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悶熱的天氣(日語裡的“蒸暑”這個詞真是貼切…)終於漸漸好轉,大概下午下了一場透雨的關系。再次走出酒店,目標是西貢河(Saigon River)。
這次走的是一條比較偏離熱門景點的路線:
從Pham Ngu Lao出發,仍舊走到陳元捍廣場,然後從巴士總站(Ho Chi Minh City Bus Center)的後面繞到Ham Nghi,一直走到河邊,再折向北,沿著河邊大路走到陳興道雕像廣場。這條路線很少游客,反而比較能夠看到胡志明市真實的生活一面。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價太高,這裡的房子大多是“瘦高”形的,很小的一塊地上要建很高的樓房,好奇地基怎麼承受得住…有時在旁邊幾棟兩三層的房子中,會“旱地拔蔥”地跑出來一棟。
尖頂鬥笠是越南特色之一,記得Snoopy出過一個“世界各國”系列(就是電影《全職殺手》裡反町到處去買了送給林熙蕾的那一套),裡面代表越南的就是一個頭戴鬥笠的漁翁Snoopy。在不是烈日就是大雨的越南,這種鬥笠戴著走路是很方便 -- 對於瘦小的越南人來說,幾乎能遮住整個身子,都不用打傘了。有些外國游客也買了戴,一來應景,二來也實用。
老外寫的導游書上常常把胡志明市的各個中式的佛教寺廟當作必去的景點來介紹,但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實在沒有什麼出奇的:越南的佛教文化受中國的大乘派的影響很深,寺廟、佛塔、佛像乃至庭院等跟中國的沒什麼區別,不像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小乘派或是融合了當地的土著文化。而且市內的佛寺看起來多數是越戰後才修的,頗有“樹小牆新畫不古”的感覺。
西貢河邊的碼頭停了一些游船,主要業務是載著游客游河。到了晚上,這些游輪大多兼營“游河晚餐”,每個人收費從15美元到35美元不等(看菜單而定),時間是晚上7點開出,在河裡慢慢兜圈直到9點半靠岸。我嫌時間太晚沒去坐。
陳興道原名陳國峻,“弘道”是指他的封號“弘道王”。他出身陳朝宗室,算是個亂世梟雄,歷史評價不一,但越南人把他當作反抗外國(當然又是中國了,忽必烈的元朝軍隊)入侵的民族英雄,甚至有神化的傾向。
陳興道像附近的碼頭是個渡輪碼頭,我去的時候正趕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拍到一個胡志明市的特有景觀:因為很多scooter騎士要靠渡輪過河上下班,所以碼頭邊的公路特別有一個出口,是給scooter上渡輪用的,看起來就像電影《Australia》裡面Nicole Kidman趕牛上船時的那個木柵欄通道,只不過這裡是水泥砌的。高峰時段,一輛渡輪不到幾分鐘就載滿了scooter,後來的只能在通道的入口處排隊等下一班。
提醒:在胡志明市內趴趴走是要有一定的勇氣和敏捷的身手的,因為過馬路基本不是靠指示燈而是靠你和眾多司機之間的“默契”。我自己都覺得驚訝,我居然能在幾分鐘內就找回了當年在中國練就的過馬路的“本領”。 走路多,一定要一雙好鞋,同時備點創可貼,貼在腳上可以防止磨腳,水泡破了也能包一下。 吃什麼:
越南美食在東南亞不下於泰國。特點是清淡開胃,常用帶酸味的調味,魚露最出名。除了上篇介紹過的牛肉粉,比較出名的還有春卷、越南咖啡等。越南春卷分兩種,都是用薄如紙的“米紙”(用米飯漿攤在竹匾上曬干而成)包裹蔬菜、雞肉、海鮮等清淡之物制成,區別是一種直接蘸魚露吃,另一種油炸而更接近於中式春卷。我去的餐廳都沒有賣生春卷的,好在這道菜只要使用越南進口的米紙和魚露,在哪兒吃都差不多。
越南咖啡口感比較接近於“炭燒”,焦味比較重,直接喝清咖需要一點勇氣。經典的越南做法是摻入煉乳,分冰、熱兩種,熱的衝泡十分講究:首先在咖啡杯底放煉乳,再在杯口放一個濾盤,上面放一個小的過濾杯,裡面是咖啡粉。用熱水徐徐注入小杯,濾出來的咖啡就會慢慢流入下面的大杯,喝的時候姜煉乳與咖啡攪拌均勻就行了。因為放的是煉乳,咖啡普遍偏甜,大概為了中和本身的焦味。
越南菜的口味普遍比較清淡,幾乎沒什麼油。如此健康的飲食,加上炎熱的天氣,難怪越南人都那麼瘦…
警告:
越南的自來水不能直接喝,而且漂白粉味很重。在外面吃飯最好選現煮的熱食,沙拉、熟食之類的只能在確保安全的地方吃(比如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餐),否則容易吃到不新鮮的。喝飲料最好也選擇不加冰的(可以選整瓶冰鎮的),因為冰塊有可能是直接用自來水做的。街邊的小吃、切開的水果(包括椰子)衛生指數都相當低,不要冒險。
(圖片版:http://***/s/blog_540d06ba0100da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