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尋找浪漫去錦溪

作者: gjs7569

導讀有一個柔美的地方叫錦溪,這條包孕在江南水鄉五湖三蕩間的河流,歷來就有“金波玉浪”的美譽:夾岸桃李紛披,花葉盡灑河面;晨輝夕照之中,滿溪躍金,燦若錦帶。這就是“錦溪”名字的由來。古老的溪流馱起了一座古老的錦溪鎮。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枕河而居,與水為鄰,親密無間。街道依水而築,房屋臨水而建,橋梁越水而過;正是“春風拂指柳依依,無數鶯聲 ...

有一個柔美的地方叫錦溪,這條包孕在江南水鄉五湖三蕩間的河流,歷來就有“金波玉浪”的美譽:夾岸桃李紛披,花葉盡灑河面;晨輝夕照之中,滿溪躍金,燦若錦帶。這就是“錦溪”名字的由來。古老的溪流馱起了一座古老的錦溪鎮。千百年來,這裡的人們枕河而居,與水為鄰,親密無間。街道依水而築,房屋臨水而建,橋梁越水而過;正是“春風拂指柳依依,無數鶯聲燕語時。紅杏碧桃花爛漫,長堤曲巷水流漓,此景欲描描未盡,一溪煙雨當迷離。”正是早春二月,煙雨迷離時節,我們走進了江蘇昆山市的錦溪古鎮。小鎮寧靜而優雅,湖光水色裡,掩映著白的牆、灰的磚、黑的瓦、栗色的門窗。青石鋪就的老街,幾株虯勁的老樹直立在道旁,一簇簇青藤垂掛在蒼顏斑駁的圍牆上,一叢叢綠竹在牆角悄悄凝視著行人。一股股油煎的魚香,一聲聲絲竹的音韻,從路邊那半開的窗口飄逸而出……看著淡雨薄霧中聯袂的拱橋與蜿蜒的水巷,戴望舒的《雨巷》便進入了眼簾:“撐著油紙傘,徘徊在悠長悠長的雨巷,希望遇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姑娘沒有碰上,年輕的導游姑娘在陳妃墓前卻給我們講了一個凄婉動人的傳說。南宋紹興年間金兵入侵,太子趙瑋帶陳、葛二妃登戰船,由杭州赴蘇州,抗擊金兵,途經錦溪。一場激戰中,陳妃為保護趙瑋,舍身擋箭,身負重傷,不久病歿,水葬錦溪。趙瑋登基做了孝宗皇帝後,難忘陳妃,難忘錦溪!下旨在五保湖畔構築古蓮禪寺,為陳妃護墓誦經。也許是陳妃情動蒼天,800多年來,不管有多大的洪水,即使湖岸上的房屋都進了水,陳妃土塚卻從來沒被淹沒,那湖中的孤島總是矗立在水面上,搖曳著芳草凄凄的情思。錦溪是多情而美麗的,無論是飽經滄桑的石駁岸,還是歷盡歲月風霜的石拱橋,抑或庭院深深的長街水巷,到處都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充滿了動人的魅力。“錦溪碧湯湯,落花時泛香。釣船頻往返,漁唱復悠揚。”站在石拱橋上,低吟著古人的詩句,放眼橋上橋下風光,的確有一種醺醺然的感覺。錦溪橋梁密度之高,是國內罕見的,僅老鎮區1平方公裡內,就有古橋26座,遠遠超過了水城蘇州;而橋的歷史,從唐朝的紅木橋,到宋時的裡和橋、太平橋以及明清的天水橋、普慶橋、十眼橋……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橋上的碑記、柱聯、花紋等鐫刻精細,歷歷在目。錦溪的生命是水做的,錦溪最引人入勝的也是湖光水色。當我們劃著小船在市河裡穿行,石橋的圓拱在頭頂閃過,穩實的駁岸散發出濕潤的氣息,似乎覺得走進了悠遠的歷史。一位初到錦溪的日本朋友,在水巷裡流連忘返。她說:“水巷是一張柔軟的床,睡在床上,能做人間最美妙的夢。水鎮是飄在湖面上的一片荷葉,我真想成為荷葉上的一顆水珠……”“柳帶縈橋水面齊,沙明日暖鷓鴣啼。春來兩岸桃爭放,不是漁人也欲迷。”美麗的江南水鄉錦溪古鎮,引得南來北往、朝朝代代的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幾多名聯佳作。而小鎮卻像睡夢中的少女,始終不驚不寵,以她平和綿延而又柔韌堅毅的個性,不僅孕育文化,而且包容文化、理解文化、欣賞文化、保護文化。日積月累、漸深漸厚,不知不覺間,錦溪傳承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內涵。從這裡走出了中國第一代留學生,近百年間只有4萬多人的小鎮,在英國、日本、加拿大、德國、俄羅斯、法國、美國的留學生就有100多人,不愧為中國的“留學生之鄉”。而深厚的歷史積澱,也催生了這裡一個又一個民間博物館的誕生。從金石篆刻、古磚瓦博物館到歷代錢幣、紫砂壺藝、根雕、古董博物館,珍藏門類相當豐富。這個“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傳承與延續了錦溪燦爛而豐富的歷史文脈。濃濃水鄉風情包裹著的千年古鎮錦溪,充滿著迷人的浪漫氣質。找一個煙雨飄飛或是細風斜陽的時節,去錦溪看水看景看人,讀文觀聯聽故事,劃船游橋走曲巷,尋找浪漫的情調,一定很美!

2009年02月26日16: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記者 田曉明



(蓮池夕照)



(陳妃水塚晨暉)



(古鎮水巷)



(瑞雪錦溪)



(錦溪春濃)


精選遊記: 昆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