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爾三日自由行附文2(漢字在韓國)

作者: zzssyy

導讀附文2:韓國與漢字在韓國首爾,有個很大的感受是語言文字方面,太陌生了,沒有漢字,少有英文,基本上到處全都是韓文,眼前一抹黑,一個不懂。相比較,去日本感覺還親切一些,不管怎麼說,隨時能見漢字,有時猜也猜出個意思。在首爾到以前的宮殿——景福宮參觀,才感覺到些許親近,抬頭間的匾額都是漢字,景福宮裡面有個國立民俗館,又見他們的古典著作全是漢 ...

附文2:韓國與漢字在韓國首爾,有個很大的感受是語言文字方面,太陌生了,沒有漢字,少有英文,基本上到處全都是韓文,眼前一抹黑,一個不懂。相比較,去日本感覺還親切一些,不管怎麼說,隨時能見漢字,有時猜也猜出個意思。在首爾到以前的宮殿——景福宮參觀,才感覺到些許親近,抬頭間的匾額都是漢字,景福宮裡面有個國立民俗館,又見他們的古典著作全是漢文,又感覺親許多,當然更有自豪的成份。來之前看的旅游信息介紹說過去朝鮮半島用漢字用了一千多年了,二戰結束後,北朝鮮全部禁止用漢字,韓國也禁用不過沒那麼絕,個別地方還允許。對比日本,覺得還是日本人大氣,不管是誰的,覺得有用的就拿來用,用得好的就保留。不過,韓國人對儒學的傳承到是一直蠻執著的,也許他們認為儒家思想確實是他們治理大家小家之必須的。之後又查閱些相關的資料,理解更深一些。 當一個國家強大時,不用召喚,大家自然全圍著它轉,你的東西不管好還是不好,合適還是不合適,都被認為是超好的。這時候不僅僅你的經濟實力被人家羨慕,你的文化也被人家崇拜。咱們古代中國就是這樣的超級強國啊!至少在東亞幾乎就是天之驕子了。因此,古代的東亞,就是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咱們中國那時又強大又先進,當然就成了文化輸出國了,包括今天的朝鮮、韓國、日本、越南、新加坡在內,就形成了“漢字文化圈”,還有好多叫法,例如“筷子文化圈”、“東亞文化圈”、“華化佛教文化圈”等等。那時候這些東亞國家不僅文字都用漢字,還都推崇儒學,引用中國的法律,我們的習俗(包括用筷子)。實際上,朝鮮半島那時采用漢字並不適合他們的語言。我們的漢語跟他們的朝鮮語根本就不是一個語系。我們的漢字是根據咱們自己民族的文化和思維模式創建的。可是1500年前,他們沒有自己的文字,而咱們中國這麼發達強盛,連文字系統都那麼完善,於是人家就覺得好得不行,直接拿去就用了。實際上他們口頭語言的發音跟寫成漢字的文字是“言文不一致”,是矛盾的,而且這樣也使他們學習文字特別難,只有有條件的貴族和學者才有機會學習掌握,普通老百姓基本是接觸不到的,但是人家不管,就是覺得漢字好,甚至連科舉制度也引入了,還有儒家教育體系。所以1500年來,漢字就成了人家的書面語言、官方文字,怪不得到國立民俗館看到的古典文獻全部都是漢字。而且人家還很樂意為中國朝廷納貢,奉中國為“上國”,自己以“小中華”自居。其實歷史上他們也不是沒有意識到這種文字不適合他們,五、六百年前的朝鮮王朝時,一個國王就考慮這事兒了,當時等級觀念重,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一般都是貴族,普通民眾一般接觸不到,而且漢字的音和意跟朝鮮語的音和語法不對應,很難對應學習掌握。他就想發明一種適合朝鮮語的容易學的文字,於是要求創建了他們自己民族的文字,就是今天的韓國文字,但是推行卻遇到困難了。因為貴族、學者們覺得韓文太簡單了,太容易學了,就是“通俗、卑下”;而漢文要用畢生精力才能學好,這才是真學問,“真文”,所以韓文愣是沒有推行不下去。瞧瞧,國家強大了,連你的文字也是好的,對不對?歷史的車輪不停地前進,風水輪流轉啊轉。。。。。轉眼到了清末,也就是100年前,日本把咱們打敗了,西方列強來瓜分了。。。偶像轟然倒塌。。。中華文明的權威也喪失了。這也促使人家幡然悔悟,必須得自主自強呀,體現之一就是得使用自己民族的語言文字呀!於是中國文字自然而然地走下神壇。再後來,日本占領朝鮮半島,連朝鮮語也不讓人家用了,還得改日本姓氏,你說人家能忘國恥嘛!所以,到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又分裂為現在的朝鮮和韓國,人家首先就得恢復使用自己民族的文字。這是歷經屈辱之後的強烈民族自尊。於是北朝鮮全面廢止的漢字,一個都不能用;韓國也禁止公開使用漢字,但沒那麼絕。這說明韓國人也還是比朝鮮兄弟更理智些的,因為畢竟用了1500年漢字了,漢字早就融到了韓語的語言文字中,很多外來詞都是源於漢字,所以禁止漢字,可能韓國人連自己的民族語言都很那理解透徹;而且絕大多數歷史典籍都是漢字寫的,如果看不懂,不是連自己文化的“根”都找不到了麼。所以,韓國政府也一直再調整,例如:1968年,要求刪除中小學課本中漢字;1972年又漢字作為初中必修課;1973年規定中學課本重新使用漢字;1995年又改為選修課。1999年,總統金大中又批准可以再政府公文和道路牌中用漢字,這才真正打破了韓國50多年來對使用漢字的禁令。不過到底是禁了幾十年,所以這次俺到韓國看到的路牌、店名、菜單等全都是漢字,看來改也沒那麼快呀。不過機場裡倒是有漢字的,當然也有英語和日語。現在據說韓國又掀起了漢字熱,大企業招聘都要考試漢字。因為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日本是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是韓國最大的投資國,到韓國旅游的70%都屬於東亞的漢字文化圈。再看日本會很坦然地使用漢字,因為他們始終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嘛,所以也沒有什麼附屬國、附庸國這樣的不良感覺,當然做什麼事情都會更加自信嘍!包括用人家的東西J所以,對事物的判斷,真得是沒有那麼簡單而論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漢字的地位取決於中國的地位。


精選遊記: 首爾

評論