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村莊——婺源游記4

作者: 漁舟唱晚71

導讀離開江嶺,奔赴今天旅程的最後一站,也是深受好評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曉起。時間已經是下午的2點半了,走在曉起的入口,正在納悶怎麼沒人檢票的時候,身邊多了一個小伙子,手裡拿了一個類似POS機的流動檢票機,同樣按手印進去。人氣很旺。上曉起村的古屋很多。走進一個人家,收拾的很干淨,也很雅致,正在奇怪人怎麼很少了,屋主人上來搭話,方知這間屋子不對外開 ...

離開江嶺,奔赴今天旅程的最後一站,也是深受好評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曉起。時間已經是下午的2點半了,走在曉起的入口,正在納悶怎麼沒人檢票的時候,身邊多了一個小伙子,手裡拿了一個類似POS機的流動檢票機,同樣按手印進去。人氣很旺。上曉起村的古屋很多。走進一個人家,收拾的很干淨,也很雅致,正在奇怪人怎麼很少了,屋主人上來搭話,方知這間屋子不對外開放的,但主人很好客,邀請我們參觀他的家。我們謝了他,繼續游覽。走進一家號稱是曉起最老大宅的“禮耕堂”,房子很古老,裡面圈起來給人看,外面就是自家的商店,賣一些旅游商品。失望極了。在村子裡隨著旅游人群慢慢的游蕩。妻口干,吃涼粉,意外驚喜,因為用井水冰的,很清涼爽口,用白糖的2元/杯,用蜂蜜的3元/杯。用蜂蜜的明顯香味濃郁。繼續前行500米就是下曉起了,特別的安靜,游人稀少。村口也有賣涼粉的,繼續吃。閑聊中得知這種涼粉不是用豌豆或其他農作物制作的,而是用一種野生的種子制作而來的,怪不得那麼與眾不同。下曉起特別安靜。村子不大。我們走進一家對外開放的老宅子,主人正在修繕房屋,熱情的邀請我們坐下聊天。我們問,他家的房子對外開放,政府有什麼補貼。沒想到這一問問到了他的痛處。他說,一年補貼2000元,要保證每天開張接待游人,修繕的費用自理。這麼大的房子,老實說,每年的維修費用可能都不夠。可是我們的票價可是很高的啊。主人說,其實我們沒有賺什麼錢,明年可能就不對外開放了,因為要牽扯一個人的精力,又不賺錢。我們說,那再怎麼說,也要保護好老宅子啊,畢竟祖上幾百年留下來的。離開下曉起,回上曉起,穿行於集市中,花了25元錢買了一對樟木的鎮紙,刻著啟功先生的對聯:“名畫要如詩句讀,古琴當作水聲聽。”走村後的山坡上,觀千多年的老樟樹,其他的幾百年的樹隨處可見。它們已經生活了那麼久了,可是到處在賣的樟木制品將吞食越來越多的樹根、樹木了——他們還能夠生存多久呢?天色漸晚了,婺源的其他地方也許都是差不多的吧。決定取消第二天的游程。在淡淡的憂愁中懷著淡淡的失落,我啟程回家了。——其實,那也不是我的家,我只是那座城市的過客——我的家呢,其實也早不是我所認同的家鄉了,——水有污染了,人變陌生了!


(禮耕堂)



(濃郁的商業味道)



(精美的磚雕)



(平靜的水面)



(古樹參天)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