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那個深藏在甘孜州丹巴縣的小村莊,是四川很多正在起步階段的民風民俗旅游地的縮影。自2005年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古寨”評選中名列第一,“丹巴甲居藏寨”更成為鄉村游翹楚。大量游客湧入,仿佛一夜間,各式電器、漂亮的衛生潔具、“洋盤”的咖啡、流行歌曲出現在這個寧靜的山谷裡,這裡的村民開始進入“現代化”。對更多旅游者來說,他們千裡迢迢奔波而來,選擇這個村莊作為目的地,因為這就是那個深藏在香巴拉王國中的童話世界。如今,游客吸引來了,大眾旅游基本形成,但曾吸引游客的風情卻在慢慢改變。本報記者郭昌平黃浩陳建兵文/圖接待示範大戶桂花和寶生,對生態旅游和甲居未來各執己見,這讓他們身後眾多支持或觀望的村民無所適從
“游客多了,搞起了民居接待,每天接待的游客有50多人。”村接待示範戶桂花一家忙碌而快樂。桂花和另一位村民寶生成了當地的名人,這不僅因為他們都是甲居藏寨旅游接待大戶,更因為他們在村裡率先提出了“生態旅游”概念。
甲居藏寨生活著153戶人家,600多居民,甲居就是有100戶以上人家的意思。旅游開發讓這裡的村民受益匪淺。有56戶開展民居接待,旅游旺季則多達80余戶,其中掛牌示範戶19家。
旅游業日益火紅,也給甲居帶來許多新的問題。衛生環境、生態環境成為景區兩大問題。游人多,垃圾多,車輛多,開辟停車場需要場地,增修房屋也需要場地,場地問題關系到景區的生態,修房造屋取材也關系到生態。甲居人懂得,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甲居。今年“五一”前夕,丹巴縣組織去雲南參加“中國西南區生態文化旅游交流會”,桂花和寶生受居民委托去了。“生態旅游”是他們開會時學到的新概念。會上他們提出甲居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有專家建議限制游人數量,因為甲居範圍太小,游人蜂擁不利於生態環境保護。
開會回來後,就如何限制游人問題,甲居旅游接待協會召集會議,主張每戶限制30個床位,以限制游客量。但桂花卻不同意,因為她家已有40多個床位的接待能力。這還不說,2005年春天開始,桂花貸款40多萬元,修建了甲居第一個賓館。賓館建成後,可接待100余名客人。如果限定每戶只能接待30人,那麼桂花家的賓館就派不上用場,40萬元貸款沒法償還。何況因為資金緊缺,賓館至今仍未完工,一旦限制接待人數,桂花家會欠很大一筆債。“每戶30個客人是大家商量的結果,就桂花不同意,她是大戶,她不同意,這事也就擱置下來了。
甲居成立民居接待協會,寶生被選為副會長,他是限制接待人數的支持者。他認為,游客多了會帶來更多的垃圾和污水,同時也影響服務質量。“我們希望先富裕起來的接待示範戶,每接待一位游客就給協會交2元錢管理費。錢用於公共設施,修垃圾桶,找人掃地等,還用來扶持貧困戶,讓大家從心理上平衡。20個接待示範戶,19家都同意,就桂花一家不同意,她不同意這事兒也沒干起來。”
“現在甲居的旅游,是一個沒有章法的旅游。”寶生很感慨,“很多旅游項目藏不藏、漢不漢的。游客到我們這裡來看什麼呢?他們不是需要一個一般的農家樂,來打牌吃飯的,他們想了解我們的藏文化,我們吃什麼?穿什麼?玩什麼?這也是我們該表現出來的。飯菜裡面,應該多點我們藏家特色的東西;穿著,應該統一成藏服;晚上游客們集中起來,圍著篝火和村民們對歌,跳鍋莊,才有特色。”
寶生還認為,村上的路不應該修成水泥路,只要把一些土路改成石板路,讓游客更好走一些就行。車能開進每家每戶就沒意思了,車子都不要進來才好。
而就是同一條路,桂花對記者表達願望:“路要修得更好才行,這樣游客才能感覺舒適。”顯然,這兩位以提倡“生態旅游”為己任的接待大戶都固執地在為自己“滿足游客需求”做出不同的理解,並影響著各自的追隨者。甲居美由全甲居碉樓組成,一家一戶都是資源點,理所當然,每戶人家都應享受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
秀英客房牆上接待人數示意圖清晰表明,從2001年到2005年,她家接待量由零猛增至2萬人次。秀英說,雖然都處於風景區內,但並非每家都有能力搞旅游接待,這區別於各自的家庭條件,“你連一個起碼的床位都沒有,怎麼搞接待?”
和秀英家相比,阿熱家就比較窮。對此,在甲居藏寨居住了9天的惠州大學教授王俊民認為,現在進入甲居的游客並未給當地村民帶來集體性的旅游收入。他感慨:“收到錢的只是部分旅游民居接待示範戶,然後是20多個口才好些的導游。其余村民沒有看到村上基礎設施的變化,也未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好轉。”
而今游客增多了,全甲居已有幾十戶人家從事旅游接待,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但仍有幾十戶村民因為沒有接待能力,沒有增收途徑。全甲居人都應享有相應待遇,因為甲居的美確實是全甲居的碉樓組成,一家一戶都是資源點,理所當然,每戶人家都應享受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
當甲居藏寨的村民就“生態旅游”展開爭論時,丹巴縣委、縣政府開始介入,這場風波由“民間”到了“官方”,最後上下齊動
9月6日,丹巴縣級領導帶隊的工作組進入甲居藏寨蹲點調研。8天時間裡,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大量村民擺談,以調查獲取丹巴鄉村旅游發展的民情。“藏寨民居接待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需要在不斷探索中加以總結完善。”現在游客吸引來了,大眾旅游基本形成,但是曾經吸引游客的風情卻在慢慢改變,原因是當地一部分人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富裕後,對村裡其他人的一種心理衝擊,他們開始對這個產業變得不如以前一樣充滿信心。
此時的甲居藏寨,正站在前進的十字路口。如何找到游客與村民之間在旅游產品及配套服務上各自需求的平衡點,以及當地旅游民居接待大戶與普通村民之間的共同利益平衡點,一系列問題擺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