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靖永定土樓二日游

作者: 辛辛的每一天

導讀日期行 程 安 排 9/5周六△ 早上7:00--8:20 閩南快運商務車 泉州—廈門 41元/人8:20--8:35 廈門松柏汽車站--廈門湖濱南汽車站 1元/人9:10--11:10 廈門湖濱南汽車站—南靖縣城 26元/人11:20--12:30南靖縣城--書洋鎮 12元/人△中午13:00午餐:冬瓜排骨湯、牛奶草排骨湯、炸五香卷、兩份鹵面 17元第一站—雲水謠古道(電影《雲水謠》大榕樹的拍攝點)第二站--懷遠樓 (書香門第的 ...

日期行 程 安 排

9/5周六△ 早上7:00--8:20 閩南快運商務車 泉州—廈門 41元/人8:20--8:35 廈門松柏汽車站--廈門湖濱南汽車站 1元/人9:10--11:10 廈門湖濱南汽車站—南靖縣城 26元/人11:20--12:30南靖縣城--書洋鎮 12元/人△中午13:00午餐:冬瓜排骨湯、牛奶草排骨湯、炸五香卷、兩份鹵面 17元第一站—雲水謠古道(電影《雲水謠》大榕樹的拍攝點)第二站--懷遠樓 (書香門第的土樓) 第三站--和貴樓 (建在沼澤地上的五層土樓)第四站--南鷗村第五站--高北土樓群、承啟樓 30元/人 導游30元第六站--塔下村 (中國首批景觀村落) 張氏祖祠--德遠堂、石龍旗△ 晚上18:00 宿:塔下村永興樓客棧 120元/間、晚餐:橋頭飯店三菜一湯 89元南靖土樓:A線(田螺坑土樓群/裕昌樓/塔下)通票65元、B線(和貴樓/雲水謠古道/懷遠樓)通票60元 10/5周日△ 早上7:30早起在塔下鎮走一圈,早晨的塔下很美第一站--田螺坑土樓群 (俗稱:四菜一湯) 第二站--裕昌樓 (俗稱:東倒西歪樓) 第三站-- 河坑土樓群(俗稱:北鬥七星) 20元/人△中午 11:00--12:00 書洋鎮--南靖縣城 12元/人12:50--15:00 南靖縣城--廈門湖濱南汽車站 26元/人15:10--15:30 廈門湖濱南汽車站--廈門松柏汽車站 免費公交車15:40--17:30 閩南快運 廈門—惠安 36元/人D1.1雲水謠古道--電影《雲水謠》大榕樹的拍攝點D1.2懷遠樓 懷遠樓位於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東部,距南靖縣城54千米,2006年5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懷遠樓是建築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雙環圓形土樓。懷遠樓建於1905-1909年,占地1384.7平方米,樓高四層13米,直徑38米,每層34間,共有136間,為簡氏家族所建,“福建土樓”世界遺產景點之一。

懷遠樓為二環樓,建築師就是振成樓的建築師,樓的設計相當工整。懷遠樓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天井中間的“斯是室”,這既是祖堂又是私塾,斯是室是一座精巧的四架三間上下堂的五鳳樓,正堂兩端屋架鬥拱上雕刻著書卷,有兩對鎦金對聯:“月過花移影,弄聲風來竹”、“琴書千古意,曉春花木心”,門柱、牆壁上還有多處勉學勸善的對聯,“書為天下英雄業,善是人間富貴根”,“天下良謀讀與耕,世間善事忠和孝”等等。在大型方樓和五鳳樓裡設立學堂,比較普遍,而在一座中型的圓樓裡也有學堂就很少見了。樓內有塊國民黨何應欽贈送的金匾“助我義師”,樓前平地有塊用鵝卵石排成的太極圖案。土樓和村子被水稻田和茶山包圍著,一幅安寧的田園圖。D1.3和貴樓的四奇 坐落在梅林鎮珍山村,由簡次屏公建造的,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又稱山腳樓,占地面積1298.8平方米,總投資一萬五千兩銀子。

和貴樓,顧名思義,是勸世人弘揚以和為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樓如其名,在高速變化潮流中,它顯得異常的祥和、安寧、沉穩。

和貴樓樓高5層21.5米的長方形大樓,一層土牆厚1.34米,由下而上遂層縮小,到第五層牆厚僅65釐米,是縣內最高的一座方土樓,內部土木結構規整,和貴樓每層有28個房間,共有140個房間。樓正中開1個大門,樓內東西南北四角安有4部梯道通向各層樓。別小看這個數字,這是個“世界之最”,也就是說和貴樓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樓裡個頭最高的,此為一奇。

和貴樓是花了幾千根松木做基建造在沼澤地上的,由於松木木質的特殊性,和貴樓經歷過數次地震仍然不倒,院子中的空地,踩上去軟綿綿的,竹竿插進泥土會出水。據說當初選址建樓,開始並未發現這是塊沼澤地,樓建了一層,忽然整層樓像沉船一樣,慢慢下沉到了爛地裡,建樓的簡姓族人無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樓牆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樁,他們覺得地基這下牢固了,就從頭開始夯牆,建起了一座五層高的方樓。他們似乎很有把握,從不擔心大樓會傾斜或者下沉,果然兩百多年來,和貴樓固若金湯,風雨不動安如山。現在,你在樓中學堂的小天井用鐵線往地裡插,一口氣可以插進5米多深,拔出鐵線,則可見鐵線上有淤泥的痕跡,你如果在這裡跺跺腳,天井整片的卵石便會漣漪般震動,此為二奇。

和貴樓的三奇,即樓中兩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右邊那口井,清亮如鏡,水質甜美,井中幾條紅鯉魚翩翩游動,有如精靈,而左邊那口井卻混濁發黃,污穢不堪,完全不能飲用,兩口水井一清一濁。 有關濁井的來歷,據說是當年打井時,一個坐月子的婦女打開了本不應該看的井蓋造成的,至今也還沒有從科學上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天井中心建三間一堂式學堂,堂前門上掛著兩塊來頭不小的匾牌,一個是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頒發,由簡羨強立的“興學敬教”匾牌;一個是中華民國計六年十月由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樹仁贈送,由簡羨強立的“興學利僑”匾牌。 D1.4南歐村南歐村,原名“南兜村”。為何取之名,因為村莊的水是從村頭座南方向,在有百丈懸崖中一股山泉水從百樹叢中湧出,猶如一條白龍狂奔而下,也似水掛天柱之形狀,古贊“瀑布千程”。百丈懸崖之下,有一石淺潭,古稱“石廳下”,因是水從南流到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就只有一“塊”,客家語為“兜”,而古稱“南兜村”,後又為何改為“南歐村”呢?早在清道光六年,本地毓出一名清進士,當他赴京趕考時,怕說是“小溪出不了大魚”,因其本人是山區人,恐不能中狀元。所以,當考官問他那裡人氏時,他回答說:“南歐人”,家有三大洋。即:壩洋,外洋,下村洋。以示自己家鄉是個廣闊無邊的大村莊。所以,此後就更名為“南歐村”。石廳下周圍都是群山環抱樹木綠蔭,層林疊翠,郁郁蔥蔥,屬本村的風水林,現有原始森林二百多畝。水從百丈懸崖中流下至石淺潭,真是美極啦,遺嘆的是,水偏小,如能在水源頭,李和村建一大水庫,把水儲蓄滿,逢有參觀時把水排放,那個百丈瀑布卻是形成天衣無縫了。D1.5高北土樓群 高頭鄉的高北土樓群是“福建土樓”的世界文化遺產景點之一,是永定土樓的代表之一。景區裡有“圓樓之王”美譽的承啟樓和歷史悠久的五雲樓、世澤樓以及有“博士樓”之稱的僑福樓等土樓,眾土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呈現一派美妙無比的田園風光。承啟樓——土樓之王。承啟樓據傳從明崇禎年間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間竣工,歷世3代,閱時半個世紀,其規模巨大,造型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承啟樓直徑73米,走廊周長229.34米,全樓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層,高16.4米,每層設72個房間;第二圈二層,每層設40個房間;第三圈為單層,設32個房間,中心為祖堂,全樓共有400個房間,3個大門,2口水井,整個建築占地面積5376.17平方米。全樓住著60余戶,400余人。由於承啟樓規模宏大,造型奇特,1981年被收入《中華名勝詞典》,同年被列入《世界建築史》,還在台灣桃源“小人國”和廣東深圳“錦繡中華”展示其模型。1986年,國家郵電部發行的一組中國民居系列郵票,其中福建土樓民居郵票就是以承啟樓為圖案的,該郵票在日本被評為當年最佳郵票。世澤樓。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大門口地面有鵝卵石鋪成的古代錢幣模型,它像征著招財進寶之意。樓內一門、二井、三堂、四梯,設計合理,完全符合家族群居的特點。 五雲樓。俗稱“不倒樓”,特點是沒有石砌牆基。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已閱歷590多年滄桑變化,是高頭鄉江氏家族中現存最古老的建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考古價值。樓前牆體向內已傾斜1.5米,近100年了卻穩而不倒,讓中外游客和專家嘆為觀止。 僑福樓。被稱為“博士樓”,原有住戶大多遷居海外。建於1962年,內通廊式,祖堂中西合璧。

D1.6塔下村南靖縣書洋鎮塔下村是游覽漳州土樓的中心點,是一個被流水環繞,土樓座座的美麗村落,大部分游客都會在這裡落腳住宿,也順便游覽村裡的自然風光。塔下村是一個客家人的村落,全村姓張,早年不少人“下南洋”,主要目的地是泰國和緬甸。事業有成後,回鄉鋪路搭橋,光耀門楣,因此不大的塔下村卻有5座形態各異的橋。在塔下村漫步,是個不錯的選擇。有人稱這是閩南的“小周莊”、“世外桃源”。一條小河在山谷下繞個彎緩緩地流過,村子裡的土樓依水傍山層層而立。土樓的年齡由幾百到幾十年,以不同建築風格靜靜的屹立著,土牆、黑瓦、紅對聯在夕陽斜照下散發著迷離的色彩。從河坑往東行4公裡,是塔下村,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一座蜿蜒而來的大山,被劈開一道寬闊的峽谷,一支彎彎曲曲的山溪,精靈般從峽谷中瀉出。溪水流過全村,從土樓門前流淌而過,給古老的土樓們平添了一份生機。在塔下土樓群裡,最具特色的也許是裕德樓,前半樓高四層,每層10個房間,一個樓廳,兩部樓梯,跟一般土樓沒什麼不同,奇怪的是後半樓,有三層樓那麼高,卻只有一堵半月形的夯牆,上面蓋著護牆瓦,什麼也沒有了,人們形像地把它叫作“圍裙樓”。塔下還有一處奇觀,這就是張氏祖祠的德遠堂,面前一口池塘邊聳立著二十根石旗杆,如一片石林,這是表彰科舉登科的族人,文科頂端是筆,武科頂端便是刀戟。如此密集的石旗杆,在閩西南土樓鄉村首推塔下,由此可見塔下人傑地靈。 D2.1輝煌的五重奏:田螺坑土樓群田螺坑第一座土樓步雲樓,位於“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樓,始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高三層,每層26個房間,全樓有4部樓梯。取名步雲,寓意子孫後代從此發跡,讀書中舉,仕途步步高升青雲直上。果然,步雲樓還在興建,族人又有了財力,隨即在它的右上方動工夯建新一座圓樓,叫和昌樓,也是三層高,每層22個房間,設兩部樓梯(可惜步雲樓與和昌樓在1936年被土匪燒毀,1953年原址原樣重新修建)。1930年,步雲樓的左上方又建起了一座圓樓——振昌樓,還是三層高,每層26個房間1936年,一座叫瑞雲樓的圓樓又在步雲樓的右下方拔地而起,高還是三層,每層26個房間最後一座文昌樓建於1966年,准確地說它是一座橢圓形樓,仍舊是三層,每層有32個房間。 D2.2東倒西歪樓:裕昌樓 裕昌樓一般被人叫作東倒西歪樓、歪歪斜斜樓,顧名思義,它是歪斜的,不過這從外觀上看不出來,當你一腳踏進樓門,猛然看到全樓回廊的支柱左傾右斜,這座土樓建成後不久,樓內回廊木柱便開始從左向右傾斜,最大傾斜度為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但經受幾百年風雨侵蝕和無數次地震的考驗,至今依然如故,有驚無險。據說是建樓時主人得罪了建築師傅,工匠故意將樓柱傾斜設計,前些年政府把該樓劃為危樓,但這幢“危樓”卻在幾百年的風雨中屹立不倒。裕昌樓是南靖縣現存最古老的土樓,始建於元朝中期(1308——1338年間),為劉、羅、張、唐、範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故把整座樓分為間數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設一部樓梯,每個家族各居一卦。裕昌樓為5層結構,每層有54間大小相同的斧狀房間,底層為廚房,後半樓的每家每戶的一樓灶間,家家廚房有一口深1米、寬0.5米的水井,井水清淨甘甜,拿起瓢子伸手即可打水。樓是五姓人家合建的,木匠師傅和泥水師傅便由五姓人家輪流供飯。 樓內天井中心建有單層圓形祖堂,祖堂前面天井用卵石鋪成大圓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形狀各異,煞是好看。該土樓現仍住著十幾戶人家,生活和諧自然,幾百年的風吹雨打,日曬煙熏,樓內的柱子樓梯早已變成褐金色,十足的古色古香。D2.3河坑土樓群 河坑土樓群位於書洋鎮曲江村河坑自然村,從書洋鎮政府往西12公裡處,有三個土樓群共有27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於1549年,著名的“北鬥七星”土樓群就位於此處。站在獅子地凍山頂,可以從三個方位看到不同造型的三個土樓群共有27座。在右前方的一片開闊地與山坡連接處,座落著7座土樓,就是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春貴樓、繩慶樓、 南動樓、永榮樓,就是“北鬥七星”。往左前方看,兩條小河流在山腳下交彙,形成了河坑村風水結晶“丁”字水,沿著“丁”字的小河流兩岸,分布著6座方形大土樓,3座圓形大土樓。再向左後方看,在曲江自然村裡,有慶南樓、慶裕樓等11座土樓。 走在河坑村高大林立卻帶有泥土煙火氣息的土樓群中,有種歸隱田園的恬靜。每座土樓都是河卵石砌基礎,深層泥土春成的牆體,三四層高,刀削般峭立高聳。這些土樓都是封閉式的,底層只有一個大門,門樓皆是石板材半圓拱頂,大門閂無一不是6寸見方一丈來長的硬木直插牆內,沒有2人無法伸縮開啟樓門。二、三樓外牆台有開窗均勻分布,錯落有致。土樓中間是個天井,周圍平均分割成若干格子,每格4米寬,3米多深,這就是房間,大的土樓,如東升樓、春貴樓、裕昌樓每層有36個房間,可以住100多人,圓樓的房間呈現斧頭現狀,站在天井張望,酷似一只高大的木桶,頗有坐井觀天之感。



(土樓分布圖)

行程二天一夜,兩人同行從泉州上午7點出發,第二天下午5點30左右到家。路線先游南靖土樓群B線再游永定土樓群,然後第二天再游南靖A線,住塔下。費用合計 1、大巴費:308、包車費:300元,大巴去到書洋再包車比坐摩托車去玩省心便宜多了包車張師傅的聯系電話:13860853838、QQ號:4551450872、餐費:當天中餐一面一湯和晚餐三菜一雞湯、第二天早餐和午餐,三頓正餐:147元3、住宿:塔下村永興樓客棧的土樓家庭旅館120元/間(獨立衛浴,電視、雙張床)4、主要景點門票游記中有列,有些是可以節約省票的哦!門票合計:250元費用總計:1125元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