的寺廟最大的特點也是與中國寺廟最大的不同,乃是這些寺廟都不是深藏於深山的古剎,它就在你身邊,在你生活中,在你家的隔壁,你一抬腳,就可以走進去聽聽老和尚講經,或者你家的孩子就在這裡上著人生的必修課,而在你跨過街角的十字路口,或許就有一座佛塔靜靜地與紅綠燈並立著;它並在“生長”中,不少寺廟裡都可看見少年和尚的僧舍,還有正在新建中的佛塔,在這裡,佛教不是什麼古跡,它就是清邁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世俗的,也是活著的。



(清曼寺)



(隨處可見的小佛像)

我們沿著LP上的徒步路線行走在老城的街道上,但卻常常偏離這條路線,因為老城中有比寺廟更多的、也更吸引我們的物事,那就是一步一間的精美院落,它們或者是開滿鮮花的Guesthouse、Inn,在午後亞熱帶明媚的陽光中招搖地綻放,或者是慵懶舒適的restaurant和bar,吸引你進去坐坐,喝上一杯最適合這樣熱天下的甜蜜而冰涼清爽的Juice Shake,或者是琳琅滿目的art shop,讓人大飽眼福,或者是充滿禪意的幽深的巷道,不知道通向何處,還有半掩的門扉,泄露出小院裡的幾許神韻,誘惑人在門口窺探個究竟......清邁被稱為“泰北玫瑰”,果然如花般美麗迷人。

不知道是不是淡季的緣故,我們在老城的日子裡,始終沒有見到太多的游人,無論是靠近thapha gate、背包客棧與餐館眾多的東區,還是更多屬於本地人自己生活的西區,無論是烈日照耀下的白天午後,還是暮色漸臨的黃昏乃至入夜,老城都是安寧的、靜謐的。不免讓我們想起我們入夜後燈紅酒綠的麗江,我們大白天人山人海的平遙,雖然在建築風格上,清邁無法與中國的這些古城相比,但她卻獨有一份真正屬於老城的閑適氛圍。或許四川的丹巴藏寨比她更寧靜,但身處深山中的丹巴多了幾分神秘的韻味,又少了幾分屬於人間的世俗的生活氣息。所以,每個老城都是不同的,都有屬於她們自己的“小城故事”。



(陽光燦爛)



(庭院深深)

只有一個時刻,清邁是熱鬧非凡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城周日夜市。每個星期日的下午6點,不知道都是從哪個角角落落冒出來的人們一下子塞滿了從thapha gate到帕辛寺長長的周日步行街,此刻,好像不僅僅是全清邁的人,倒像是全世界的人們都現身了,這條步行街或許此刻就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之一了。周末夜市最吸引游客的,第一當然是各種工藝品,雖然這裡大多數攤位販賣的都是東南亞“荷花池”批發來的批量制造的木器、銀器、東南亞風格的服裝、SPA用品、佛教制品、清邁風格的布藝制品......但其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只此一家、匠心獨具的手工藝品,其中還有一些是現場制作的,比較類似近年很紅火的“創意市集”,而這一切都需要你不懈的腳力和獨具慧眼的辨識力,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講價的口才。

而另一樣吸引大量游客的則是清邁夜市的美食,最奇特的是這些美食攤大多集中分布在寺廟的院子裡,在白天莊嚴輝煌的佛塔下,此刻滿是香味襲人的各色小吃攤和大肆饕餮的美食客,在佛唱中,與之相和的是攤販們的熱情招呼。世俗與宗教是如此水乳交融,這樣奇特的融合或許就是清邁最獨特的魅力吧。

本文更多照片請至: http://***/s/blog_4b67a35e0100d2op.html


精選遊記: 曼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