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記之:海浪;沙灘,大巴扎,還有熱情。

作者: 海硯

導讀馬來西亞有兩個地名有哥打巴魯字樣的地方,一個在馬來西亞的西北部叫哥打巴魯。另一個在東部,叫哥打基納巴魯,因附近有馬來西亞最高的山:基納山,與西北部相區別。我在訂票時因沒搞清楚著兩個哥打巴魯的不同,只是看到航空公司飛哥打巴魯往返機票是三十馬幣,想到那位資格深的旅友說:哥打巴魯很值得一去,就信鼠標開河的一通亂點訂下了吉隆坡到哥打巴魯的 ...

馬來西亞有兩個地名有哥打巴魯字樣的地方,一個在馬來西亞的西北部叫哥打巴魯。另一個在東部,叫哥打基納巴魯,因附近有馬來西亞最高的山:基納山,與西北部相區別。我在訂票時因沒搞清楚著兩個哥打巴魯的不同,只是看到航空公司飛哥打巴魯往返機票是三十馬幣,想到那位資格深的旅友說:哥打巴魯很值得一去,就信鼠標開河的一通亂點訂下了吉隆坡到哥打巴魯的往返機票。等訂完了再查才知到我最想看的基納山所在非此哥打巴魯,而是彼哥打(基納)巴魯。為了補救訂票的錯誤,又查:哥打巴魯 (Kota Bahru) 為馬來西亞半島西海岸北部的大城,是吉蘭丹州 的首府,馬來西亞最著名的傳統競技——馬來風箏、馬來陀螺,皆發源於此。當地的民風相當純樸,至今仍維持著歷史悠久的傳統與文化。其實,一到了那裡我就知道來對了。這裡的海浪;沙灘;大巴扎,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還有熱情好客的馬來人讓我們賓至如歸。

我們於二月四日的午夜到達馬來西亞的哥打巴魯。哥打巴魯機場很有特色,裝飾的很有民族風格。盡管一下飛機就被熱浪包圍,可安靜美麗的機場讓我們清心明快。從網上查到:國內到哥打巴魯旅游的大都是去停泊島潛水,游泳。我們分析了吉蘭丹和哥打巴魯的地圖,決定不去停泊島,因為哥打巴魯位於馬來西亞的西部海岸,不用去海島就可擁有海灘旅游的機會。而且海灘的名子還是很浪漫:月光海灘和愛情海灘。


(月光海灘)

在機場對面的不大但非常舒適的賓館住了半宿,第二天一早我們按當地人的指點做公交車去愛情海灘,老公一上車便告訴司機我們要去海灘游泳,還幽默的做出一個蛙泳的動作,那司機一聽便哈哈大笑起來,弄得我們莫名其妙。到站,司機笑著讓我們下車。我們走到海邊才知道那司機為什麼大笑:這裡的海浪太大了,根本不能游泳。 不過景色很美,尤其是日出時分。月光海灘看海浪不錯,愛情海灘則是看日出的好的方。

玩了多半天的海灘和海浪,下午,我們開始找新的看點。從吉蘭丹州地圖上發現一條慣穿南北的鐵路線,可以直達州的最南端:KUALA KOH NATIONAL PARK 國家公園,於是臨時決定坐火車橫穿吉蘭丹州去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公園。下午三點二十我們登上了其實也是橫穿馬來西亞的火車。一上車就發現這火車與我們的不同:車箱裡的坐位是兩排雙向的。也就是不管火車的車頭在那個方向,總有一側的坐位與火車運行方向相同。因為馬來西亞大部分人信仰伊斯蘭教,男女授受不親的程度不在孔夫子的標准之下,在火車上或其它公共場所,一般情況下男女除夫妻外是不能坐在一起的。所以這種火車坐位也為遵守這些教義提供充分的方便。


(哥打巴魯的火車)

火車穿過了大片的熱帶森林和被這些雨林包圍著的一個又一個小村莊,晚上八點多我們到了離國家公園最近的小鎮:Gua mu sang。讓我們意外的是這個小鎮的居民大部分是華人,我們住的青山客棧就是華僑開的。第二天一早,我們花80馬幣包車去國家公園。司機十分肯定的說他知道我們要去的那個國家公園,可他越說:no problem,我越覺的問題越大。果不其然,到了“TAMAN NEGARA MALAYSIA”國家公園,我們才知道Gua mu sang附近有兩個國家公園,一個我們要去的KUALA KOH NATIONAL PARK,另一個是司機帶我們到的這一個。車停在公園管理處,我們步行進入。公園的入口處有一條大河,一座鐵索橋就是入口。我們剛走上橋,就聽河邊不遠處的熱帶藤類植物中有猴子的叫聲和跳躍的身影。這可是我們第一次只身走入這種沒有圍欄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從密不透風的雨林中彎沿曲折而上,路上一個人也沒有,寂靜的路邊不時傳來讓我們毛骨悚然的動物的悉悉沙沙聲音、呼嚕嚕的不知什麼動物的打鼾聲。我們又想看到真正的野生動物,又害怕真的竄出一只沒吃午飯的老虎把我們當了點心,只好叫著司機師傅和我們一起同行。就像上演驚竦片一般,在靜靜的雨林中邊走邊聽著叢林裡的奇聲怪響、邊看著土溝裡大像留下的臉盆大小的足跡,一路提心吊膽的自己嚇唬著自己。結果四個小時的叢林行走,只聞動物聲,並未見到動物走出雨林,真不知道這應該說是幸運還是遺憾。


(TAMAN NEGARA MALAYSIA)

從Gua mu sang返回哥打巴魯鎮才有意思,我們打算坐長途大巴返回。可眼看兩點的大巴就要開車了,我們既找不到車也看不到買票的人影,甚至沒有等車的人。一位老華僑見狀告訴我們:今天是大禮拜,馬來人正在拜神呢,一會拜完了才會開始工作。因為穆斯林教徒每天都要在指定的時間祈禱,向主禱告。從早上五點鐘開始。每隔幾個小時就要面北跪地禱告,一般有工作也要放下手裡的活,禱告完再接著干。不知正在手術台上的病人和大夫們是不是也要這麼做?據說虔誠的穆斯林人隨身都帶著跪拜用的小墊子呢。我們在哥打巴魯的三天裡,每天一早便是在音揚頓錯的全鎮都聽的見的禱告聲中醒來。有趣的是,在路邊的大樹上的喇叭不僅播放祈禱的聲音,還不停的放著各種鳥兒婉轉動聽的叫聲,讓我們困惑了好一陣,才聽出是錄音。

在哥打巴魯的最後一天我們下午逛大巴扎,哥打巴魯鎮上的大巴剎設計獨特,一層中間一個偌大的廣場擺了逾百個蔬果攤檔,上方卻是透明的纖維膠片,把炎熱隔在外面,陽光留在裡頭,照亮每一張熱情洋溢的笑臉。巴扎的另一特色是小販清一色全為婦女,經營手腕毫不遜須眉。巴剎有3層,2樓是百貨;布料及成衣店,3樓則是小食攤檔,以各種傳統馬來小食引誘各地來此的美食家大動食指。 我們當然也是流連忘返,又買吃,又買穿,逛的很是過癮。


(鎮上的大巴扎)

晚上應鎮上旅游咨詢中心的人盛情邀請參加他們的“年度旅游成績表彰”晚會。熱情的主持人又是給我們引見鎮旅游部門的領導們,又是在晚會上一遍遍的說:讓我們歡迎從中國來的客人。我想,邀我們的出席是想讓這個旅游成果表彰更顯的有意義吧。不管怎樣,我們客串了一把“貴賓”。不過,晚會讓我們看到了當地獨特的馬來陀螺和皮影戲精彩表演,並被他們的熱情深深的感染著,熱熱鬧鬧地參與了一把。



(馬來西亞傳統皮影戲)


精選遊記: 蘭卡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