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舞湘西(五)--南方也有長城

作者: SnowScorpio

導讀很多人都不知道長江以南也有長城。跟北方的長城一樣,它也被稱為“邊牆”(“長城”這個詞其實是個很近代的稱呼,古代的史籍裡都稱為“邊牆”,比如明末的正史中常常提到女真人“毀邊牆以入”),也是用於防御少數民族入侵漢族的領地,而且也是大興於明朝。 防的當然是苗人。苗人自稱為蚩尤之後,其純種血統的歷史比漢人要悠久的多(現在的漢族中只有極小一 ...

很多人都不知道長江以南也有長城。跟北方的長城一樣,它也被稱為“邊牆”(“長城”這個詞其實是個很近代的稱呼,古代的史籍裡都稱為“邊牆”,比如明末的正史中常常提到女真人“毀邊牆以入”),也是用於防御少數民族入侵漢族的領地,而且也是大興於明朝。

防的當然是苗人。苗人自稱為蚩尤之後,其純種血統的歷史比漢人要悠久的多(現在的漢族中只有極小一部分能夠勉強說是黃帝後裔,就是最近幾年常被討論的那個“小腳趾分叉”的遺傳學特征,其他大多數是各種民族甚至人種幾千年不斷混血的產物)。從秦朝開始,中原政府就不斷向南方拓展領土,也就不斷與“南蠻”發生衝突。明朝時候經過幾次比較大的戰事,中央政府成功地控制了相當於今天的湖南省全境的範圍,同時把苗人劃分為服從漢人統治、並且逐漸漢化的“熟苗”與仍舊隱居山林過著刀耕火種生活的“生苗”。生苗大部分被驅逐到了現在的貴州省境內,但仍然不時越境攻擊熟苗與漢人。為了防備生苗,便築起了綿延過百公裡的南方長城。

(現在的苗族當然不願意被稱為“生苗”、“熟苗”,但根據其漢化程度,還是能夠區分出來的,比如居住在城市裡的,基本上與漢人無異;居住在漢人占多數的鄉村的,僅保留了一些苗族的傳統節日,平時也與漢人一樣;再“生”一點的,比如鳳凰縣附近的,仍然穿苗服、說苗語,但平時跟漢人的交流很多,生活習慣也比較漢化;最“生”的大概要到貴州的偏遠鄉村才找得到,仍舊遵循苗族古老的信仰與文化。我小時候在長沙城裡常見到面有刺青、耳垂上嵌有大如線軸的耳飾的苗人來賣東西,現在連鳳凰城裡都看不到了。)

鳳凰的南方長城景點其實經過了大規模的重修,僅有長不足二十米的一小段是舊物。據說現在真正保留下來的明代南方長城極少,而且都是這樣一小段一小段的殘垣,為了開發旅游資源,各地大量重修,以把這些殘片連接起來。


(南方長城)

南方長城景點還有另一個觀光項目就是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世界上最大的圍棋盤。



(世界第一棋盤)

這裡是2005、2007兩年中韓圍棋邀請賽的舉辦地點。下棋的時候,棋手每下一子,就有一個穿黑衣或白衣的小孩一路打著武術動作一路翻騰到棋盤上相應的位置站好,真正是“地作棋盤人作子”。這當然是為了旅游宣傳搞出來的噱頭,另外還塑了聶衛平和韓國棋手下棋的雕像在旁邊。



(棋聖像)

今年9月份會辦第三屆比賽,有興趣的朋友到時候可以去湊湊熱鬧。


精選遊記: 鳳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