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夢裡水鄉:游在烏鎮不思歸

作者: dqsrt

導讀烏鎮是江南最為經典的古鎮。河水舒緩流淌貫穿全鎮,民居依水而建,外飾木質外牆,被譽為“枕上人家”。走進烏鎮,悠然自得地踏著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街上,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老人,就會讓人有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這個視覺地點,被稱為原滋原味的烏鎮東柵。正因為名氣之大,東柵的游人如織,我是左躲右閃,衝出重重圍困的旅游團組,在 ...

烏鎮是江南最為經典的古鎮。河水舒緩流淌貫穿全鎮,民居依水而建,外飾木質外牆,被譽為“枕上人家”。走進烏鎮,悠然自得地踏著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街上,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老人,就會讓人有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這個視覺地點,被稱為原滋原味的烏鎮東柵。正因為名氣之大,東柵的游人如織,我是左躲右閃,衝出重重圍困的旅游團組,在喧嚷聲中參觀了矛盾故居後,逃離東柵。烏鎮分為東柵、西柵兩個景區,兩者相距2公裡左右。因為相對的清靜,我從心裡開始喜愛西柵這個地方。去西柵的路途有點上桃花島的感覺,要轉乘擺渡上島,雖然兩岸只有150米的距離隔水相望,一旦乘坐在50人的擺渡大船上,兩個船工嫻熟地一竿一竿地奮力劃行,那種意境似已脫離了紅塵。自從心底湧起那份超脫的思緒開始,我毅然決定要夜宿“桃花島”。

西柵的布局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主干道西柵大街與西市河平行延伸,民居窗欞雕刻精細,圖案迥異,悠長的巷子靜謐不宣,街面長條石板潔淨堅實,凸凹中承載著滄桑歲月的痕跡。深巷裡偶爾一兩家店鋪主人不緊不慢地把銷售工作當做一種生活方式,樂趣也就隱匿其中。我喜歡這樣恬靜、自然、原生態的生活環境。

我下榻的旅舍是經西柵游客服務中心預定的17幢“烏鎮民宿”。從外觀看,基本與普通民居沒甚區別,兩層小樓,一樓餐廳,二樓住宿,心裡自忖,房價頗高品味不高!打開居室房門,驚喜從心底湧起,房間的屋頂像閣樓一樣向下傾斜,牆體使用簡約風格的木線條框裝飾,別具一格。這種統一稱之為“烏鎮民宿”的房間別有洞天,可謂時尚與傳統同在,實用與美感並存。衛生間、浴室比較時尚,木質商務大床和柳編台燈、頂燈的燈罩襯托出另一番水鄉韻味。每一處細節也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茶具、一次性拖鞋也都有烏鎮印染藍花布的特飾圖案。

駐足窗前,放眼窗外,樓前有一處親水平台上,在蔥蓉茂密的大樹下,幾家結伴而行的游客圍坐在一起品味河鮮的美味,開懷暢飲,開心聊天。一泓碧綠的湖水,一群休閑的游客,一葉小舟櫓聲咿呀劃過,這不正是眾裡尋他千百度的夢裡水鄉麼。

西柵的夜色是嫵媚的。是夜,綠樹下、拱橋邊、台階旁處處閃耀著七彩燈光,天上星星閃爍,地上燈火通明,一陣暖風襲來,已辨不清到底是天上人間,還是人間仙境。宋代詩人宋伯仁在《夜過烏鎮》寫到:

望極模糊古樹林,彎彎溪港似難尋。荻蘆花重霜初下,桑拓陰移月未沉。

恨別情懷雖戀酒,送衣時節怕聞砧。

夜行船上山歌意,說盡還家一片心。

離別烏鎮的那刻,再回首,目之所及是一幅影星劉若英推開烏鎮西柵一扇窗的影視劇照。我想,在這遠離故土的夢裡水鄉,透過心靈的窗口可以內心淡定地眺望外面斑斕的世界,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背起行囊繼續人生旅程,心有多遠路就有多遠。



(烏鎮西柵)


精選遊記: 烏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